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現社會的讀后感
從儒家所宣揚的“大同社會”到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全面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的概念對于我們而言,并不陌生。
同時,“公民社會”也成為了近年來屢屢被提及的詞匯。可當我們認真思考以后,卻會不斷疑問:社會是什么?公民社會該是怎樣的社會?我們如何成為公民進而去建造一個公民社會?閱讀熊培云的《重新發現社會》,跟隨作者的思考去逐漸撥開迷霧,解答疑惑。
《重新發現社會》對身處“歷史三峽”中的中國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盤思考,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歷史、文化、互聯網等領域。作者既條分縷析了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又提綱挈領地記錄了近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的革命性成長。如何超越左右紛爭,重建國家倫理底線;如何重新煥發社會的活力與創造力,扶正個體的權利與價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新新中國”。熊培云的文字,充滿著最為理性摯誠的批判之聲,卻對未來永遠保持者最溫和的樂觀。他力圖通過引導個體重申個人責任,從而建設一個人道的、寬容的、人人為自由而盡責的美好社會。
而我們,正是通往美好社會的基石。第二次“解放戰爭”如果說1949年結束的`解放戰爭標志著國家從戰爭中獲得解放,那么1978年開啟的改革開放就可以被稱為第二次“解放戰爭”,意味著社會從國家體制中逐步獲得解放。正如梁文道先生所說,改革開放,就是國家不斷退卻的過程。眾所周知,曾經的中國是一個“全能主義國家”,無所不能的政府在掌管著一切,大如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小到個人的娛樂方式,家庭生活,全都離不開國家的安排和布局。
相較改革開放以前的穿衣服沒有自由,找工作沒有自由,想掙錢沒有自由,想思考沒有自由等等,現在中國人的自由顯然增多了。我們可以選擇崇拜自己的青春偶像,可以選擇自由戀愛,可以在勞動力市場中選擇合適的工作崗位。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撥打急救電話,公立醫院的救護車會先跟你談價錢;上訪申訴,機關部門會將你拒之門外。這個國家到底怎么了?為什么我們覺得它不該退避的地方,它偏偏不在;覺得它不該出現的地方,它卻好端端站在那里穩如泰山呢?
【重新發現社會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重新的近義詞及解釋12-31
《馬小跳發現之旅》讀后感04-07
阿喀琉斯重新武裝01-19
發現的造句08-21
相信自己重新開始08-10
發現的近義詞有哪些01-17
高二語文《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教案04-02
重新開始事業勵志句子大全05-20
高一我的發現作文02-17
“X射線”是如何發現的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