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通用7篇)
導語: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 篇1
通過閱讀中國通史,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懵懂的心靈漸漸領悟了以史為鏡的道理。
呂思勉在我國現代史學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新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里都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其史學研究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城,長于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著名史學家嚴耕望先生說:"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實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呂思勉一生著有兩部中國通史、四部斷代史、五部專門史,加上在史學界享有盛譽的大量史學札記,共計1000多萬字!吨袊ㄊ贰啡蹲孕捱m用白話本國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寫成的中國通史。呂思勉說自己"少年時,因沒有名師指導,情力、時間浪費甚多,因未得門徑,繞掉的圈兒也屬不少。"
歷史,究竟是怎樣一種學問?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處呢?關于這個問題,呂思勉給出了他的回答:歷史是前車之鑒。什么叫做前車之鑒呢?他們又會毫不遲疑地回答道:昔人所為而得,我可以奉為模范;如其失策,便當設法避免,這就是所謂"法戒"這話驟聽似是,細想就知道不然。世界上哪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謂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誤以不同之事為同罷了。遠者且勿論。歐人東以后,我們應付他的方法,何嘗不本于歷史上的經驗?其結果卻是如何呢?然則歷史是無用了么?而不知往事,一意孤行的人,又未嘗不敗。然則究竟如何是好呢?
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中國化史下編中國政治史
1840年中國發生前所未有之變局。"世界是無一息不變的,人因其感覺遲鈍,或雖有感覺而行為調滯之故,非到外界變動,積微成著,使其感覺困難時,不肯加以理會,設法應付,正和我們住的屋子,非到除夕不肯加以掃除,以致塵埃堆積,掃除時不得不大費其力一樣。"這話,在緒論中,業已說過了。中國自有信史以,環境可說未曾大變。北方的游牧民族,憑恃武力,侵人我國的疆城之內是有的,但因其化較落后,并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而且它還不得不棄其生活方式而從我,所以經過若干年之后,即為我們所同化。當其未被同化之時,因其人數甚少,其暴橫和掠奪,也是有一個限度的,而且為時不能甚久。
先生治學嚴謹,作風踏實,為人誠樸,謙虛謹慎,深為時人所稱道,為我輩之學習榜樣。
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 篇2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擁有著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我為了進一步探求、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便翻開了《中國通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中國五千年歷程的風風雨雨,上迄三皇五帝的荒古時期,下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歷史皆有史,一以貫之,詳細的展現在了我們面前,讓讀者明白,中華民族這五千多年,是如何走過來的。這本書與我國另外一本偉大的史書——《二十五史》不同的是,《二十五史》是以宗史著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說句實在的,要想全看懂就要邊看文字注解,邊看《二十五史》。
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敘述內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向國家,在書中講述的不僅僅是政治、制度,而且擴展至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美術!吨袊ㄊ贰窋⑹鰞热莶辉偈菃渭兊陌H人物、列舉事狀,而是逐級分編、分章、分節,有利于敘述內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勢,較之傳統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容敘述的內在邏輯聯系。
在它的故事里我想起了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倍弥袊臍v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正所謂讀史明智,其義同上。說到秦始皇,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筑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但部分史書卻未見其功,全間其過。這些對他的評價正對應了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那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中國通史》我感悟了:銳氣藏于胸,和氣浮于臉,才氣見于事,義氣見于人。才是明智的選擇。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則是不變的法則!
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 篇3
我本次讀的書是《中國通史》。這本書把中國有記錄的歷史,從盤古開天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全部記載在內?赐赀@本書,我頗有感受。
必須說的一點,是我收獲了很多很多知識。它講述了中國千年來的發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發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贊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詩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為"人類歷史必讀經典"。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得淋漓盡致。
當然,讀完這本書后,我不僅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還發現了,了解中國的歷史,對于語文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中國文學里基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來自于古代發生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匯。我們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 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里。
之后,再來談談對于背書的作用。
看完了這本書,了解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就能夠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著糖的山楂。而歷史事件發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根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的確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著就更方便了。
看完這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后,了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現在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說對官場斗爭的痛恨,戰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相互的思念。不知道為什么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
最后,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尤其是老師,因為它實在太經典,太值得讀了?赐炅撕螅瑹o論是誰,都一定會有收獲的。
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 篇4
呂思勉是一位具備史才、史德和史識的歷史學家!吨袊ㄊ贰肥菂嗡济愕牡诙客ㄊ分,由于成書于國難當頭、日本侵略中國最危急的時刻,所以《中國通史》在很大程度上肩負起了呂思勉期望的宣揚民族文化、砥礪民族士氣的重任。在本書的出版序和緒論中,我了解到呂思勉先生的生平,和他所處的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在那個民族生死攸關的年代,在漫天硝煙中,先生為滿足大學歷史教學需要,嘔心瀝血編寫此書,留下了堪稱經典的通史。
與同時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中國通史》在內容和思想方面都有著自己的顯著特點,備受世人關注。上編主講文化現象,下編則按照歷史順序加以串聯,在理亂興亡的同時講歷史知識更系統地進行梳理,敘述中兼有議論,上下兩冊各自為篇,相互貫通,采取了一種新的體例,即將政治和經濟文化平行敘述。有評論家認為“這種體例表面上是把政治軍事和經濟文化割裂開來,實際上卻是將政治軍事的發生放置到了文化發展的內涵中,并且從根本上解釋了幾千年來政治發展的內在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更加突出了文化史的重要地位,不僅使我國幾千年來的文化自成系統,而且使政治軍事是通史,社會經濟文化也是通史,可以說是別具一格、新穎獨特!
歷史到底是什么?是前車之鑒?什么是前車之鑒?答曰:昔人所謂而得,我可以奉為模范;如其實測,便當設法避免;這就是所謂“法戒”。呂思勉先生告訴我們,世上沒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謂相同,都是察知不精,誤以不同之事為同罷了。歷史雖是記事之書,我們所探求,則為理而非事。這正是史學之所求,對以往的事實加以解釋,用以說明現社會,因以推測未來,指示我們進行的途徑。
先生在抗戰時期編寫此書,對于抵抗外來侵略的歷史尤為重視,比如講兵制、講朝代更替、講民族對外戰爭都有所側重。不僅用簡潔易懂的語言講歷史,更是帶著讀者去探尋歷史事件背后的“理”,了解歷史的真正形態。在當時艱苦的治學條件下,能遍覽古籍,用淵博的學問理出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脈絡,成此作品,這種精神和能力,是吾輩所遠遠不及的懂得民族的歷史,從歷史中找尋審視現實的視角,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和智慧,是我們樹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徑。我輩仍需努力,不忘歷史,不忘初心,將民族振興的重任擔起。
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 篇5
利用了假期的時間,我閱讀了《中國通史》這本書記載了從史前前史到戰爭前的清朝。記載了中華民族的在中國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探索的歷程。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可原始生物出現在地球已有33億年之久是由黃帝統治的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鹗怯杀本┰橙税l現的。由西侯度村發明的西侯度文化。
緊跟著就是家天下時代的夏朝,在公元前21世紀,大禹治水有功,被推舉為首領大禹死后由他的兒子啟繼承王位,建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國最早有奴隸制的社會。夏朝共傳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經歷了471年,可以說如果沒有夏朝就沒有中華民族五千多年光輝的文明歷史。然后夏朝被商朝所滅,商人傳說是帝堯之子的后代。
由湯建立的商朝經歷了317代31王直至被周所滅,商出現了刑罰、監獄、農業、手工業,還有大量的青銅器物和早期貨幣,還發現了甲骨文,商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的位置。我知道后面就是周朝,周朝分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大變各時代和戰國時期。西周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他歷經了八百多年。而后東周六國涌現了很多人才,給中國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其中大文學家教育家孔子,老子等都給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還有秦國、漢朝、東漢、三國時期、晉朝等歷朝歷代都有在推動著中華民族前進。
我知道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修建了萬里長城、知道了劉邦建立了漢朝,還有杰出人才司馬遷寫的《史記》,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三國時期,也有許多杰出人才比如諸葛亮、司馬懿、曹植、孔融等。還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宋朝詩人王安石、司馬光、朱熹,書籍《宋詞》。畫家李松年。元朝是由蒙古人統治的吳承恩的《西游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清朝英雄鄭成功,蒲松年的《聊齋志異》,曹雪芹的《紅樓夢》慈禧太后與洋人簽的那些不平等條約,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城,碩大的北京城留給了外國人、洋鬼子還有戰爭,都是我們中國人民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記的恥辱。從歷史文明萌生的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八國、宋、元、明、清,我們的祖先以亞洲東部這塊神奇的土地為舞臺,演繹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我作為新中國的少年兒童,一定好好學習,把五千年的文明發揚光大。
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 篇6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并造就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在規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
然而關于中國歷史的書籍浩如煙海,如《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及各類野史可謂多如牛毛。但是宗史著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節體”編纂為代表體裁。敘述內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向國家,由傳統“貴族精英”轉向社會民眾,由政治、制度擴展至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美術,大都不再以“褒貶人物、臚列事狀為貴”。章節體裁的逐級分編、分章、分節列題形式,有利于敘述內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勢,較之傳統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容敘述的內在邏輯聯系。
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才能對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有信心,才能是我們擁有中國人應有的優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說,中國的歷史書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為主,對我們這些對古文向來不怎么“感冒”的人來無疑是一味難咽的苦藥!吨袊ㄊ贰芬园自捨牡男问綄χ袊鴼v史進行闡述,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滋潤我們那早已干涸的歷史細胞。
我們不是搞歷史的,不許對中國的歷史有細致入微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然而我們卻不能容忍對我國歷史的無知,《中國通史》對中國歷史進行一簡要描述,對于增加我們的歷史文化素養還是很有幫助的,就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一看的。
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 篇7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歷史著作而言,僅影響深遠,卷 浩繁者,就有《春秋》、《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至于《二十四史》,則更是浩如煙還非一般人能看的了。
然而現在卻很少有人去研究歷史了。在轟轟烈烈的經濟大潮中,人們都忙著去發家致富,換思維,趕潮流,文史藝術性的東西自然被冷落了。
不過作為教師,受職業性質的限制,無暇他顧,工作之余,偶爾“舊病復發”(從小喜愛文藝),翻看一點文史之類的東西。
近日看到一本《中國通史》,(課外閱讀經典叢書之一),頗受啟迪。其實這本所謂的“通史”,并不是那些干巴巴的歷史著作,而是本能雅俗共賞,老幼皆宜的歷史故事。該書文字簡練生動,明白如話,刪繁就簡,提綱挈領,敘述了上至遠古傳說,下至“五四”運動中幾千年來廣為流傳的歷史事件,對于一部文明史,雖然掛一漏萬,倒也略見一斑,好像把氣象萬千的上下五千年濃縮成一個五光十色的玻璃球,歲小巧玲瓏,卻熠熠生輝,融歷史性、文學性、趣味性于一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尤其對于青少年朋友,是很值得一讀的。
本書中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人物形象鮮活,性格突出。如堯舜禪讓的高風亮節,姜太公助周滅商的聰明睿智,伍子胥、勾踐的“隱小憤就大謀”,屈原的愛國情懷,劉項爭霸,三國割據;唐代的“貞觀之治”,宋代的“安史之亂”,成吉思汗的“威震四海”,康熙皇帝的“平定三藩??,還有那一位位起義領袖,一個個草莽英雄——陳勝、吳廣、黃巢、?這些故事,這些人物,千百年來,教育著人們,激勵著后昆,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這幾年小學階段及有專門的史地教材,小學生的歷史知識是比較貧乏的,讓小學生讀這本“通史”,很有必要。該書雖簡單,但作為“史”,畢竟是按朝代順序排列的,有一定的連貫性,系統性,跟著歷史電視劇不同,所以建議青少年朋友,尤其是小學生,不妨看看這本書。
【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通用7篇)】相關文章:
讀《中國通史——唐史》有感02-07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500字02-18
《匆匆》讀后感(通用15篇)08-22
《舍得》讀后感(通用8篇)07-25
《舍得》讀后感(通用6篇)07-24
亮劍讀后感(通用39篇)03-07
《秘密花園》讀后感(通用5篇)11-26
《師道》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11-26
《傷逝》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10-23
《傷逝》讀后感范文(通用15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