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2500字左右
今天是我參加扇貝讀書營的第63天,讀完了《月亮和六便士》的英文版原著。隨便記錄一下讀書心情,三言兩語零星散落,反正想哪兒寫哪兒吧。
因為之前已經寫了中譯本的讀后感,所以情節在此不贅述,主要說說讀英文版的一些體會。
這本書在扇貝的難度分級是考研,讀書營介紹的詞匯量大約是1.2萬以上,而之前我自己閱讀的書籍難度分級都是四級,所以讀這本書可以說跨了挺大的一個臺階。說句老實話,報名高階讀書營的時候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讀懂,能不能跟上讀書營的節奏。
不幸的是,這本書的開頭部分恰恰是最難的,整篇不知所云。第一天開營我在外地出差,整整讀了四十分鐘才把當天的內容囫圇吞棗讀完。此時的感覺是當頭一棒,一下打蒙了。當時很后悔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報了高階讀書營。但是既然已經入營了,也不能輕易放棄。于是緊急百度了這本書的背景資料,了解大致內容,以便于第二天繼續連蒙帶猜完成任務。
這樣咬牙堅持了幾天后,情節漸漸鋪展開來,作者的白描分析總算結束了,閱讀難度降低了很多。同時我也抓緊讀完了中譯本,輔助自己的英文閱讀,加深理解。加上讀書營贈送的柯林斯字典包,每天的讀書講義輔導,閱讀感受越來越輕松有趣,到最后居然有些期待每天的推送。
后來入營的很多群友也有類似感受,前幾天讀暈了,之前積累的閱讀能力似乎蕩然無存,智商嚴重被碾壓。幸好有我做急先鋒,及時安慰了他們受傷的.小心臟。如今回頭再看,如果不是因為交了讀書營的錢,如果沒有讀書營的講義輔導,如果沒有營地老師提前告知,肯定第一天就棄讀了。從此以后我都沒機會跟別人說:“我讀過《月亮和六便士》的原版書。”
作家們也不知道是怎么考慮的,把書的開端寫得那么晦澀難懂,生生擋住了一大批讀者。大約就是要通過最初的屏障過濾掉那些沒有毅力不能咬牙堅持的人嗎?如此這般,堅持讀完的人才有資本引以為榮?而實際上,忍過前面三四天,就柳暗花明了。
高更的作品,百度來的。
讀書營價值含量最高的環節自然是每天的講義。因為講義挑出了難點和重點進行講解,不懂的地方能讀懂,讀懂的部分更清晰。之前我在讀書營的入營初體驗里說了,講義的主要內容是熟詞僻義、復雜長難句結構分析、背景介紹和其他知識點講解。這其中我覺得收獲最大的是長難句結構分析,其次是熟詞僻義。
長難句分析采用分層結構解剖,基本方法是去掉修飾看主干。最近在學的流利閱讀其實也用這么個方法,采用的是語音講解。讀書營講義的圖解更清晰,有的句子復雜到有四層結構,通過圖解一下子就清晰了。個人感覺讀完這本書后,對長難句的閱讀理解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毛姆的長難句據說是很有名的)。
熟詞僻義技術上倒不難,只要有耐心查字典就行。要多查幾部字典,而且要查最全面的字典,看英英解釋和例句。難就難在一般人沒有這個耐心去查,也沒有那么權威的字典。講義節約了這部分時間,一目了然,“哦,原來這個詞還有這樣的意思。”
除了講義,我最喜歡的環節是午間加餐。午間加餐是百科知識拓展,內容和英文無關,而是英語文化的歷史背景。月亮這本書說的是印象派畫家斯特里克蘭的傳奇一生,其人物原形是高更。因此午間加餐的內容有很多是關于印象派畫家和作品的介紹,讀書筆記.另外還有關于英國社交禮儀、倫敦城市環境、法國巴黎以及塔西堤島的介紹。作為對藝術抱有興趣而知識匱乏的門外漢,讀這些相關知識覺得受益匪淺。除了文字介紹更有圖片輔助,可以看出來,午間加餐內容也是精心準備的。
作為一名從小不愛讀書看報的女漢紙,英語基礎薄弱又很希望拓展眼界的七零后,人到中年居然愛上了英文閱讀,不得不說是一個小小奇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我這樣的感受,讀英文書時不僅可以欣賞精彩情節,更可以學到另一種語言的表達方式,有種一石二鳥一箭雙雕的快感,分明是賺了一個億的大便宜。所以很多英文著作讀中譯本可能沒那么大興趣,英文原著反而有耐心讀完。比如月亮這本書,如果不是為了讀英文版,中譯本我也是看一個開頭就棄書了。原版書讀來有雙重樂趣,比讀中譯本的興趣更濃厚些。
有不少同學問我讀書營如何選擇級別,每天學習時間大約有多久。我覺得這都沒有一個定論,因為書可以讀厚,也可以讀薄;讀名著有收獲,讀兒童文學一樣有收獲,這些都因人而異。因為有講義的支撐,選擇難度偏大的書也沒問題。如果想讀起來輕快一些,細致一些,就選難度和自己水平相當的級別。至于讀書時間,更是可長可短。
我讀月亮這本書,應該是超過我自身水平的,最困難的部分每天要讀四十多分鐘,比較順暢的部分也有十幾分鐘就讀完的,大部分耗時在20-30分鐘。午間加餐五分鐘即可讀完,講義大約10-15分鐘。我看評論區里有的同學只需幾分鐘就能讀完一天的閱讀任務,簡直崇拜到懷疑人生。即使是中文,我也不可能幾分鐘就讀完,別說是英文了。我的方法是一次讀懂,有困難的句子會反復看,再加上我本身閱讀速度偏慢,所以耗時應該算比較長的。讀書營本身設計的學習時間大約是15分鐘左右,如果選擇和自己水平相當的書目,每天閱讀時間應該在15分鐘以內。
讀書營每天晚間有個答疑環節,如果覺得講義的內容還不能滿足求知欲,可以在線提問。但是很少有同學去提問,因為提問也需要技術支持,也就是說,要非常仔細的閱讀和做筆記,才能提出問題。最開始有幾個同學提問,基本是關于語法方面的問題。如果是作為精讀材料,那么每天的學習時間可能長達幾個小時。但是有老師可以答疑,其實是個很好的資源,對語法有鉆研精神、有學習能力和充足時間的同學,可以把讀書營當做閱讀課,而不是像我這樣只是浮于表面滿足于讀懂而已。
無論采取怎樣的學習方式,都以自己感到愉悅為基礎,這就是我喜歡的“佛系閱讀法”。尤其是對于單純的英語愛好者來說,沒有升學和考試壓力,學習更應以愉悅自己為前提。有升學和考試壓力的同學,讀書營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各種考前培訓班見效最快。我始終覺得像扇貝讀書營這樣的產品,是為自學者設計的,為英語愛好者提供自娛自樂的平臺,其最終目的是熱愛英文,使用英文。語言學習本身就是潛移默化的積累過程,有條件的話,課堂面授學習系統教材,再配合大量閱讀,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方式。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2500字左右】相關文章:
月亮和六便士假期讀后感800字04-24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后感03-26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04-18
《月亮與六便士》最新優秀讀書心得04-08
星星和月亮散文11-06
太陽和月亮說課08-19
《月亮和云彩》教學參考03-22
關于星星和月亮的詩歌10-23
《月亮和云彩》教學簡案05-10
《月亮和云彩》教學反思匯總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