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花樣年華》有感
王家衛在影片中用他的電影語言來接近觀眾、打動著觀眾,極度地展示著《花樣年華》的魅力。除了他自己對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感的準確把握,一些輔助工具的使用也恰到好處,使之成為主人公感情鏈帶必不可少的部分。
如果說留聲機的功能是記錄音樂的話,那么在王家衛的電影中,它就多了一個記錄情感的功能。看著人物身后的背景,也許會讓人認為這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當留聲機中傳出那一段段不中不洋的音樂時,就會讓人突然認識到,這是香港。每每在情節出現高潮時,音樂總是及時地響起。從一段段倍感熟悉又叫不出名字的爵士樂中。《花樣年華》無以言表的朦朧之美再一次滲透人的心靈。
窄小的過道、閣樓反映了當時香港住宅的特色,暗中交代了背景,但它其實還有一些重要作用。一是空間的狹小實質上表現了人物內心的壓抑、孤獨,獨自一人承受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讓人頗為傷感。二是窄小的過道其實維系著人物間的情感,正是這不得不肩錯肩的小過道讓他們在相遇時一次次重新審視對方,感情逐步加深,也為影片后半部分情感的宣泄做了很好的鋪墊。
整部《花樣年華》給人的感覺是低調的華麗。這“低調”主要體現在主人公對自己內心的封閉,而幽暗的`街燈則恰到好處地渲染了氛圍。電影中的燈光永遠是幽暗的,有著淡淡的優郁氣質。在半昏半暗中,在半夢半醒中,感情在無聲地開始。莫名其妙地發展。燈光似乎預示著故事的結果,也使整個夜色充滿了一種浪漫的情調。而王家衛還嫌不夠,又在夜色中加人一把辛辣的作料。這就是浙浙瀝瀝的雨,而夜色中的雨則更有意味。
王家衛是一個非常善于挖掘演員內在潛質的導演。在他的電影中,人物性格是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是豐滿質感的。當然,《花樣年華》的成功僅靠導演一人是遠遠不夠的。電影中兩位演員的表現實在是可圈可點。
【讀《花樣年華》有感】相關文章:
讀《基地》有感04-12
讀《寒號鳥》有感04-06
讀《爭論》有感12-24
讀《父親》有感08-31
讀《少年林語堂》有感04-12
讀《阿米巴經營》有感04-06
讀《匆匆》有感【精】12-31
讀《杜甫傳記》有感10-15
【精】讀《匆匆》有感10-04
讀《孔乙己》有感(轉載)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