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粉筆灰》的讀后感
維姬·卡魯阿納,美國著名教育顧問,知名教師,教育演說家、作家。她的代表作《蘋果與粉筆灰》暢銷超過600萬冊,迄今印行十版,榮獲2004年美國福音派出版協會(ECPA)圖書金獎。
目前她已經著有20本書,80余篇文章,頻頻作為嘉賓做客國家廣播電臺、國家電視臺的談話類節目。她還經常受邀為學校教育、親子教育、家庭教育及文學創作等各個層面的大會作號召演講。全球最佳企業任天堂是她近期的受眾對象,她的廣播節目在全美已有逾1000萬聽眾。在國際愛家協會發行的最新國際養育子女DVD系列中,她被譽為“贏在起跑線上的親子關系專家”。
本書通過一個個充滿溫情、智慧和富有啟發意義的小故事,探討了教師一這一職業的崇高內涵和教師所面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并就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提供了真誠而有效的`建議,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和科學有效的方法倡導了一種卓有成效的教育理念。本書選的小故事簡單通俗、真實感人、耐人尋味,每篇開頭的名人名言和結尾的畫龍點睛之筆,極大地增加了本書的感染力,是獻給才是的最好禮物。
本書盡管記述的是異國他鄉的事,國情不同,文化背景有異,思維方式、生活習慣有別,但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無與倫比的高尚事業,全世界的教師們在教育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相似乃于相同的認識,會有種種類似的遭遇,會有不少的共同語言。
《蘋果與粉筆灰》,多么生動形象的比喻,我們教師用一支粉筆在黑板上耕耘,揚起細小的粉筆灰,卻在學生心中播撒智慧的種子,收獲著一個個碩大且可口的“蘋果”。
每篇開頭先向我們展示一句名言,然后再講一則小故事,故事后還有心靈貼士,給我們提出建議,非常人性化。《不合時宜的行為》講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朋友》教會讀者真正幫助他人需要行動,不要只說不做;《巴比·魯思》講一個7歲的少年犯魯思在男校,被馬修斯用愛和鼓勵引向正道,改變了一生……
其中一個名叫《杰伊》的小故事,讓我記憶猶新。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麥琪和她四歲的兒子走在大街上,一輛貨車停下來,一位年輕人興奮地走下來和他們打招呼,原來這位年輕人是麥琪以前的學生——杰伊,望著眼前這張年輕的面孔,麥琪仿佛回憶起那個十二歲的少年.....
當時的他對教育制度十分抵觸。可現如今,他已經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師。是什么讓他忽然轉變思想,成為現在的建筑師?文中有這么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杰伊尊敬地說:“我從未忘記過您,詹森夫人,惟有您常給予我機會。”
在教育中我們是他們的師長,是他們的引路人,要記得給每一個孩子機會,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鼓勵,一次擁抱,甚至一次玩笑,都足以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默默無語的關心、親切的行動,都會讓他們或多或少有些感動,他們會因為這些感動而愛上學習,不辜負自己的人生。
【《蘋果與粉筆灰》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因果與條件關系的諺語01-21
周易的讀后感12-08
黃繼光的讀后感11-03
詩詞的讀后感12-10
《生命的傘》讀后感_讀后感600字09-13
生命的追問的讀后感09-07
《垃圾的力量》讀后感_小學讀后感600字09-13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_700字初中讀后感09-13
《夏洛的網》讀后感-讀后感600字08-19
有尊嚴的讀后感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