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鎮西《做最好的教師》有感范文
這是2007年7月一個剛畢業的學生送給我和班主任的書,感謝我們三年多的辛勤付出,把他這個被原來所在學校教師評價為“無可救藥”的轉學生,培養成市級三好學生,并且連續兩年在廣西小學生數學知識應用比賽中榮獲一等獎。他對我說:“蘇老師,這是我在書店挑選了很久才選中的書。我覺得你就是最好的老師。”他的話讓我的心為之一震。“最好的教師”,這既是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將來要不斷發展的一種鞭策。
暑假,我把女兒睡眠的時間當成我閱讀的時間,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心平氣和地沉浸在書的意境中。剛開始看到書名,感覺作者似乎雄心勃勃過于自負,可是真正讀了他如敘事般娓娓道來的文章,才恍然明白其實他是一個敢于流露真性情的優秀教師。他認為一個人雖然永遠達不到所謂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會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定會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他賦予了“最好”這個詞新的內涵。
讀完李老師的著作,我感悟最深的兩點是:
1、做人求“真”
不管是對于自己的工作,還是對于學生的教育,李老師始終保證正直的態度,我特別佩服他如今已經功成名就,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人物,他仍然敢大膽剖析當年體罰學生的具體經過,而且對于曾經傷害過某些學生的心靈,即使后來極力彌補,他依然堅定地認為那是“教育失誤”“不可原諒”。正是因為他敢于認錯,并勤于反思,善于總結,才使他從一個在我們看來“劣跡斑斑”的不合格教師成為今天的教育名師。
2、工作求“實”
無論是班主任的教育工作,還是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李老師永遠都保持認真、嚴謹,有問題馬上進行研究和實踐的態度,不會把大家認為的小事忽略不理。作為男教師,他能深入細致的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階段變化,抓準切入點,耐心地疏導學生的心理,解決學生的問題。他能夠在教育學生時“向學生學習”,能夠大聲疾呼并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學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他勇于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在違法班規的時候,堅決執行處罰,按要求打掃教室衛生。他真正把工作做實、做細,贏得了學生的愛戴。
我很喜歡李鎮西老師的一段話:“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多么富有哲理的言語啊!我想,這段話是對我們教師自身的人生價值的激勵,同時也是希望我們教育工作者能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學生的差異,引導學生朝更光明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