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成針》讀后感
唐代有個大詩人李白,他年幼時貪玩不愛學習。一天他的老師沒在家。他就趁這時逃課,走到山下玩,突然看見一個老婆婆,老婆婆正在拿著一根鐵棒在往磨石上磨,李白有些不明白呢,那么粗的一根鐵棒要干什么?李白上前問道:“老婆婆要鐵杵干什么?”老婆婆回答道:“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李白又問這要等到什么時候呀,老婆婆又回答:“只要堅持每天都磨,終有一天會把這根針磨成的。李白聽了心里感到十分慚愧,就立志要發奮學習,不能半途而廢。之后李白就沒有逃過一次課,他終于成了一個博學的人
我讀過鐵杵成針后想到那一次,是在三年級時,我那時還在老學校上學,哪里的看管不是怎樣嚴,那天下午我和朋友正在睡覺,忽然有一個人說外面有賣麥芽糖的,我一開始時堅決不去的,可是他們又說:“那個人還會把麥芽糖做成各種各樣的樣子,有小狗,小貓,龍還有小人。”我一聽了這些話,心里想也就是一次,應該沒事的。于是我和他們趁看門的老爺爺睡覺時溜了出去。到了門外,只看見一個買糖葫蘆的`和一個買麥芽糖的,大多數人在那個買糖葫蘆的周圍。很明顯,那個買糖球的生意被那個買麥芽糖搶去了。于是我們拿了兩塊錢去買,看了價格,五毛錢一個,我看了看我們有三人,怎么分呢,于是我主動要求把多出來的一枝讓出來,后來又一個也讓出來,最后決定把這枝讓給另一個人。我們的行為被看到了之后那個買麥芽糖的人又給了我們兩只。我們感謝的說:“謝謝。”因為還沒有上課我們有逗留了一會兒,我們看著那個人做麥芽糖,做一個要很麻煩,當做到龍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很累的樣子,后來我問:“叔叔你做這個要做很多,要什么時候做出來。”那個叔叔說:“只要努力的做,最終總會把他們做出來。”我聽了這句話之后想起了鐵杵成針的故事,感到十分慚愧,后來我和同學回到班級向老師認了錯,老師知道后沒有批評我們,只是說:“知錯是正確的,但也要能改。”我們聽了這句話,心中老想著要在學習上發奮。到了家我還是想,這件事也要像媽媽爸爸認錯,我想媽媽爸爸認錯后,他們也沒批評我,也執著了一句話和老師說的雖然不同,但是意思大體一樣。
又一次讀過《鐵杵成針》后,總想到小時候的經歷,那一次深深的刻在我心中,從此以后就立志要好好學習,力求上進,再往后的日子里多看課外書,多明白一些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和學問。
【《鐵杵成針》讀后感】相關文章:
鐵杵成針成語故事12-14
祝穆《鐵杵成針》譯文鑒賞及注釋04-13
《曾國藩日記》讀后感 【讀后感】08-14
沁園春讀后感04-16
珍珠讀后感04-06
錢學森讀后感04-06
甜酸讀后感01-19
《口哨》讀后感10-11
《化身》讀后感10-09
酒店讀后感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