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色彩的多崎造和他的巡禮之年》讀后感范文
18號拿到書,斷斷續(xù)續(xù)一周時間看完。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成長的故事。少年時,人總歸是希望能獲得別人的認同,被某個小群體接納,獲得來自同伴的關(guān)心和溫暖。迎合他人的期待,不免要泯滅或束縛一些自己的思想和個性,雖然依然眷戀“五人小團體”,但作還是更尊重內(nèi)心的夢想,于是選擇了離開名古屋,離開這些朋友,去東京學習建筑。
雖然在主人公(多崎作)眼里,自己別無長處,跟另外四位光彩動人的朋友對照,簡直自慚形穢,都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唇蛹{他進入團體。但通過后來與“赤”和“黑”的對話,還是能看出作的優(yōu)點和在團體中的地位。雖然沉默寡語,但內(nèi)心堅定,清楚自己要去的.方向,整個團體也就有了安全感。當然這種堅定也就決定了“作”的離開。隨著團體關(guān)系的日益冷漠,最脆弱的“白”率先崩潰,將這種憤恨歸咎于“作”的出走,繼而將自己受到的傷害指向于“作”。出于對白的保護,作被其他成員孤立。
被朋友拋棄驅(qū)逐的感覺確實有傷自尊,雖然“內(nèi)心堅定”,但心靈還是脆弱,面對挫折,選擇了回避。不去問究竟,連想當然的一些借口都沒有編造,就把這些記憶蓋上井蓋,全部封起。
不愿去清理傷口里面的淤血,也就會繼續(xù)面對類似的傷痛。“灰”的消失也是不明不白,作依然是被動等待。但這回還能相對主動地去思考探尋原因。
為了不被人從航船上推下漆黑的大海,從此就與所有人刻意保持“30cm”的距離,不敢投入太多情感,怕被傷害,寧愿不去愛。這種躲閃被敏感的沙羅察覺,在沙羅的鼓勵下,到了三十六歲的年紀,生活的歷練終于能讓作去勇敢面對那些不堪的往事。回到名古屋,找到了“青”和“赤”,甚至遠赴芬蘭的邊遠山村去尋找“黑”。
這種尋找也是在尋找自己的內(nèi)心,作終于對黑講出了當年自己內(nèi)心的愛慕,作也終于能夠去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如同“赤”所講的那個拔指甲的沒品笑話):即使看見沙羅與某男子親昵,心如刀割,也能夠成熟理智面對。作也更清楚堅定了自己內(nèi)心傾慕的女子,文章最后沒有交待,但我能預見成長了的“作”將會勇敢主動地追求沙羅。
似乎村上每部作品里的男主角都是這種敏感而有些木訥的性格,羞澀,不喜言辭,離群索居。或許都沾上一些作者作為跑者所賦予的性格特質(zhì)吧。
【《沒有色彩的多崎造和他的巡禮之年》讀后感范文】相關(guān)文章:
風所講的關(guān)于瓦爾德瑪·多伊和他的女兒們的事01-22
漁夫和他的妻子03-01
魔鬼和他的祖母03-26
《沒有臺詞的主角》讀后感04-16
有生之年的同義詞02-06
格林童話之年輕的巨人03-22
林肯和他的繼母的名人故事02-02
《一只狗和他的城市》讀后感400字03-21
歐文和他的“新和諧公社”12-06
生活的色彩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