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1
今天我看完了《西游記青少版》有了許多感想。
貪生怕死的豬八戒,聰明,機靈,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每次都默默無聞而又忠誠的沙和尚與一心想修得正果卻沒有不分好壞的唐僧組成了《西游記》里的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他們一路上爬山涉水,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很不容易。
八十一難中有詭計多端的白骨精,本領強大的青牛精,想成佛卻心有惡念的黃眉大王等妖怪擋住去路,想吃唐僧肉,可都被孫悟空的妙計打敗了,悟空可真是聰明過人呀!在長途跋涉之中,餓得饑腸轆轆時采些野果子吃,好吃懶惰的豬八戒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撲上去就吃,可真是個貪吃鬼!“呀,妖怪來了快保護師父!”這一句看似不起眼但里面卻包含說不盡忠心的話常常是沙和尚說的,可見他每次都默默的保護唐僧,我覺得唐僧十分可笑,在三打白骨精中他善惡不分休了孫悟空,后來被妖怪抓了才知錯《西游記》作者明朝的吳承恩能將主人公的特點寫得如此栩栩如生,我真的很佩服!
如果我有孫悟空這么棒的廣大神通的話,我要把世界上的壞人都抓起來,然后教育他們,讓他們為名服務,變成好人!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2
我讀過許多書,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書是明代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寫的《西游記》。
《西游記》這本書讓我認識了心底善良的唐僧,忠心耿耿的沙僧,好吃懶做的豬八戒,還有天不怕地不怕、本領高超的孫悟空。師徒四人歷盡艱難險阻,斗敗妖魔鬼怪,終于取得真經。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三打白骨精”說的是白骨精想吃唐僧的肉,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姑娘想要接近唐僧,被孫悟空識破了,她又變成了老婆婆和老爺爺,可還是逃不過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師傅卻誤會他連傷三條人命,不但念緊箍咒懲罰他,還要把他趕走。白骨精一看有機可乘,抓走了唐僧,唐僧這才明白錯怪了孫悟空。孫悟空卻不計前嫌趕過來打死了白骨精,救了師傅,他們又踏上了取經之路。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被他們師徒不畏艱險、一心向佛的精神所感動,也使我懂得了不少道理。在學習上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在生活中要明辨是非,持之以恒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3
《西游記》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西游記》是一部體現中華民族豐富想象和創造力的古代神話小說。
我喜歡《西游記》是因為里面主要講了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盡千難萬險,最后修成了正果。我很佩服他們師徒四人,他們面對妖精不恐懼,而是想辦法打敗妖魔鬼怪,奮勇前進,所以我對他們很佩服。
雖然他們也起過內訌,但還是很快就解決了,師父也原諒了他。
比起唐僧,我更喜歡徒弟三人,雖然他們也是從動物變來的,一個大鬧天宮,一個偷糧食吃,一個是水怪,但他們忠心耿耿,從不遺棄唐僧,所以我認為他們是令人喜歡的。
要說師徒三人我更喜歡哪一個,我更喜歡的是沙僧,因為他在徒弟當中最忠心的,他從沒有遺棄過唐僧,一次也沒有,而且擔子都是他挑,那擔子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從來都是他一個人挑,他也從來沒有喊過苦,這就是沙僧,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人。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巧借芭蕉扇的那部分,孫悟空歷經千辛萬苦,最后與他的`兄弟一起戰勝妖怪,終于得到了芭蕉扇。
這就是我喜歡的書《西游記》。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4
在暑假里,我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它主要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碰到了很多妖魔鬼怪都艱難的克服了,到了西天共度過了九九八十一難。
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受孕子母河》,因為這個故事很搞笑,豬八戒和唐僧因為口渴而喝入母子河的水,過了一會,肚子就開始痛起來,孫悟空還以為是普通的痛,就去問一個老太太要熱湯,老太太知道后不急不忙的說:“熱湯也不濟事,治不了他兩個的肚子痛。他們喝的水是可以懷上了胎氣的,不日會生孩子的。”唐僧聽了以后,大驚失色趕緊叫悟空問老太太有什么辦法把孩子打掉,老太太就告訴他在解陽山上有一個落胎泉,喝一口那個水就可以解了胎氣,后來,孫悟空去了落胎泉打了一桶水來給唐僧和豬八戒喝,他們喝了那個水后就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先要打聽好再做,要不然會有不堪設想的后果的。
我喜歡里面的觀音菩薩,因為每次在孫悟空有麻煩的時候,她都派幾個其他的神仙變成凡人去告訴孫悟空應該怎么辦,而且有時候也會幫助孫悟空去降服妖魔鬼怪,觀音菩薩在一路上都在幫助唐僧師徒四人。
西游記告訴了我們了很多道理,我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5
我讀完《西游記》后,受益匪淺,我能大概了解每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唐僧是一個樂施好善、目標明確、意志堅定、一心向佛的人,也是一個倔強的人,每次妖怪都扮成可憐的人來欺騙唐僧,孫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便知道這是妖怪,便告訴唐僧。唐僧知道后不但不相信他們是妖怪,還救他們。那妖怪被他們救后,趁他們不注意,把唐僧抓走,回家等著吃唐僧肉。
孫悟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猴子,每次唐僧遇難,孫悟空都想方設法救唐僧出來。一路上斬妖除魔,遇到妖怪,第一個沖上去消滅妖怪,保護師父。
豬八戒雖然有點懶、貪吃,可在關鍵時刻還是很有用的。
沙和尚是一個忠心的人,每次唐僧遇難,他都會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保護師父。
讀完這本書,我也明白了為什么是唐僧當師父,不是武功高強的孫悟空當師父,那是因為有了唐僧當師父,大家才有恒心,一定能走到西天;如果讓孫悟空當師父,一定半途而廢,回家當它的美猴王去了。最好的團隊就是要有四種人,那就是有恒心的、腳踏實地的、吃苦耐勞的、會武功的。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6
讀了《西游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艱難的行程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本書作者吳承恩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經歷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內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記》中塑造了四個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的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孫悟空最使我難以忘懷了,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早已成為了我心中的英雄。而他身上的叛逆精神以及他敢于和強大勢力作斗爭的勇敢精神也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次磨難,體現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正是我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7
《西游記》我一共讀了五遍,我用兩個字“精彩”來贊嘆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是孫悟空為了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打死許多假扮好人的妖精,唐僧已為孫悟空打死了好人呢!孫悟空剛要解釋,唐僧就不分青紅皂白念起了緊箍咒,痛得孫悟空直在地上打滾。像這樣的是,我也經歷過,可不好受。
有一次,我和弟弟在家打羽毛球。我倆技術都不怎么樣,一不小心讓羽毛球“飛”到了冰箱的頭上去了。我剛準備去拿,只聽見弟弟哭著鬧著要拿,我拿他沒法,便讓他去拿了。可是沒想到的是弟弟拿羽毛球時把花瓶給碰到了地上,碎了。弟弟因為受到了驚嚇從椅子上摔了下來,“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哭聲越來越大,傳到了在廚房做飯的媽媽耳朵里,媽媽放下手中的活出現在我面前。像唐僧一樣不分青紅皂白地罵我,我很委屈。再看看那討厭的弟弟,正在偷笑呢!
還有一次,中午吃過午飯該睡午覺了。我剛要上床睡覺,就發現弟弟還在畫畫。我去叫媽媽,媽媽把叫弟弟睡午覺的事情交給了我。我想了個計劃:第一計“柔計”。我用很柔很柔的聲音勸弟弟睡午覺,可弟弟就像沒聽到似的不理我,第一計失敗。
第二計“狠加虛假計”,我拿出雞毛撣對弟弟說:“快睡覺!”弟弟一點也不怕,繼續畫他的畫。我舉起雞毛撣裝作要打他的樣子嚇他。他真的嚇到了,還哭了。媽媽聽到哭聲,來到了我們面前······下面的事情你們一定都想到了······
我真不知道吳承恩為什么要把孫悟空寫的那么慘,我真同情他。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8
這個月,我讀了《西游記》這本書。書上講了,因石猴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罰去與唐僧到西天取經,同行的還有豬八戒——豬悟能、沙和尚——沙悟凈。
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孫悟空捉紅孩妖、通天河降金魚精、師徒遭遇火焰山、悟空天竺收玉兔……終于來到了雷音寺,取得真經。
《西游記》中他們師徒四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堅持不懈!學習也是一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有一天,我在做一道奧數題,這道題很有挑戰性,而挑戰是我的愛好。這道題是求一個數值,但是要找到思路,也不是容易的事。
一開始,有些同學又嘆氣,又皺眉毛,又拍桌子的。我就想,還不如用這個時間去思考呢!過了一會兒,有許多同學都放棄了,只剩下四個同學。我想了思路,決定使用“逆推法”。過了15分鐘,我做出來了。那成功的感覺是語言不能表達出來的!
堅持不懈,會讓你成功,會讓你努力,會讓你珍惜,會讓你快樂!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9
小時候,手里捧著現代版的《西游記》望著電視上改編后的《西游記》,總會傻傻的笑笑。
《西游記》是位名叫吳承恩的大作家寫的。曾被林庚先生稱之為“童心之作”,魯迅先生稱之為“神魔小說”。它主要就是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前往西天取經路上遇見各路妖魔鬼怪阻攔的故事,淺淺的體會到了他們的有趣長大后,看了原版的《西游記》才體會到中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瞧,把他們描寫得栩栩如生,令人難忘。
做完作業,閑暇之余總會想到“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薩請下凡。普賢文珠皆是客,化成美女在人間。”這句是在講幾位菩薩為試驗唐僧師徒取經的決心,來到林間,辦成母女,假意招親。最后除八戒外其余人都不愿入贅,不為錢財女色所動,自然,被幾位菩薩懲罰。還有句“白發如彭祖,蒼鬢賽壽星。耳中鳴玉磐,眼里幌金星。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這是描寫孫悟空三打白骨經的故事。說到這部分,就不得不批評唐僧了。干啥這么善娘啊!老是冤枉孫悟空啊?人家孫悟空可是在幫你,一路上降妖除魔,人與人之間為啥不能有點兒信任啊?還有孫悟空,你就不能冷靜點兒嗎?一言不合就開打,就不能先讓唐僧相信后再開打啊?
在社會中如此,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在學習上亦是如此。課堂上,老師為我們布置了每天都要做的小作業。然后自覺的找她對答案。嘿!想想,好吃懶坐的我們能這么乖嗎?呵呵!當然是不能了。只見我們下課后便做起了其他科的作業,甚至還有的在聊天。一天又一天。我們這群“熊孩子”自然不在意。畢竟是債多不壓身。隨著老師提醒,我們才意識到作業每個個時間學校是會抽查的。如果作業做得不好,課任老師就會被扣工資,那多不好意思!老師信任我們,我們不做好,就是辜負了老師的信任。于是大家都拿起了書桌上的比“唰”“唰”“唰”的寫了起來。
結末教訓:平時要做好每一件事,不辜負老師等人的信任。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10
貞節,這個詞,基本專用于女人。已婚女人的貞操問題,在西游記中有三處。細細讀來,對照著一想,大有意思。
第一個女人,就是唐僧的母親殷小姐。殷小姐的命其實不好。她生養于富貴官宦人家,父親位極人臣,自己做主拋繡球又找了一個狀元郎;想來繡球招親之后,滿堂嬌望望前程,當如錦繡一般;直待著封誥命便罷了。可哪承想,隨丈夫赴任江洲途中,因美色被劉洪,李彪瞥見,便生出一場生離死別,家散人亡的災難。這么說來,男人不讓老婆拋投露面顯然是正確的,林沖老婆那一出不也是最好的證明。如今,我的某些男性同事仍舊不大歡喜老婆打扮,理由很簡單:老婆是給自己看的。不過,“老婆一向是人家的好“,又免不了覷著人家的老婆。一來二去,到底是女人不該拋頭露面,還是男人不該心生歹意,我也說不清楚。且這么說吧:“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不論相貌,才能,都別太出頭,或許能保得住太平無事。
閑話少說,那劉紅,李彪便把陳光蕊打死,將尸首推入水里。殷小姐的反應,按照社會的要求,自然是求死!于是,“也便將身赴水“,卻被劉洪抱住。又因為殷小姐有孕在身,為了骨血,少不得“勉強相從“。這樣,殷小姐就被劉洪霸占為妻。
第二個遇到貞操問題的女人,乃烏雞國國王的正宮娘娘。烏雞國國王被一個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的道士退落井中,用石板蓋住井口,擁上泥土,又移上芭蕉一株栽上。那道士搖身一變,成了那國王的模樣占了龍位,那自然占了那三宮六院的女人們。真國王做落井傷生之鬼已經三年。
第三個遇到貞操問題的女人,是那朱紫國國王的正宮老婆,金圣宮娘娘。這娘娘某年端午節被在麒麟山獬豸洞的賽太歲一陣風兒擄去,做了壓寨夫人。待到唐僧師徒到達朱紫國的時節,也已經整整三年。
第一位,殷小姐未能保住“貞節“,被劉洪霸占為妻整整十八年。
第二位,烏雞國的正宮娘娘守節成功,因為那道士乃是文殊菩薩手下的坐騎:青毛獅子。因為文殊菩薩當年曾被烏雞國國王泡在河水里三天,如來便“將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另,這只青獅子后來又在獅駝嶺為怪,悟空竟沒有認出來。) 悟空與文殊菩薩對了一番口舌之后,這猴兒突然想起了一個茬兒,看這一段:
行者道:“固然如此,但只三宮娘娘,與他同眠同起,點污了他的身體,壞了多少綱常倫理,還叫做不曾害人?”菩薩道:“點污他不得,他是個騙了的獅子。”八戒聞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這妖精真個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了!”
猴兒啊,猴兒,在人世間浸淫日久,把人間的規則也學會了。不知那花果山的母猴兒們有沒有貞操問題啊?
這樣,因為那青獅子是被閹了的,烏雞國的正宮娘娘貞操得保。
第三位,朱紫國的金圣宮娘娘,更省事兒了。被攝了過去,當時就有紫陽真人送了件五彩霞衣給她。而穿上那霞衣,就渾身長刺,“挽著些兒,手心就痛“;賽太歲摸都不敢摸,更莫說行云行雨,三年之中,從未沾身。
吳先生心思細,用筆也細,前后情節照管得一向很好;一只騸了獅子,一件五彩霞衣便解決了兩位娘娘的貞操問題;讓得她們日后能夠和丈夫“完美“復合。用送霞衣的紫陽真人的話說便是:“……我恐那妖將皇后玷辱,有壞人倫,后日難與國王復合……“
而殷小姐卻沒有后兩位娘娘那么好的運氣了。陳光蕊被謀害時,她就應該死!吳先生給她安排了身孕,于是她茍且偷生。兒子玄奘,和父親殷丞相捉了劉紅,李彪;給她報了仇,陳光蕊復生,又被擢了官;連哭瞎了眼睛的婆婆都復了明。而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
其實,殷小姐的遭遇和烏雞國國王正宮娘娘的遭遇非常相似。兩個故事比照著看一看:陳光蕊被強人打死,投入江中;烏雞國國王被全真道士投入井中。陳光蕊因放過一條為洪江王變化的金色鯉魚,被洪江龍王救下;并把給他含了“定顏珠“一顆,以保肉身,為日后還魂報仇。而烏雞國國王由井龍王救下,也用了一顆“定顏珠“定住肉身。殷小姐后生了玄奘,放在江中飄去。而烏雞國正宮娘娘的兒子三年不得見母親,和真父親。正如三藏所言:
“你的災屯,想應天付,卻與我相類。當時我父曾被水賊傷生,我母被水賊欺占,經三個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師救養成人。記得我幼年無父母,此間那太子失雙親,慚惶不已!”
而那點不同,那點關鍵的不同,就在于:殷小姐被賊人點污,而烏雞國正宮娘娘卻得以保留貞節。這點關鍵的不同也決定了二人的不同命運: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而烏雞國正宮娘娘和丈夫兒子一家團圓。
貞節,向來是重大的問題;在這個問題面前,生與死一概可以置之度外。其實我這么說不夠全面;男人除了自己的大小老婆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老婆。那個老婆就是皇帝老兒。故此說,“餓死是小,失節事大“。不過萬一非要失“節“,在處理此“節“之前,定要處理好彼 “節”。讀到元朝一位將領潘元紹據說有七個老婆。潘將軍被困蘇州城內,眼看要敗,便對自己的七個大小老婆說“我受國重寄,義不顧家,恐有不測,誡若等宜自引決,毋為人嗤也。“于是,七個老婆統統上吊自殺。而潘將軍卻投降明朝,做了貳臣。讀得我一哭,一嘆,繼而啞然失笑。
讀著殷小姐的遭遇,我想殷小姐應該是很想“生“的吧。頭次,投河不遂,又因身孕,自己有了“活“下去的理由。“身孕“常常是女人活下去的理由。警世通言里一則故事“蘇知縣羅衫再合“。蘇知縣也被賊人投入水中,而其夫人被強人所奪,因有九個月的身孕,也未死。原因是:“若死了不打緊,我丈夫就絕后了“。或死,或活,其根本原因都是“我男人““我丈夫“。
殷溫嬌生下了兒子,托與江流,應該可以死了吧?她沒有死。也許因為她不愿如此離開人世,也許因為她希望看到血仇得報,家人團聚的一天。另則,還也許因為江洲地界,除了滿堂嬌,劉洪,李彪三人知道事情的深情底里之外,并無一人知道殷夫人從了賊,社會壓力并不大。但是,我還是想,她一定是很想“生“的吧。十八年跟著賊人,思念丈夫,婆婆,兒子未知下落,還有心靈對自己的譴責,該是怎樣的折磨,一日一日,一年一年。最后,仇報了,人活了。父親寬慰她“因出乎不得已而改節“,“團圓會“也開過了。只是百美終有一瑕:學士夫人曾經為賊人點污。于家,于夫,于父都是將成為世人的笑柄,竊竊私語的話題。她,活不下去了。跟著賊人,她熬了過來;跟著家人,她活不下去了。她的“從容自盡“應是他們一家沒有明說的“expectation”(期望)。 我不信她是“從容自盡“的,兒子,雙親,丈夫是她苦熬十八年的關鍵詞。而她熬了多少日子,才熬到了今天? 當她拿著白綾子走向懸梁的時候,眼中應該有淚,心頭也許泣血;也許她想起了那鮮花著錦的招親之日,想起了與兒子重逢的瞬間,還有丈夫復活的霎那,她有沒有恨?有沒有很多的留戀?我們只能猜度,永遠不能得知。“她們”想的什么,我們大概也不會知道了;因為文章大體是“他們“寫的,話是“他們“說的。
而,我們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只一枝。歌舞教成新力盡,一朝身死不相隨“。
記得好幾年前在一個論壇,幾個女孩子討論古代女性,可以焚香撫琴,窗前讀書,燈下女紅,閑來還可以寫詩弄文;大意是,還是做古時女子好。可是,即便有如上如斯好處,即便得幸投胎于富貴人家,書香門第;即便如今既要安身立命,又須調脂弄粉;即便如今蹬著九寸高跟,卻沖殺于江湖;若做女人,我,愿做今時的女人。至少在“一死“之外,還有其他的出路 (outlet).
比如,設若殷小姐生活在現在,估計 “陳光蕊“大有可能耿耿于懷,“殷溫嬌“決定與之離婚。言情小說家們說不定還會加上一段:“……內心痛苦的她決定逃離南贍部州,永遠離開這個傷心之地;于是去西牛賀州留學了…”
附:
1.我覺得吳承恩是用宋代以后的貞節標準來寫書的。在唐代,人們并不大注重貞節觀念,婦女改嫁和再嫁都很普遍。而白居易給關盼盼寫的那首詩,估計是后人杜撰。實則白居易曾寫過一首“婦人苦“:
“人言夫婦親,義合如一身,
及至死生際,何曾苦樂均。
婦人一喪夫,終身守孤孑;
有如林中竹,忽被風吹折,
一折不重生,枯死猶抱節。
男兒若喪婦,能不暫傷情;
應似門前柳, 逢春易發榮,
風吹一枝折,還有一枝生
---為君委屈言,愿君在三聽,
須知婦人苦,從此莫相輕“。
多有得罪,文章里委屈白先生。
2.西游記中另有一位女性:寶象國百花羞公主,年紀輕輕被黃袍怪攝去做壓寨夫人,一去十三年,并育有二子。不過,雖然黃袍怪雖然為妖,百花羞和黃袍怪也算是正頭夫妻。所以并未把她放入文章中寫。
【小說西游記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西游記》讀后感【精】08-21
《西游記》讀后感作文08-19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05-20
《西游記》讀后感【推薦】04-30
西游記片段讀后感04-25
【推薦】《西游記》讀后感03-24
【熱】《西游記》讀后感02-02
西游記讀后感1000字10-11
《西游記》讀后感450字10-04
西游記讀后感300字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