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小學數學疑難問題研究第一章》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小學數學疑難問題研究第一章》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小學數學疑難問題研究第一章》有感 1
前些天,學校發了一本金成粱老師的《小學數學疑難問題研究》。
我讀完手邊的書,就翻開了這本書。
一翻開,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的性情,因為它很質樸,純正,講的都是最本質的數學知識,正是我所需要的。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讀完了《數與代數》章節的內容。因為我的數學底子不厚實,對數字不敏感,所以,讀的過程中還有些不太懂,但是,讀過后,心里倒是對一些問題多了幾分清明。
比如,0是不是自然數的問題。
之前,每次遇到這個問題,我都會去問年級組的老教師,心中沒有一根標尺。現在,從書中,我已經明白了關于0是不是自然數的來龍去脈——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教科書、教學大綱等都是參照蘇聯編譯的,那時,0是一個數,但不是自然數;到了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科技教育都與國際接軌,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規定:自然數包括0;1994年11月,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理科學和技術中使用的數學符號》中,將0納為自然數集第一個。而原先的{1,2,3……}稱為非零自然數集。
這樣規定的目的,是希望能便于國際交流。
并且,作者還細心的.舉了一個例子,告訴我們為什么要更改這些人為的規定:科學概念的定義,它的內涵與外延的明確界定,本來就是一種人為的規定,它可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由權威科學家的群體重新定義。如不久前,天文學家對“行星“的重新定義,是的冥王星被“逐出”了太陽系的大行星的集合。使九大行星變為八大行星。
對于有點數學“饑渴“的我來說,這樣的知識很有意思,我可以更自如的與孩子們學數學,呵呵!
第一章中看不太懂的地方是,涉及初中的一些內容,尤其是用符號表達意思時,一些符號我忘了是什么意思,呵呵,要補補。
第一章中疑惑的地方是:
1、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規定,只是為了減少括號的書寫
2、自然數按照約數的個數,分成三類:(1)質數,(2)合數,(3)0、1。我在教學時,第三類只講了1,在四年級下冊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到第三類不僅有1,還有0嗎?
品純純的數學,有收獲,有奇妙,有疑惑,呵呵!
讀《小學數學疑難問題研究第一章》有感 2
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因為它有著本真,嚴謹,全面,純粹,不含糊的模樣,呵呵!
今天讀的是第二章《圖形與幾何》,依然有些不懂,比如,歐幾里得空間那一部分,我很不明白。
歐幾里得空間的推廣——拓撲空間,我也看不明白其中有關符號表示的種種。
因為神秘,所以向往吧,期待能懂得,期待能有機會細細學習。
第二章的閱讀,對我來說仍是收獲不少,尤其是對數學語言嚴謹的意識性,更強了。比如,在學生認識了直線、射線和線段后,有時我們會脫口而出這樣的話:“直線可以無限延長”。乍一聽,沒有什么不妥,因為直線本來就是向兩方無限延伸的。但是,編者細細一講,不由得讓我恍然大悟:在幾何理論體系中所說的“直線”,本來就是向兩方無限延伸的,它不需要延長,也不可能再延長;說“延長直線AB”或“直線可以無限延長”等,實質上是對“直線”概念還沒有正確地認識和領悟。
再比如,學生學習了《平移和旋轉》后,我也記得學生和我一起說過這樣的話:普通水龍頭的開關的運動是旋轉。其實,這樣說是不妥當的,因為所謂旋轉,是指:如果剛體運動時,其中任何一點的運動軌跡都是圓(或某個圓的一部分)并且這些圓的圓心都在同一條直線上,那么這個剛體的運動就叫“旋轉”。而普通水龍頭的運動中,其中每個點的運動軌跡并不是圓,而是某個圓柱側面上的'螺旋線——我讀過,不禁感嘆,數學居然這樣精致有意思,呵呵,一些看似平常的問題下,其實,有著不平常的堅定的道理!
編者真可貴!將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將教學實踐中一些模棱兩可的話語,趨向于全面,嚴謹,清晰。更重要的是,讓像我這樣的數學老師,不僅僅從這些例子中學到有關本學科規范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到一種深入思考,純粹的數學品質。
品之,惑而欲求之。
讀《小學數學疑難問題研究第一章》有感 3
在深入研讀《小學數學疑難問題研究》的第一章后,我深深感受到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挑戰與魅力并存。這一章內容主要圍繞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為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指引。
首先,我對“測量”板塊的疑難問題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在教學中,體積與容積的區別與聯系確實是一個容易讓學生混淆的概念。這主要是因為兩者在計算過程中有很高的相似性,導致學生難以準確區分。此外,學生對單位名稱的把握不準確以及對容積計算理解的不深入,也增加了這一板塊的教學難度。通過研讀這一章,我更加明白了在教學中應注重概念辨析和實例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體系。
在“圖形與變換”板塊,我深刻體會到了學生面對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時的.困惑。雖然他們能夠識別具體實例中的這些現象,但在實際操作和抽象理解上卻存在困難。這使我意識到,在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
“圖形與位置”板塊的問題同樣引人深思。如何確定觀察點并準確辨別物體的空間位置,是學生在這一板塊常常遇到的問題。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感知。
此外,這一章還讓我反思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導致學生容易出現錯誤。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講解和比喻教學法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同時,我也認識到教學手段的使用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教具的選擇和使用尤為關鍵。我們應選擇直觀性強的教具,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圖形。此外,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也能夠為教學帶來很大的便利,提高教學效果。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一些學校中,由于條件的限制或教師能力的不足,現代化教學設備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這使我意識到,除了更新教學手段外,我們還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施,發揮出其優勢。
最后,我深感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雖然能夠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展開教學活動,但并未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錯誤想法。這導致學生在出現錯誤時只是被糾正,而沒有真正理解錯誤的原因。因此,我們需要更加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疑難問題研究》的第一章為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和指導。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小學數學疑難問題研究第一章》有感】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學科研究心得10-20
小學數學學科研究心得3篇02-09
小學數學教師課題研究計劃02-07
數學課題研究心得04-04
雪(第一章)06-27
在人間第一章讀后感10-21
簡愛第一章讀后感02-01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研究》讀書心得08-12
讀《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有感08-06
數學課題研究心得14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