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后感10篇
《瓦爾登湖》共由18篇散文組成,在四季循環更替的過程中,詳細記錄了梭羅內心的渴望、沖突、失望和自我調整,以及調整過后再次渴望的復雜的心路歷程,幾經循環,直到最終實現為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瓦爾登湖讀后感
“《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靜靜地思考”合上《瓦爾登湖》藍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
從這個書上來說,梭羅寫了人們的貧窮不是別人不施舍或政府不救濟,更不是自己在本來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沒有換一個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偉大的人用簡單而富裕的方式生活著,并給自己留下閑暇時間,以用來做偉大的事和培養自己偉大的品格。“我沒有看到過更使人振奮的事實了,人類無疑是有能力來使自己有意識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爾登湖邊的生活證明了人類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閑暇,人類可以和自然、和動物和平相處,可以生活得簡單卻同樣快樂。
當梭羅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相信在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瓦爾登湖的愛,對于小屋的愛,對于山林的愛,對于林中小動物的愛,以及對于大自然萬物的愛,然而我更看到了梭羅心中孤寂,一種超越了浮躁,超越了個人榮辱,超越了一切物質的孤寂,其實與其說是孤寂,我到更傾向與說是安靜。在安靜中梭羅看穿了生死,明白了自己需要的,然后靜靜的寫下他的思想,靜靜的在瓦爾登湖旁度過了三年。所以每次我看到他的文字時,我都能產生一種震撼,然后靜靜的思考,思考我的人生,我的理想,我的未來。然后一步一步的實現,在那時我才感覺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
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對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縱然很貧窮,也要喜愛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里,你依然還擁有喜悅、開心、榮幸時光。《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威生活,是屬于大自然那純凈的心靈。
篇二:《瓦爾登湖》讀后感
步入21世紀,隨著城市與科技的高速發展,環境日趨惡化。往日的新鮮空氣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車的尾氣、工廠的廢氣。有的時候,我真想獨自一人來到郊外,呼吸著我們本應該擁有的新鮮空氣,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寒假里,美國著名作家羅常常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如樹的沙沙聲,鳥兒快樂的歌亨利·大衛·梭羅的《瓦爾登湖》滿足了我的想法,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書中梭羅用自己的雙手讓自己隱居森林的生活變得樸實而又充實。在瓦爾登湖畔,梭聲,風拂過的響聲,甚至那碧波蕩漾的湖水也有聲音;一邊釣魚一邊思考……
這本書使我非常受益:一個人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到底是什么?有人抱怨買不起房子,梭羅用28美元蓋起了一座使用的小木屋。有人解決不了溫飽,梭羅每周用少量時間種植農作物,既填飽肚子有補貼家用。其實,一個人真正的必需品少之又少,只要通過簡單的勞動就可以輕易獲得。人類雖然在不斷進步,但是一個人生活的必需品卻沒有變化。食物只要填飽肚子,房子只要讓人棲息。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已經有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了,他為了更舒適地生活,換一棟別墅,拼命地工作,而忘卻了身邊美好的事物,這不是因小失大嗎?有些人是金錢的奴隸,天天守著它,為它工作,金錢不成了他的累贅了嗎?這些人在社會中占了大多數,他們滿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有了還想要。他們一輩子都被欲望指使,生活在種種勞苦與不幸之中,他死后,這些又有什么用呢?相反,拋開這些名利,脫去這些華麗的外衣,做一個最真實的自己,無憂無慮,盡情地生活,有什么不好呢?
無知的人們,快點覺醒吧!你現在做的,就是自掘墳墓,拋開名利,去郊外呼吸新鮮空氣,找到最真實自己,讓城市不在被繼續污染,使它變得干凈而又美好。讓自己丟掉種種負擔,最自由的最自在地生活才是真!
篇三:瓦爾登湖讀后感
《瓦爾登湖》是梭羅的作品。
梭羅竭力描述了瓦爾登湖不同于世俗的美麗,歌頌那一種與世隔絕的安寧。他試圖讓大家相信,瓦爾登湖正是他想要的寧靜和溫暖。
然而,我作為一個讀者,卻明顯地感覺到文字背面的另一種真實,那就是:他的心靈并沒有真正安放在這片深邃的藍色里。這兒不是他的家,而是一個躲風避雨的涼亭。瓦爾登湖的水融化了潔白的雪花和金色的陽光,卻并沒有化開這顆對現實世界充滿了憤怒和失望的心。
梭羅和他的思想,是瓦爾登湖來自遠方的真摯的朋友。瓦爾登湖于梭羅而言,是一種深刻的思索,無奈的超脫。正如一個企業家從高空跌落時,離開家而躲進了月亮湖。睡不著覺的時候,躺在草地上數星星,一顆,兩顆……
而梭羅則數著第一塊冰下面的氣泡,一個,兩個……
雖然瓦爾登湖的每一滴水,都被梭羅細細地研究過了。但,我看見的,卻依然是一個沒有家的孩子,他試圖盡自己的全力皈依瓦爾登湖。
只有瓦爾登湖的兒子,才能融入瓦爾登湖的心。無論什么,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長的樂土。那寧靜、歡暢和自在的水,一滴滴,如同流淌在自己身體里的血液。
發自內心的愛,是大自然的音樂。
篇四:讀《瓦爾登湖》有感
下午,反反復復地讀著梭羅的《瓦爾登湖》,真的很感動。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爾登湖獨居時年紀并不大,即便死去時也稱不上“老人”,但他卻給我一種唯有老者方有的廣博、沉穩和智慧的感覺。他與孤獨為伴,但并不消沉。他那么熱烈地愛著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繪著自然。他積極地探索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堅定地維護著自然的古典生態。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著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保留的一塊圣地呢?
關于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著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著那蓬勃華麗的生長著一切,內心充滿著喜悅,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于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這不是一個對世界的新奇嘰嘰喳喳叫囂個不停的孩子。我常常驚詫于他的那份好奇與平靜。他靜靜地打量著一切,不管是喧囂的城市,還是靜謐的山林。他靜靜地思考,思考著人類偉大的創造力,也思考他們唯我獨尊的行徑。他是人類的尊者。他以一顆安靜而純粹的心靈,以一顆高貴而智慧的頭顱俯看著茫茫眾生。他在工業革命初期便預見到了一兩百年后的今天的現狀。他關懷著人類,又蔑視著人類。他擔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著人們功利目的下的發展而消逝,瓦爾登湖也將要成為記憶之湖。甚至記憶都會淡去,直至不復記憶。
以前,我一直以為我可以如梭羅般的生活。我甚至也在嘗試著那樣做,只可惜我生活在一個說不上繁華卻也絕非寂寞的小城。我無法弄到一塊屬于我的地,當然更不可能有一方真正的山水,除了把高樓的陽臺安置滿各種綠色植物。盡管我生活素淡,在簡單中體味著生命的純粹,但塵世中凡俗事物依然可以令我焦頭爛額;我喜歡山野,卻不一定能夠真正歸隱身田園。
梭羅是把瓦爾登湖當作情人來愛的吧。因為愛之深切,所以不容許破壞;而生活在文明社會里的我們,無非是想保存著一種清野的夢幻慰安自己罷了。所以梭羅便具有了獨一無二的氣質和迥異于常人的偉大。
篇五:《瓦爾登湖》讀后感
“一個人物質生活的豐富并不能帶來心靈的純潔和凈化,只有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才能豐富人的內心。”“為生活做減法,為思想做加法。”讀罷美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梭羅偉大的著作《瓦爾登湖》,作者這兩句精辟的言辭一直在我腦海中停留。
1845年春天,心傲孤遠、風華正茂的梭羅,借來一柄斧頭獨自一人走進瓦爾登湖畔的森林深處,幾乎不借助任何現代文明的幫助,完全依靠著自力更生和原始交換生活了2年9個月。他雖畢業于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但沒有選擇經商發財或者從政成為明星,而是平靜地選擇了瓦爾登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閑適。他搭起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著非常簡樸、原始的生活。在這期間,他如饑似渴的閱讀,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努力的寫作,終于完成了《瓦爾登湖》。梭羅的文章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內容,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他的思想對英國工黨、印度的甘地與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響。閱讀《瓦爾登湖》,我們時刻感受到作者對湖光山色景物的細致描寫;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界和小動物的憐愛。由于他對東方哲學思想的深刻研究,作品中還不時閃爍著東方哲學的智慧,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德不孤,必有鄰”等。
當然,他給予我們最大的震撼是書中對生命、對理想、對自由的向往和推崇,啟發我們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意義。“當你最富有之時,卻是你最貧窮之日。喜歡吹毛求疵的人,哪怕是在天堂也能找到錯誤。你縱然是貧窮,也要喜歡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里,你依然擁有喜悅、開心、榮幸的時光。黃昏的霞光照耀在濟貧院的窗臺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窗戶一樣耀眼奪目。”這樣的語句閃爍著人性的光芒,讓你對財富觀有更深的理解。曾經有一個私企的老板問我,“曾經我以為擁有了足夠的金錢就能夠幸福了,可如今我已經擁有很大一筆財富,可為什么我一點都沒感覺出來幸福呢?”其實,金錢和幸福不是相等的,因為幸福是一種從心底發出的滿足感,金錢雖然能滿足你的需要但它不是支撐我們幸福的.原因。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一項研究發現,快樂不是銀行中的巨額存款、高速跑車和品牌服裝,而是家庭、朋友和大自然的美麗。當被問及最重要的快樂是什么時,2000名受訪者中有22%的人選擇了歡笑,緊隨其后的是與知心朋友共進美食(占總人數的21%),擁抱以19%的比例名列第三。其他名列前10位的快樂還有:太陽照在臉上的感覺、讀一本好書、沿海難漫步和蓋干凈的床單入睡,以及看日落、翻閱老照片追憶往昔和聞到剛修剪過的青草的氣息。是的,溫暖的陽光與自由的時間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是共有的、平等的,也許是最大的財富。就像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描述的那樣:“門前那早春的積雪同在消融。我親眼目睹,一個心靜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宮里一樣,生活得如此開心又如此心滿意足。”
“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譯者徐遲先生這樣評價《瓦爾登湖》。朋友,如果你還在為找不到生活的真諦還在追求幸福,不妨在夜深人靜時捧著它,像梭羅那樣尋找簡單的快樂,你的人生會因為簡單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