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第七次的讀后感
楊慶余老師《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中第二章小學數學課程結構與目標的變革中“小學數學教育的歷史沿革”的部分,讓我頗有感觸。
數學教育在價值追求上的變革,使我更加懂得數學!國際上小學數學的教育,從通過學校教育使未來的勞動力獲得必要的、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到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再到關心一般民眾的數學教育,強調數學的實用價值。這些價值追求上的變化與當時的歷史、政治社會屬性都分不開。可見,我們的數學教育就是現實中的數學,要從學生的現實出發,要源于生活從而高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美國,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新數運動”但學生不能接受大量不切實際的數學內容!靶聰颠\動”的失敗又讓其重基礎而讓學生感到數學的枯燥乏味。這些歷史告訴我們,數學教育要符合孩子們的認知規律,要符合孩子們的認知發展特點,要從現實出發,同時也要進行數學心理學的研究。
書中,還提到了關于我國數學教育中的'經典問題,雞兔同籠、銀行利息計算、工程、流水、行程等問題的改革,在我的小學階段就接觸過這些問題,前幾天又剛剛講過雞兔同籠的問題!我國數學教育的改革在這些問題的刪減,更改上都有體現!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多學歷史,尤其是小學數學的歷史,為自己今后把握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奠定基礎,少走彎路!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第七次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與好書同行》的教學反思02-05
自由與生命小學生讀后感04-16
小學語文《濫竽充數》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06-28
關于小學生老人與海讀后感08-14
小學語文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10-14
《蟈蟈與蛐蛐》的教學設計03-26
《人與永恒》讀后感08-21
愛與自由讀后感04-22
《黑客與畫家》讀后感01-19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