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盔甲騎士》讀后感(精選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盔甲騎士》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盔甲騎士》讀后感 1
讀了《盔甲騎士》這則故事,我頗受啟發。故事講述了一個曾經有過戰功的騎士,太過陶醉于自己的豐功偉績,就是他一身的盔甲而逐漸得失去了親人朋友,最后通過努力卸下了一身盔甲,完成了自己的突破與提升。
讀完故事,我意識到盔甲騎士所揭示的道理非常廣泛得存在于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资鞘裁茨?通過思考我們理解到盔甲就是指一個人過去所取得的輝煌與成功,也指代過去處事的經驗方法。一個人過去取得了輝煌與成功,原本是好事,可是如果一個人過分陶醉過去的成功就變成了壞事。正如這個盔甲騎士,已經陶醉到了脫不下盔甲的地步了。正如一個人過分陶醉過去的輝煌,而產生了不思進取,不尋求突破與進步,變得遲鈍懶散的情況。
聯系到我們的實際學習生活當中,我覺得每個人都必須從這個故事獲得啟發、提高警覺。作為一名在校學生,學海無涯、藝無止境,學業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我們要面對一次次的考試一次次的升學。有些同學在前幾次的考試當中取得了優秀成績以后,是否會驕傲自滿,變得不思進取而導致后面考試失利呢?有些同學會不會因為升到了一所重點中學而開始不認真讀書,繼而考不上好大學呢?而有些人也會不會因為年少成名取得了一番成績以后,長大以后就停滯不前缺少了奮斗熱情。不過,我又清醒得意識到一則故事并不能解釋現實生活當中所有的問題。如果我們單純以一則故事所傳達的道理去解釋所有發生在周圍的現象,那就是一種思想惰性與愚蠢膚淺的.表現了。
總而言之,通過閱讀《盔甲騎士》這則故事,讓我懂得了任何時候都不應該過分陶醉自己的過去,“自滿自負、自以為是”會傷害身邊的親人。人無完人,事無絕對,我們的人生是一條不斷追求卓絕,不斷進取突破的旅程。每個人每個階段都需要不斷反思、不斷檢討自己,以尋求更大的提升與發展。
《盔甲騎士》讀后感 2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長篇的寓言故事。它講述了一個英勇善戰的騎士,他穿著一副金光閃閃的鐵鎧甲,隨時準備跳上馬去懲惡揚善。然而,他習慣了成功,忘記了鎧甲已經生銹,他被困在了鎧甲之中,他的家人也離開了他。為了把鎧甲脫下,在大師默林的指點下,踏上了真理之路,為了自己開始了冒險。最后,他悟出了真理,脫下了那副沉重的鎧甲,獲得了新生。
在這個故事中,騎士的執著令人感動,大師默林平易近人而又深不可測,松鼠和麗貝卡也盡力幫助騎士,才讓他能到達真理之顛。
讀完這本書,我有許多感受:
1、正如小丑樂袋所說:“人人皆困盔甲中,只因盔甲處處有!蔽覀兠總人都被不同的“盔甲”的所困。
2、生命是先苦后甜的`,正所謂“不經畫風雨,怎么見彩虹。
3、人首先要挽救自己。
4、當一個學會了接受而不是期待,失望就會少的多。
5、知識就是指引我們前進的光亮。
《盔甲騎士》讀后感 3
《盔甲騎士》,一本童話書,也許好笑,30歲的人了,還看童話書,然而我想認真的寫寫這本書的讀后感,是因為里面有我。
故事講從前有一位騎士,身披閃耀的盔甲,隨時準備去鏟除作惡多端的惡龍,拯救遇難的美麗少女……但久而久之,某天騎士驀然驚覺生銹的盔甲已成為自我的累贅。從此,騎士開始了解脫盔甲、尋找自我的征程。
書中的騎士正如同我自己,在繁忙人世、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與工作中,為保護自己,穿上了層層包裹的沉重盔甲。我甚至認為,心有多軟,殼就要有多硬,不然漫漫人生路,如何走的下去。然而,當被人問起,你為何要去追求事業有成時,我竟然語塞。騎士穿著盔甲隨時做好出征,我也像他那樣時刻戒備狀態隨時準備奔赴下一個項目。然而,我真的忽略了我為什么要出征!Why?What ?Where?When ?Who?不曾關心的Why如今那么鮮活的擺在面前,直挫人心,卻在之前一直被我有意無意去回避,直到有一天,我和騎士一樣,發現盔甲竟然再也脫不下來了。
騎士因為這件盔甲,再也感受不到一個吻的暖意,聞不到空氣中傳來一朵花的香氛,也聽不到旋律優美的曲子。但更可怕的,是對這種種“感受不到”的.無動于衷。終于在愛情面前,他想要改變,于是開啟了救贖之路。
騎士救贖過程經歷的種種艱辛其實就是對現實生活的寫照,他的經歷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夢想與傷痛,充滿了希望與絕望、陽光與黑暗、歡笑與淚水。每當人家問起你最近如何的時候,我內心知道自己其實并沒有那么忙碌,但我卻抽不出一個整天時間去見見朋友,吹吹風,聞聞花香。一路走來,走到如今我深知自己的不易,也感恩現在所擁有的經歷,然而,這正是我的盔甲。抓著過往不愿放過自己。
放下,才能輕松上陣,特別是心靈,需要好好照料。道理雖然明白,但實踐到自己身上其實非常難,以往成長路上背負的種種,在昨天、今天,我依舊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覺的將那身盔甲穿上了身,這可能是人不可避免的悲劇之一。
但至少我要感謝讓我看到了這個故事,我知道有一種出征,是為自己出征,昨天已經過去,今天我要收拾好自己,明天為自己出征。
這就是騎士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
《盔甲騎士》讀后感 4
《盔甲騎士 為自己出征》這本書短小精悍,讓人回味無窮!
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自認為是善良、富有愛心的盔甲武士,他到處去行善救人,表現出武士的精神,在他不想卸下代表尊貴的盔甲時,漸漸地他的兒子、妻子再也看不到他的容貌,甚至連他自己也忘了自己的長相。這時他需要把盔甲卸掉,可是他自己再也無法把盔甲脫不掉,他的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騎士痛定思痛決定為自己出征,卸下牢固在自己身上的盔甲。一路上,他歷盡艱險,終于征服了三座城堡——“寂靜之堡”、“知識之堡”和“志勇之堡”。在梅林法師的指點下,他終于攀上“真理之巔“”,悟出了愛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
在他卸下盔甲的同時,實際他丟下的是自私、冷漠、欲望、虛榮、恐懼、退縮、自以為是,獲得是一個全新的自己,一個有愛、善良、勇敢、自信、接納自己、外在與內心融為一體的。
梅林法師說:“真理之路困難重重,困難的是要學會愛自己!県很多人會說愛自己還不容易嗎?自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很難。要真正做到愛自己, 是需要長期修煉的一種能力。生活中常常打著愛的口號,來綁架親人的情感,把自己和親人搞得死去活來,說白了根本就不懂怎么去愛。自愛的人首先是能自我滋養的人, 有能力為自己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 有能力調適自己的愛好或特長;自愛的人對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長以及自由是正面肯定和接納的,他們具備關懷人、尊重人的能力;自愛的人不但能與自己相處很好,還能和親人、朋友和睦相處,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背負著脫不了的盔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為了保護自己在真情實感與自己之間設置了一層不可見屏障,這些屏障困住了自己,讓自己無法脫身。把那個最真實的自己重重的放在自己設置的屏障下,暴露在外邊的是偽裝出來的那個最好的'自己,在以一種自以為會讓別人喜歡自己的方式活著,而且活的特別的累。隱藏那個本來的自己,時間久了,失去了真我,丟失的真我。
騎士最終卸下盔甲,找回了原來的完整的自己。讀完書讓我明白了生命本來就很美,只是途中的我們用盔甲或者面具掩蓋了一切,最后卻要用眼淚、寂靜、行走、勇氣再一一將那些美好的東西找回。
《盔甲騎士》讀后感 5
在故事中,有一位武士,常年身穿盔甲征戰四方,對于自己的戰績和自己身上的盔甲他非常驕傲,他最喜歡的事是去拯救受難的公主。但是,騎士越來越迷戀他的盔甲,不僅穿著盔甲吃飯,還穿著盔甲睡覺,一天到晚都不脫下,連家人都逐漸忘記了他不穿盔甲的樣子。終于有一天,妻子受不了對騎士說“如果你不脫下盔甲,我就要騎上我的馬,離開你!币驗檫@樣,騎士開始想要脫下盔甲,但在卸下盔甲的過程中卻困難重重,好在最后重新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武士的盔甲,在戰爭中保護自己不受敵人的刀劍之傷,是自我保護的盔甲;在日常生活中,是自己英勇善戰無私無畏的證明、也是自己英雄身份的證明。時間過去,他愛上穿上盔甲后英勇的自己,不愿意把卸下盔甲后,看似與常人無異的自己展示給世人看,他在意他人的看法,害怕他人看到自己的`弱小,他不愛自己普通平凡的樣子。
小丑說“人人皆困盔甲中,只因盔甲處處有。”我們何嘗不是呢?在工作生活中穿著各種各樣的盔甲,面對形形色色的人,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在用相同的一面去面對不同的事物,用自信、微笑坦然的態度去面對所有的事情,但事實上卻是我們沒有那么強大,會難過,會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感受到無力,會做錯事,只是大多時侯不愿承認,或者說沒有勇氣承認而已,可能只有自己獨處的時候才是自己真實的樣子,F實生活中,我們也許為了保護自己穿上不同的盔甲,就像蝸牛的殼,這層盔甲讓我們背負沉重,有時感覺生活的好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們又何必刻意按照別人的標準,迷失真實的自我呢!
盔甲能讓一個人接受自己,也能毀了自己,在意識到不對的時候及時給自己一點空間,一點時間,可能會遇到更好的自己,一個更真實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并沒有什么不好,有缺點才是常態,接受缺點才能接受自己,更愛自己,自足常樂,豁然開朗。
《盔甲騎士》讀后感 6
首先,感謝公司袁總發給我們這篇文章,因為好的文章可以修心,可以養性,可以陶冶一個人的心境,讓我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機會。
人浮于世事,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為習慣所習慣,為困惑所困惑,而造成這一切的,卻是那個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自己。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依稀恍惚中,我就是那戴著盔甲的騎士。一路風塵,當自己驀然回首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身陷迷局,無法自拔。
一位成功者說過,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我并非成功者,但我同樣有一顆超越平凡的心。在這個物欲橫流,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陌生的當今社會,注定我們往往都要孤軍作戰,因為成功不能隨大流,必須要懂得自己走自己的路,于是,孤獨、困惑也慢慢緊緊跟隨。然而,我也并非智者,只是蕓蕓眾生中非常平凡的一個,我也沒有盔甲騎士那樣的條件,至少他在迷惘時還有智者的指點。
今天,我更加明白了,其實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說的,“深深地進入了解自己,而對自己有辦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與下等!彼晕覍ψ约赫f:我真的應該徹底地了解自己了。我現在要為自己出發,去尋找那個真實的本我。
“沉默之堡”之反省。我們經常會設置障礙來保護我們所謂的自我,有一天卻發現,自己被關在障礙中走不出來,因為現實的很多因素已經不允許你再作其他的選擇,你必須要盲目地操作著邏輯上的下一步。記得有一位學者在大學生演講時首先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什么?很多人聽了都很不屑,這連小學生都知道答案是直線。然后學者繼續發話:“沒錯,在幾何理論上是直線,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一定如此。比如說,把一個點定為起點,另一個點定為達到的目標,按照直線的理論不一定是最快的!彼e了一個例子:有兩個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身上所帶的糧食和水也所剩無幾了,因此盡快走出沙漠成了當務之急。然而,他們的意見卻出現了分歧,一個人認為要往左邊的方向走,另一個人卻認為要往前方的方向走,爭吵之下最終分道揚鑣。第一個人什么也不想,往他左邊的方向頭也不回地走了,他認為只要不停地往前走,就一定有出路,結果兩天兩夜后他終于倒下了,醒來時發現自己已經走出了沙漠;另外一個人心里想,要盡快走出去,一定要沿著直線走,因為那里是最近的距離。于是他一邊走一邊做下記號,結果走了一段路后開始懷疑自己走歪了,又回到原點重新走過。如此反復走著,就這樣始終不敢離開自己設定的路線,最終餓死在沙漠上。是啊,人真的很容易自我設陷。我想,我們應該多聆聽周圍的聲音,也多聆聽自己的內心,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所以說,成功又何須孤軍奮戰?“石頭湯”的故事或許也是向我們說明了這一點。
“知識之堡”的啟發。故事中騎士在“知識之堡”中終于明白到:自己實際上沒有愛,只是一直把需要當成了愛。因為他曾經付出過,因此理所當然需要和擁有這一切。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篇報道:當有人問美國人在哪里上班,他會告訴你在醫院、警察局、律師行等,其回答的是自己從事的行業,他們都有很強的敬業精神;當有人問日本人在哪里上班,他會告訴你在本田、松下、索尼?其回答的是自己的企業。在日本,做職業生涯的規化是每一個邁入職場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索尼”電器作為優質電器的代表,現在是眾所周知,但其在還沒成功之前的事情可能就鮮為人知了。當時由于周轉不靈,“索尼”瀕臨倒閉,但整個公司上下沒有一個員工選擇離開,反而做了一件令“索尼”起死回生的事情。事情是這樣的,在過年前夕天氣非常寒冷的一天,公司上下幾百位男員工都光著上身,拿著索尼的宣傳資料,跑步前往每家每戶拜訪,他們見到人都鞠三個躬,并說一句話:“謝謝你!索尼將給你提供最好的`品質和服務!”就這樣,索尼在當地一下名聲大振,企業也慢慢走上了軌道,也就是上下員工的這種超強的凝聚力以及熱愛企業的真心,才有了“索尼”今天的輝煌。綜上所述,騎士在“知識之堡”的領悟對我們今天的員工和企業的關系與情結中是否應該有所啟示?
“志勇之堡”的領悟。志氣和勇氣是一種內涵,是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內在氣質。我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我們只有不斷克服和戰勝它,才能實現不斷的自我提升和超越。我相信任何一個困難,都會有若干個方法可以去解決,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想到和敢不敢去想,因為所有對困難的恐懼和疑慮都來自我們的內心。有人說,人生如戲,不如說人生就如戰場,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稍有不慎就會被這個大浪淘沙的時代所淹沒。記得我們共和國的一位將軍說過:在戰場上,一定要有亮劍精神,哪怕對手比你強大,哪怕是血濺三尺,你也要拔劍,只要你心里沒有了恐懼,那么對手就一定會有恐懼,我們就一定能贏!這是何等的志氣和勇氣!想想我們的革命前輩從長征后三萬人馬到最后贏得了全中國大解放,那么今天我們這點小小的困難又算得上什么呢?
通往“大我”的修為境界。這是一種得失心態,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有句話說得好:人往往因為有了選擇而痛苦!這就是因為做不到去執,放不下已經形成的認知與習慣,放不下自己已經擁有的基礎。就像騎士一樣,如果最后不放手,他就無法登上“真理之巔”!
最后我以老子的《道德經》里的一句話來表達我的決心:大器晚成!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我認為我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我就會收獲更多的成功!
《盔甲騎士》,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心地善良、充滿愛心、堅毅勇敢的騎士,他不斷鏟除惡龍,拯救危困中的公主,備受世人推崇,國王更賞賜他一套閃亮的盔甲。久而久之,騎士習慣了成功,沒有注意到盔甲已開始生銹,也忘記了盔甲雖然標榜著成功,但盔甲中的自己才是成功真正的創造者。有一天,騎士驀然驚覺生銹的盔甲已成為自我的累贅。騎士知道自己出了嚴重的問題,他也許并非最聰明的人,但他很有勇氣,敢于面對新的挑戰。他四處求教,尋找新知識、新方法,鼓起勇氣,克服疑懼,終于成功地擺脫了束縛他的盔甲,找到新的出路,重新尋回了自我。
今天面對全球在經濟、技術領域的競爭,以往的成功只代表過去,與今天也許毫不相干。在這不斷轉動進步,浩瀚無際的知識經濟時代,惟一可令我們與時共進的就是一顆恒久好學的心。
更新求變,就是使自己不被盔甲禁錮束縛的關鍵,我們要像故事中的騎士一樣,要有智慧,能夠客觀地認清各種困境,鼓起勇氣,直面世界的挑戰;要有毅力,去克服重重障礙,勤于反思,追求新知,才能營造一個和諧、健康和有價值的社會,締造出未來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