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怎樣讓學生愛學習》有感
暑假在家閱讀了《怎樣讓學生愛學習》這本書,讓我產生許多共鳴。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多年來我一直對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充滿興趣,我希望我的學生對我的課堂充滿好奇,對學習飽含熱情,同時享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樂趣和滿足。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的境界。
現實中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厭倦,單調的教學方式,乏味的學習內容,沉重的學習負擔,頻繁的測試加考試……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學不僅需要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興趣,而且需要精心創設有利的外部環境,向學生傳遞積極的期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有利于學習的'活動中去。
書中給我們介紹了激發學習動機的七種策略:1、胡蘿卜+大棒:獎懲有度。2、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期望。3、為成敗尋找理由:歸因理論。4、超越他人還是自我成長:成就目標。5、我能行:自我效應。6、我想學:開啟學習的自主發動機。7、因材施教:不同學生的動機調動策略。
胡蘿卜加大棒源于一個古老的故事,講的是要讓驢子前進,就在它的前面放一個胡蘿卜或用一個大棒在后面趕它,現在這一說法用來比喻對人們的獎勵和懲罰。懲罰對于調動學習動機具有一定的作用,懲罰有可能減少不希望發生的行為,但效果不一定持久,并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學生可能出現反復。如果教師對某些學習不努力的學生過多地施與懲罰,學生就會產生挫折感,效果適得其反。在懲罰的同時,教師也要采用獎勵措施,常用的獎勵大致包括:物質獎勵、活動獎勵、榮譽的展示、口頭表揚等。在進行獎勵時,如果表揚能夠奏效,就不要使用能夠兌換成物品的代幣;如果代幣奏效,就不要使用小玩具;如果小玩具奏效,就不要使用食品。不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來靈活選擇有效的強化物。
在因材施教方面,我們首先要分析學生學業不良的原因:有的學生成績差,但一直在努力,學習態度端正,學習主動性也比較強;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差,成績也差;有的學生在所有功課上都比較差,而有的學生只在某門功課上比較差。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策略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形成積極的歸因,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合作型的課堂環境,傳授良好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等。書中還給我們展示了許多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通過不同的案例告訴我們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應該采取不同的動機調動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之好學、樂學,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關系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乃至全面發展。作為教師,這是我們長期該研究的一個課題。
【讀《怎樣讓學生愛學習》有感】相關文章:
讀《讓我陪你重返狼群》有感03-18
讓思維飛揚——讀《放個氣球來發電》有感12-08
學生讀《紅樓夢》有感02-09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精選15篇)11-21
學生讀《綠野仙蹤》有感范文02-09
讀《父親》有感08-31
讀《基地》有感04-12
讀《寒號鳥》有感04-06
讀《爭論》有感12-24
讀《紅樓夢》學生有感及心得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