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同行》八年級讀后感
靜靜地倚在窗邊,帶著點點清香的微風拂過,幾粒桂花(木樨)飄至翻開的書頁。嘴角便不禁揚起一個微笑的弧度,桂花,又開了呢……
小時候對于老家小院最深的印象,便是門前那一樹金黃金黃的桂花了。它總是在初秋的某個清晨悄然綻開,就在那淺淺深深的綠葉上滿載著一簇簇金黃的花。從樹尖到樹腰,全都是那么盛氣凌人的顏色。它們迎合著午后的陽光,嬉戲著,爭先恐后地涌出來,倒遮住了一個夏天的綠。遠望著,仿佛一片金黃金黃的花海。哥哥便拉我坐在粗壯的樹枝上,看著阿太在下面喊:“下來吧,你們就一直這么坐下去?”是的,我在上頭看書、背詩,甚至寫作業。“飯也在上頭吃?”她又問。“是的,在上頭吃。”哥哥靈活地攀緊枝丫,一個海底撈月接過阿太高舉過頭的飯碗。“覺呢,也在上面睡?”“沒錯,四周都是花香呢。”阿太只是靜靜地站在樹下,望著我倆。嘴角溢滿了微笑。
春日融融,桂花樹抽出新葉,樹枝驕傲的展示著它的修長和秀美,嫩嫩的,綠綠的新葉既調皮又害羞地躲在老葉下,映得老葉也美麗活潑了。阿太便坐在樹下織毛衣,不時地沖我嘮叨:“就不下來幫幫?你那小手多靈巧!”我悠閑地晃著腿:“爸爸媽媽會給您買新衣服的,您干嘛這么累啊?”阿太不再吭聲,直起腰,喘口氣,又拿起了針線。
當第一只蟬發出嘹亮的叫聲時,夏天便到了。桂花樹枝繁葉茂。阿太坐在樹下,一針一線縫著衣服。她的手藝很好,鄰里的衣服破了,要補花,全都找她。她總是樂呵呵地接過,細心地將那一個個口子演變成一朵朵美麗的花兒。天暗下來時她沖我喊:“不能去幫忙洗洗菜?沒見我忙不過來嗎?”我跳下樹,敷衍地洗了洗了事。阿太把手里的活兒放下,一邊重新洗菜,一邊說:“你上學也這樣糊弄?”我不敢吭聲。阿太洗好菜,又重新撿起針線,或者從老花鏡上緣抬起目光,輕嘆一口氣。
秋高氣爽,桂花樹滿樹繁花,阿太便忙活好幾天,做好桂花糕挨家挨戶送去。我大些了,便勸她:“做了桂花糕能自己吃就行了,何必要挨家挨戶送呢?喏,不如我明天帶幾塊,給朋友一些就是了。”可這次她不要我幫:“有好東西就要和鄰里一起分享。”我說:“可不分享人家也不會怪你,再說人家家里做好好東西也不見得分給我們些。”阿太有些生氣了:“做人怎么能這么計較。”她還是把蒸好的桂花糕一家一家地送去了。
望著她的`背影,我忽然有些明白,她織毛衣、縫衣服、送桂花糕,并不是因為她太閑了,而是想通地自己的勞動,證明自己的價值,給別人帶去一份快樂。她時常念叨:這雙手,忙了一輩子了,空下來還真是不習慣。亦或許,她的愿望還要大些——她說過,得跟上時代。
所以在我的記憶里,幾乎每個冬天的晚上,阿太都在燈下學習。窗外,風中桂花樹不停地搖曳,“沙沙”作響。阿太總是不停地讓我為她解釋。終于,當她又一次舉著報紙小心地湊到我的眼前:“這一段,你說說,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煩地說:“你要學這些有什么用?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阿太低頭不語,直愣愣地盯著報紙看。我的心一下子收緊,但知道無法彌補了。“阿太。”“阿太!”“阿太——”她終于抬起頭,眼里竟全是慚愧,毫無對我責備。
如今,她老了,織不了毛衣,縫不了衣服,也無法蒸我最愛吃的桂花糕了。只是在無人的時候,靜靜地盯著窗外的滿樹金黃,久久地,發出輕不可聞的嘆息。
又是一陣帶著淡淡桂花香的微風,我靜靜地望著桂花樹,仿佛阿太又如從前那般坐在滿樹的繁花中,張望復張望,織著毛衣,或抬起頭:“就不下來幫幫?”“哎,來了。”輕輕地應道,卻已不見昔日的阿太。微風輕輕吹著,四周很安靜,獨余,滿樹花香……
【《與美同行》八年級讀后感】相關文章:
與美同行高一作文09-07
讀與美同行有感1000字10-26
《唐詩之美》與《宋詞之美》05-25
與你同行中考作文02-15
青春與法治同行征文02-10
與你同行初二作文03-15
與青春同行記敘文02-03
閱讀與經典同行征文范文12-21
高二與你同行作文12-19
銘記歷史與愛同行作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