《躍遷》讀后感
繼《拆掉思維里的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之后,這是古典老師第三本書。
古典何許人也?新精英生涯創始人,他曾是新東方優秀教師,因目睹無數中國教育下的一流人才的迷茫和糾結,意識到"找到自我"比"去好大學"更重要,2007年轉型做生涯規劃,專注于該領域十余年。
作者開篇就為我們勾勒出目前這個時代的特征:
信息變多,思考變淺;
機會變多,競爭跨界;
隨時干擾,永遠在線。
一方面我們獲得信息越越容易,創業門檻越越低,機會也越越多。
另外一方面,我們的注意力隨時都會被外界各種因素干擾,創業門檻越低,意味著競爭越激烈,單點突破的幾率越越小。
我們擁有的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大腦,裝著工業時代的思想,卻生活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的今天。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我們究竟該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
首先,我們應該停下,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下邊這個故事,我印象特別深。巴菲特有個飛機師,叫做弗林。他為巴菲特開了十多年飛機。有一次,他問巴菲特:怎么才能像你一樣獲得成功呢?
巴菲特說:第一步,你要圈出2你特別想要的東西。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可以用"有趣"和"有用"做一個評分。第二步,圈出個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然后怎么辦?
有人說,我懂,然后就集中全力馬上開始做這個,有機會再去做那20個。
完全錯了。
巴菲特說,接下,你這一輩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另外那20個目標。因為人這一輩子做好事,已經非常非常難。這些有點兒希望,又不可能窮盡的事情,才是最恐怖的。你要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躲避那20個,它們只是幻覺;那個勾勒出的才是真正的你。
當你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接下要考慮的是達成的路徑,對內是個人成長,提升個人價值;對外是順勢而為,放大個人價值。
關于個人成長,有兩點體會深刻:
1)帶著問題去學習。
《終身成長》一書中談到的兩種思維模式能很好的說明學會提問的重要性。
固定型思維模式,是我會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做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成長型思維模式,是我有了目標,通過不斷解決問題去成長,雖然人先天的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改變。
被問題拍肩膀,總比被現實抽嘴巴子好,好問題比答案還重要,"功利式"的學習方法是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
2)大腦外包:
我們在學校里的學習模式通常是,把所有的知識都裝進大腦里,并通過各種考試檢查大腦的'內存,F在我們回頭看看,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一定是我們解決問題時用的著的部分,記憶最深刻,而那些我們不常用的部分,大多都被遺忘了。
對于那部分被遺忘的知識,其實我們只需要知道它們在哪里,根本不用儲存在大腦里面。在移動互聯網的今天,調取知識可能就只需要幾秒鐘,如果高效利用我們的大腦,我們需要儲存進大腦的,只是這部分知識的檢索目錄。
移動互聯網最大的特征,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個人學習和成長是我們建立個人品牌的基礎,如何借移動互聯網的勢,放大個人品牌,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躍遷》一書中提及的系統思維,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不識廬真面目,只緣身在此中。如何跳出外,看清廬真面目,是需要學習和思考的。
如果我們目前做的事情是一個點,那么這個點它附著于哪根線上,這根線又被編織在哪個平臺上,這個平臺有處理什么樣的體系當中,這個體系整體處于上升還是下降的趨勢。我想不管是擇業還是創業,這都是必須要看清楚的。
打個比方,如果你目前所做的產品是方便面,即便它的價格再便宜,口味再好,也不可能有長遠的未。因為人們吃方便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改變,而顛覆方便面這個行業的,正式依附于移動互聯網成長起的,以美團、餓了么為代表的外賣平臺。
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聽了那么多的道理,讀了那么多的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究其原因,書沒有錯,道理也沒有錯,可能真正的問題是在這個人身上。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書,有工具型的書,有學術類的書,有成功學的書,有哲學類的書等等等,我們一輩子也要讀很多本書,我們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去看待讀書這事呢?
羅胖的一次分享讓我印象深刻,我們讀書要跟古代皇帝批閱奏一樣,如果我們自己是皇帝,那么我們所讀的每一本書的作者,都是我的臣民,需要的他們的時候,我翻開書本接見一下,如果我不需要他們,就讓他們在一邊候著。
《躍遷》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成為高手的技術",這本書不但提供了很多個人成長的路徑和方法,如何順勢而為,放大個人價值。這本書更大的價值在于,它能夠引發我們的深入思考: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
【《躍遷》讀后感】相關文章:
二八法則,以用為學——《躍遷》讀后感(精選10篇)03-29
《曾國藩日記》讀后感 【讀后感】08-14
《口哨》讀后感10-11
《化身》讀后感10-09
酒店讀后感09-16
武器讀后感09-16
《變量》讀后感09-13
《烏托邦》讀后感09-07
孝敬讀后感09-07
書店讀后感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