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范文
我不能準確地形容出自己對《 約翰克里斯朵夫》的感受,甚至在看過了三遍之后。只感到他帶給我的感動、啟示和力量是以前任何一本書都未曾有過的。或許,我能從心底擠出“強者”兩字來做一個笨拙的形容,但書中處處洋溢的奮斗、抗爭和苦痛又怎能簡單地用“ 強者” 一言概盡?
對一個藝術家來說,獲得更多人對自己作品的認同,可能就是他對成功的定義,也是他 為之奮斗的終極目標。但對克里斯朵夫來說,這,并不是全部。他雖然和其他人一樣,渴望獲得社會,至少是音樂界的承認,但他更大、更強烈的渴望卻是對藝術、對真理的追求。為此,他所做的一切,包括了他的音樂和他對巴赫、舒曼、瓦格納等作品的批判,被當時的社會看作是離經叛道而加以排斥。正如傅雷所說的“為了精神的自由喪失了一 切物質上的依傍”。但克里斯朵夫所做的一切并不只是年輕的沖動,對傳統的抗爭始終充斥著字里行間,始終伴隨我的英雄一生的坎坷歷程。或許,是因為我有不少朋友,所以我不能很好地體會克里斯朵夫對奧多、 對奧里維那近乎愛情的友情。但每當我合上書,問自己:我真的象克里斯朵夫那樣虔誠地對待每一段自己的`友情了嗎?我真的獲得了象克里斯朵夫和奧里維那樣互通心靈的友誼了嗎?我真的能象克里斯朵夫那樣將友誼升華到完全無目的、無功利的境界嗎?…… 我在克里斯朵夫高大的身影下低下了頭……
對于克里斯朵夫晚年的轉變,記不得在哪一本書中曾經看到過這樣的評論:“他萬念俱灰,躲避斗爭,向現實妥協……”、“他不僅和原來的敵人和解了,而且反過來譏笑從事反抗的新的一代……”我覺得,作出這樣評價的人 并沒有真正地體會克里斯朵夫的斗爭精神。克里斯朵夫對青年人的反抗精神從來未曾否定過,他始終是帶著贊賞的眼光看待青年人的反抗和斗爭,他覺得,在斗志昂揚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但對傳統的反叛,是必須建立在對傳統了解的繼礎之上,克里斯朵夫反對的正是那種不顧一切 的盲目斗爭。而這,正是飽經風霜的長者的睿智。在克里斯朵夫心中,始終 存在著兩個靈魂:“ 一顆是受著風雪吹打的一片高原,另外一顆是威震著前者的、高聳在陽光中的積雪的峰尖……”
中國的古語說: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在全書中,我最為欣賞的就是克里斯朵夫晚年的轉變,他在這里真正實現了對自我的征服,完成了一個對新的自 我的塑造。我想,這可能就是羅曼羅蘭將最后一章命名為“復旦”的緣故吧。怒濤翻滾的黃河奔騰千里,最終注入了大海,在這里找到了自己永恒的家園。如果結合羅曼羅蘭另一巨著《巨人三傳》來看,我覺得,永不妥協、永遠戰 斗的貝多芬正是青年克里斯朵夫的真實寫照,晚年的他則處處閃爍著托爾斯泰寬容、睿智的身影,而他一生對愛情、友情、生活的坎坷追求又與米開朗琪羅如出一轍。羅曼羅蘭將三位巨人的偉大結合在一起,塑造出一個永遠的 強者-克里斯朵夫,我的英雄!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忠實的約翰01-22
格林童話《忠實的約翰》11-25
稻盛和夫自傳讀后感(通用7篇)08-03
約翰遜的人生勵志文章01-22
忠實的約翰格林童話故事11-16
格林童話故事《忠實的約翰》05-10
馬魯夫成為駙馬01-21
《全宋詞》趙以夫07-08
《全宋詞》趙以夫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