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人行》有感650字(精選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三人行》有感650字(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三人行》有感 篇1
“不拋棄,不放棄!”這是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具備的高尚品質。自從我讀了《三人行》這篇文章后,深刻的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指導員王吉文不拋棄戰友黃元慶,使他重新有了信心,同時也幫助著傷員小周為著目標追趕部隊,他們三人不放棄一線希望,努力前進。這看似簡單的一個過程,其實在這中間他們三人都付出了多少哇!艱苦的生活,惡劣的環境,痛苦的回首,堅定的信念,執著的付出,頑強的精神難道這都是簡單一句話所能概括的嗎?我們和他們不是同一個年代,或許永遠感受不到那種悲壯而又凄涼的哽咽,三個人沒有以淚洗面。在他們的一生中,很少有淚水的沖刷,只有那鋼鐵一般的意志,在指引著他們前進的道路。單從這三位共產黨員的身上就有著這般精神,可見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是這樣:舍己為人,視死如歸,為革命而奮斗一生的高尚品格。
我從:“他驚奇地扭著頭看去,只見自己正躺在油布上,油布在旁邊的水草里,兩條糊滿泥巴的腿再往前移動,一條腿上正流著血水。”看出了兩位戰士在被指導員給予他們信心的感動下,也幫助了指導員,并沒有顧及自己的傷口,表現了他們團結一心,生死與共的信念與高尚品質。
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做到團結一心,互相幫助呢!
母親以前一直教導我:自己的事自己做。我很深地記住了,直到我真的需要朋友幫助時,也沒有求助,自己蠻干,錯誤地理解了母親的用意。反到來什么也做不好。有時,看見朋友的圍巾和衣角夾在了房間鐵門縫里,很難拿出來,她正用勁拉著,我看了看只是去叫別人幫她,而恰恰忘了自己也有一份力量的。好多年過去了,慚愧一直伴隨著我,那個陰影何時能擺脫呢?
讀了《三人行》這篇文章后,我悔悟了許多。團結、互助就是力量。長大以后,我也要學習指導員那種關心他人,愛崗敬業,為著自己的目標與信念而不懈地堅持、努力!
讀《三人行》有感 篇2
《三人行》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聽說過,今天,我還真的看到這篇文章。
《三人行》這篇文章,主要敘述了紅軍在過草地時的一個故事。寫了指導員王吉文背著小周在草地上緩緩地行走。他們在一棵已經沒有了葉子的小樹下,遇見了另一個落隊并受了傷的戰友黃元慶。王吉文很想幫助他,可是,小周怎么辦?正在這時,班長騎著一匹小馬,背著一個傷員走來了,并讓王吉文把黃元慶也背走。王吉文想到了,背著一個走一段路,再折回去背另一個人,這樣幾次后,他終于倒下了。醒來后,看見黃元慶和小周正拉著他向前走呢!
在這篇文章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吉文這個人。他因背著受了傷的小周走,而落隊了。如果他放下小周,就能和大隊一起向前走了;如果他不管黃元慶繼續向前走,就不會暈倒在地上了。其實我們人生中,也需要這種樂于助人的精神,無論自己還是別人都需要。幫助就如無助中的援手,給予別人力量。
在以前,我的體育很差,我也不愛跑步。因為我覺得自己的體力很差,及時媽媽叫我去,我也是慢慢的走。自從讀了這篇文章,我才明白到做事是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后來,我經常跑步,不但體質增強了,還愛上了跑步呢!
這僅僅是紅軍長征中的一個故事而已,紅軍在二萬五千里中,不僅要過草地、爬雪山,還要抵御寒冷、饑餓,更要與敵人作斗爭。紅軍就是堅持著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努力。難道你能說堅持不是一件好事嗎?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但明白了做事要堅持,不對的事不能繼續做,還明白到我們的革命先輩為了我們中國的解放不惜犧牲自己,我們要好好地敬仰他們啊!
讀《三人行》有感 篇3
《三人行》一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駭、他的爸爸和他的老師。這個小男駭名叫陽陽,他活潑可愛、乖巧,惹人喜愛。他的爸爸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雖然家庭條件不是很富裕,但一家人過得快快樂樂的。陽陽的老師是個很熱情的人,她做到了一個老師應該做的。可這也許是老天注定的——陽陽媽媽在澳大利亞留學時突然車禍身亡,一剎那間,陽陽的媽媽再也不能照顧陽陽了,她的生命結束了。在媽媽死后,陽陽的爸爸就挑起了照顧陽陽的重任。爸爸為了不讓陽陽那顆幼小而脆弱的心受到傷害,用一個美麗的謊言把陽陽的內心撫平了。可瞞得了一時,瞞不過一世啊,就在陽陽十歲生日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媽媽一直不回家的秘密,又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爸爸早已身患絕癥!這殘酷的現實并沒有把陽陽壓倒反而到使他更加堅強。陽陽在班主任于樂老師的熱心幫助下,自己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照顧父親的重擔,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呵護這個原本美好的家庭…… 這一幕幕感人的鏡頭,怎能不使我們感動,看看陽陽,他在家庭最困難的時候,幫助家庭分憂解難,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再看看我們自己,連手指頭破了都要大哭一場,是不是落后了!陽陽爸爸不愧是個好爸爸,他以寬厚、嚴厲、純樸、正直的愛去教導陽陽,激勵陽陽,告訴他怎樣做人,怎樣自理。這對父子間濃濃的親情,你能體會到嗎?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展現出了父愛的偉大,同時電影還告訴我,男孩要盡早自立、自強,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男子漢。
親情,什么是親情,到底什么是親情?親情就是愛!而當今社會,百分之六十的人都在追求庸俗的社會潮流,而我們原本擁有純樸的愛都哪里去了,在社會中正直、純正的人又有多少?虛情假意到處都是,正是因為這樣的虛情假意和人們的僥幸心理,才造成當今社會的現象。電影總歸是電影,但它寄托著人們一個美好的愿望:如果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的心靈都是一片凈土,愛心的種子就會撥撒到每個人的心里,那么,愛的果實也將碩果累累。
讀《三人行》有感 篇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這句話受到許多人的贊賞。他如此博學,還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精神十分可貴。但更為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還要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于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對于提高我們邊檢人的業務水平和服務水平,都是有益的。
當今社會,很多人總是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結果只能導致自己沒有任何發展。因此,我們要堅決杜絕這種行為。其實,沒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所以,我們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權威的、是專家,但是在另一方面很可能知之甚少,這就需要我們想別人學習、不恥下問。同樣,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有時候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只有我們放開心胸,廣泛的接納世間萬事萬物,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檢討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那么世間萬物都可以是我們的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加強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在我看來,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同時,這句話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加強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條件。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我們要學習其善、誡之其惡、與人為善,多向同事學習,努力提高業務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為旅客服好務,為國家守好門。
讀《三人行》有感 篇5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們編纂而成。它以語錄和對話文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思想,是中國人修身治國的珍貴文獻。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里面的一個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師"吧!
《論語》中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之,其不善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就一定有做我老師的人。我要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我便用來檢查自己,以利于改正自己。其實也就是說,每個人身上都有自身的長處,我們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孔子這么說,也這樣做了。他跟老子學過禮儀,跟師襄學過鼓樂,就連入太廟,他都要向身邊的人請教每一件事,直到弄明白為止。我覺得孔子真是個善于學習的人啊!對于我們學習的人來說,一要有善于發現對方優點的眼光;二要虛心學習。其實"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每天都要接觸許多人,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長處和優點,只要我們愿意去學習,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
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愿同學們能從世代相傳、家喻戶曉的《論語》中,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讀《三人行》有感650字(精選5篇)】相關文章:
讀《論語》有感(精選15篇)12-17
讀《父親》有感08-31
讀逃離有感07-29
讀《爭論》有感12-24
讀《睡前故事》有感08-10
讀名人故事有感06-29
讀王爾德童話有感01-30
【精】讀《匆匆》有感10-04
讀《孔乙己》有感(轉載)09-22
讀《笨小孩》有感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