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650字(通用9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65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 1
同學們,自從人類誕生以后,擺脫饑餓,奮力生存成了人類歷史不朽的主題。糧食是生命的資源,沒有糧食等于失去了人的一大部分。我們現在吃的糧食從哪里來呢?我們不是面臨著饑餓的威脅嗎?這些問題就是袁隆平爺爺給解決的。他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克服了重重的困難和挑戰(zhàn),雜交水稻誕生了。
當面對嚴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fā)問:誰來養(yǎng)活中國,養(yǎng)活世界?就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發(fā)了一場歡天喜地的“綠色革命”。袁隆平爺爺懷著從楔下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著。每天都認真仔細地研究水稻,這位堅定執(zhí)著的知識分子,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不怕臭,頭頂烈日,腳踩爛泥,觀察稻谷的`生長情況,就算暴風驟雨也不能阻擋他那顆火熱的心。利用稻谷的種子,培育出更好的品種,正是這種外人難以理解的癡迷之情,在無形中支持著他;正是這種對夢想的執(zhí)著信念,在背后推動著他精心進行著每一分鐘耕耘;正是這種不斷努力的精神,催使他向成功走去;正是這種踏實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最終迎來了盆滿缽滿的豐收碩果!
雖然袁隆平爺爺兒時的夢想實現了,但這個不知疲倦的追夢人又有了更大的夢想——禾下乘涼夢。讓水稻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活兒干累了的農民還可以坐在底下乘涼、談天、下棋……
現在,雜交水稻的推廣不僅解決了中國的糧食自給的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人們尊稱他為——雜交水稻之父。還把天上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袁隆平星”,這顆小行星在人類的頭頂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同學們,盡管袁隆平爺爺的雜交水稻為我們解決了糧食之憂,可我們一定要愛惜每一粒糧食,為國家分憂,為世界人民分憂。袁隆平爺爺如此的辛苦,他這種為了世界和自己的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我愛您,袁隆平爺爺!我愛您,米菩薩!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 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毕嘈琶總人都聽過這首詩,這首詩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這一篇文章中就是要讓我們好好學習,做一個和文中的袁隆平一樣有著偉大理想的人。
“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是袁隆平的理想。他在平凡的幾十年中用不平凡的科學發(fā)現和偉大科技成就讓人類不餓肚子。被人們冠以了許多美名,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了培育雜交水稻,他和妻子一起找雄性不育的植株。在14000多個稻穗中只找到了6株。袁隆平這種不畏艱辛,為了讓人類過上幸福的生活而把自己暴露在炎炎烈日中,這種舉動讓我對袁隆平禁不住產生更加崇高的'敬意。
還有一次,袁隆平種在試驗田里的秧苗競全部被人連根拔起!他不甘心自己的心血就這樣消失了,就用手扒開試驗田中的污泥,尋找活下來的秧苗,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5株奄奄一息的秧苗。他的這種不認輸、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讓我肅然起敬。
經過多年付出的勞動和汗水后,袁隆平終于培育出了“三系雜交稻”。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應用,為世界糧食短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袁隆平的這種愛國精神讓我為我和他一樣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我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中國人,難道你不因為我們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嗎?只是小小幾株秧苗,卻解決了全世界人的糧食問題。我決定小時候要好好學習,長大后要和袁隆平一樣為祖國獻出我的一份力量!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 3
寒假中我認真閱讀了《我的祖國》這本書,當我讀到《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這篇文章時深受感動。從中我知道了自從盤古開辟了天地,女媧創(chuàng)造了人類,人們就開始了與饑餓的戰(zhàn)斗。數千年過去了,人們依然沒有從根本解決糧食問題。
如今,已經是21世紀,全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人口占了世界的22%的第一人口大國,耕地的面積卻只有世界耕地的7%!外國人預言中國根本沒有辦法養(yǎng)活13億人口。面對嚴峻的考驗,殘酷的現實,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發(fā)了一場“綠色革命”。
那是一粒神奇的種子,它改變了現實;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它順利地將水稻畝產提高了500公斤,是原來的三倍。這次的.產量提高解決了1億多人的糧食問題,為中國做出了重大貢獻!
可是,又是誰,送來了這粒魔法種子?他,就是袁隆平爺爺,是中國的大英雄,世界的大英雄!
袁隆平爺爺從小立下志向,決定為農業(yè)發(fā)展做一份貢獻。
通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袁隆平爺爺終于實現了兒時的夢想。袁隆平爺爺創(chuàng)造了歷史性的輝煌。可是在這無限光榮的背后,又是怎樣的一份辛勞?
在雜交水稻的實驗過程中,袁隆平爺爺和助手們天天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無論刮風還是下雨,他都不怕,堅持每天去觀察稻谷的生長情況。不僅如此,袁隆平爺爺還為水稻捉蟲,拔草,細心地照看它們。為這一粒種子,袁隆平爺爺付出了畢生心血。
一顆顆米粒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呀,正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想自己和身邊的同學,就不禁有點臉紅,平時吃飯不是剩飯倒飯就是把飯灑在地上,不知道珍惜,是多么的浪費呀!今后一定要注意改正。我們要從小做起,為國分憂,絕對不能浪費糧食,好好想想《憫農》這首詩吧。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當我們品嘗著可口的米飯時,要想到這是中國人了不起的成就。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無比自豪!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 4
星期六下午,我從課外補習班董老師那里得到一本書,那是他給上語文成績進步大的學生的獎勵,書名叫《改變世界的一粒種子》。
袁隆平爺爺生于1930年9月7日。是我國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農業(yè)科學家,更是中國雜交水程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與領導者。袁爺爺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國家雜交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無數的光輝與榮耀,都聚集于這么一個偉大的人身上!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也是他受人愛戴的一個體現。
袁爺爺身體很好,年輕時還得了一個獎項——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百米第2名,此外,他在西南農學院就讀時,還參加了空軍,體檢和政審合格,是當之無愧的“文武雙全”,還好他因為需參加經濟建設,未能入位。否則,中國的雜交水稻的水平,恐會低不止一個層次。
袁爺爺直至七八十歲仍有體育微練:游泳和打排球。這也能夠說明袁爺爺“老當益壯”。
但就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這樣一位傳奇的偉大的老人離我們而去了。得知這個噩耗時,我無比吃驚,這么健康的.一位老人,居然去世了!開始時,我還一陣生氣——是不是無良營銷號出來騙取流量了?那會兒我還真是不相信,直至正式宣布袁爺爺因為多器官衰竭而在長沙與世長辭,我才勉強接受這午悲痛的消息。
袁老生前研究的雜交水稻,改變了中國的農業(yè)局勢,讓全中國人民都吃上了米飯,都填飽了肚子;更加改變了世界的農業(yè)研究,讓世界農業(yè)科學,不止拔高一個層次?梢哉f,袁老的一粒稻種,是改變世界的一粒種子,而袁老本人,也是中國播下的,改變世界的一粒種子。
袁老,禾下乘涼夢,不悔是初心。國士無雙的您,雖與世長辭,但我中華民族,華夏兒女,定會傳承您的初心與夢想,在雜交水稻改良的漫漫長路上,不負所望,愈行愈遠!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 5
今天,媽媽和我一起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書里講的內容是有關袁隆平爺爺的故事。袁隆平爺爺用他的一生研究雜交水稻,不斷改善雜交水稻的優(yōu)良品種,為我們國家,為這個世界解決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讀著,讀著,我想到了我們家的葡萄園。
奶奶種了一園子的葡萄,葡萄的顏色有很多,有綠色的,還有紫色的'。我曾經很奇怪,為什么都是葡萄,顏色怎么會不一樣?那時候,奶奶告訴我說,葡萄的品種不一樣,所以顏色不一樣。為了讓葡萄更好吃,水分更足,吃起來更甜,我們就會結合自己的經驗,通過培育優(yōu)良葡萄苗來改善葡萄的品種。那個時候,對于奶奶的話,我還是似懂非懂。不過,通過這次閱讀袁隆平爺爺的故事,再加上媽媽的講解,我對此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奶奶和袁爺爺一樣,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不斷摸索,他們或許會失敗,但他們一直在研究,一直在積累經驗,袁爺爺種出了震驚世界的雜交水稻,奶奶種出了暢銷市場的葡萄。
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在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同時,我應該向袁爺爺和奶奶那樣,不斷去探索未知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會用我的決心,用我的毅力,不斷提高,不斷進步,為這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 6
盤古開天辟地,人類呱呱誕生,從那一刻起,擺脫饑餓、奮力生存便成了人類歷史的不朽主題。滾滾歷史長河中的歷朝歷代,各君各王,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疆域,都擁有著同一個亙古不變的夢想——解決糧食問題。
“民以食為天。”你們知道我國雜交水稻之父是誰嗎?對,他就是袁隆平。袁隆平爺爺小時候在一次郊游中,來到一個農場,在那里,他被農場中一望無垠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袁隆平爺爺樹立了他一生的偉大志向——研究農業(yè),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在以后的歲月里,他積極投身于農業(yè),潛心改良水稻品種,研究雜交水稻,成功地將水稻產量從每畝300公斤提升到500公斤以上,并正努力實現著“禾下乘涼”的美夢。
讀完《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中國農業(yè)的迅猛發(fā)展》這篇文章后,我被袁隆平這位創(chuàng)造魔法種子改變世界,推動中國農業(yè)迅速發(fā)展的大英雄深深感動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爺爺他真的太偉大了,他為中國的水稻種植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并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產量,他的雜交水稻實實在在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他真是我們中國人的“米菩薩”啊!在這里,我要代表所有的中國人發(fā)自肺腑地說一句:“袁爺爺,你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謝謝您啦!”
“喜看稻菽千重浪,風流最數袁隆平。”袁隆平爺爺,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做專注于田間、淡泊名利的一介農夫。袁爺爺的學識、人品、貢獻真的令我非常的敬佩!從袁爺爺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在此我要號召大家:要愛惜糧食,并向袁爺爺學習從小立下大志向,播撒智慧,收獲富足,為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掩卷而思,一位偉大的“農民”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中,而同時一個偉大的志向也從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 7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講述的是我國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的執(zhí)著追求。他從一個好學愛問的孩子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yōu)勢的科學家。幾十年來,他的研究成果不僅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還為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杰出貢獻。2019年9月,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為了水稻增產,袁隆平不停地查資料,搞水稻直播實驗。他還向農民請教,了解到農民的迫切需求,那就是高產的水稻種子。他在觀察了上萬株水稻后,終于發(fā)現了一株穗大顆粒飽滿的稻株,本以為選到了優(yōu)良的'品種就可以增加糧食,結果播種后沒有一株像以前那么飽滿。
袁隆平爺爺就開始琢磨,為什么沒有一株像之前的那一株一樣飽滿呢?原來那是個天然雜交水稻,袁隆平爺爺又想,為什么我們不能做人工雜交水稻呢!當時選種要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水稻,但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歷盡千辛萬苦,中國第1代雜交水稻在1973年誕生,第2代、第3代也相繼誕生,這些都是用艱辛和汗水換來的成果。
而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從不會因為有了驚人的成績就停下腳步,袁隆平爺爺也是如此。后來,袁隆平爺爺又研制出了海水稻,耐鹽堿、抗蟲害、抗倒伏,所產稻米呈胭脂紅。如果大力推廣海水稻的話,西北的鹽堿地也許就會變成萬畝良田。
雖然袁隆平爺爺兒時的夢想實現了,但這個不知疲倦的追夢人又有了更大的夢想——禾下乘涼夢。讓水稻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顑焊衫哿说霓r民還可以坐在底下乘涼、談天、下棋......
現在,雜交水稻的推廣不僅解決了中國的糧食自給的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人們尊稱他為“雜交水稻之父”。雜交水稻的推廣,讓更多國家的吃不飽飯的孩子們有希望不用再忍受饑餓的痛苦,可以和我們一樣開心地上學,和小伙伴們在陽光下自由地奔跑。
2021年5月22日,91歲的袁隆平爺爺離開了我們。一顆巨星在地球隕落了,但在浩瀚的宇宙里,初夏的天秤座方向,“袁隆平星”永遠閃耀。細看稻菽千重浪,吃米不忘育種人。您的一生走的路很短,始終沒有走出那塊稻田;您的一生走的路很長,您從稻田走向了千家萬戶。您用一生的奔忙,換來了天下富足,換來了滿地芬芳。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 8
繪本《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選自“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系列叢書。這套叢書內容取材于由中國科協牽頭主持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共三輯,涉及醫(yī)學、氣象學、地質學、航天、藥學、農學等多領域,語言深入淺出,可以讓孩子了解多個領域的科普知識,走近科學家的人生故事。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講述了袁隆平爺爺為水稻種植奉獻終生的故事。閱讀這個繪本,不僅能夠讓孩子們了解水稻種植研發(fā)之路的不易,更重要的是通過袁隆平爺爺成長的故事,幫助孩子們在心中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點亮他們的科學之夢。
袁隆平小時候對一切都很好奇,有著追根究底的求知欲。在參觀園藝場的時候,他被眼前豐碩的果實和美麗的鮮花迷住了,從此他愛上了果園,愛上了綠色的世界,內心也因此種下了一個田園夢。
真正讓他堅定了學農的想法,還是那些在饑餓中受苦受難的同胞。看到沿路逃難,面如菜色的同胞,袁隆平發(fā)誓一定要讓中國人過上吃飽飯的日子。從此,他便開始踏上了水稻種植研發(fā)之路。
想要培育人工雜交水稻,首先就要在自然界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來作為培育雜交水稻的.實驗材料。袁隆平為了尋找不育株,經常是頭頂烈日在田間、野外整日忙碌。強烈的陽光炙烤著他的皮膚,額頭上的汗一連串地往下落,袁隆平無視那一串串汗水,也無視蠓蟲的叮咬。正是因為他對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終于,他發(fā)現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
在那之后,他還為了另一個夢想而努力——讓雜交水稻走向世界,覆蓋全球。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袁隆平堅持開辦雜交水稻技術國際培訓班,為80多個發(fā)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技術人才。他還受邀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幫助其他國家發(fā)展雜交水稻。
作為一名科學家,袁隆平真正做到了為科學事業(yè)奉獻終生,給世界帶來了福音!
通過不斷翻閱繪本,袁爺爺的形象在孩子們心中更加立體,愈發(fā)生動。袁爺爺兩種不同的工作狀態(tài)——在田里挽著褲腿勞作和在研究室苦心鉆研,打破了孩子們以往對于科學家的想象——科學家們并不是一直坐在研究室里。孩子們這才發(fā)現,袁爺爺的研究成果,靠的是他在研究室苦讀苦學和田地間日復一日地考察,靠的是他對科學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
繪本中所體現出來的袁隆平的良好習慣、難能可貴的品格、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他對科學永無止境的探究,正是在指引著孩子們勇于對抗失敗,挑戰(zhàn)自我,投身科學,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袁隆平說:人生就是一粒種子,要做一顆好種子。
那么閱讀這個繪本就是在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靈播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 9
這一天,讀著《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我走進了故事……
1936年,年僅6歲的小袁隆平和同學們一起,參觀了一個風景如畫的園藝場,那里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般,美不勝收,令他流連忘返。
在竹籬笆外放眼一望,星星點點的嫩粉、橙黃點綴在一片蒼翠之間,讓人迫不及待要進入一探究竟。
踏進園子,充滿好奇心的小袁隆平便開始東奔西跑,忙得不可開交。瞧,碩大的蘋果壓彎了枝椏,風兒一吹,左彈右跳,似乎在歡迎大家的'造訪;再往前走,滿樹的桃子像一個個嬌羞的小姑娘,紅了臉頰,芬芳滿園;金黃的梨子清脆多汁,大概是曬久了太陽,淡棕色的雀斑爬上了面頰……
跑累了,小袁隆平佇足田埂上,抬頭望去,正瞧見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從藤架上垂掛下來,仿佛一盞盞水晶燈。“在夜里,它們估計會閃閃發(fā)光呢!”想著,他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串葡萄,把鼻子湊近嗅了嗅,一股淡淡的果香環(huán)繞鼻尖,沁人心脾。他忍不住摘下一顆,剝下紫色外衣,嫩綠色的果肉在陽光下晶瑩剔透。滑入口里,酸甜可口的果肉游蕩唇齒之間。
在小袁隆平眼中,這一切都新奇極了。沒一會兒,他的目光便被不遠處的一簇簇花朵吸引。他蹲在花壇旁,目不轉睛地盯著,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蜜蜂一直停在花朵上面呢?為什么花朵不會因此感到生氣呢?為什么蜜蜂們。
“袁隆平!小心!”一只嗡嗡叫的蜜蜂盤旋在袁隆平的手臂旁,但他正全神貫注地思索著,全然沒有聽到同學們的呼喊。幸好,那只蜜蜂仿佛有了靈性一般,嗡嗡地飛走了。同學們跑來拍了拍他的肩膀,他這才晃過神來。環(huán)顧四周,大伙兒正玩得不亦樂乎。
他探出小腦袋,繼續(xù)研究花朵。咦,這一叢是什么?用手輕輕一碰這圓圓的東西,這個圓東西立馬就爆炸開來。小袁隆平忙拾起散落在地上的一顆顆小小的黑籽,左思右想,終于得出了結論:這就是植物的種子吧!
此時此刻,小袁隆平的心里萌生出了一種奇特的想法:大自然真是一個神奇的寶庫,我們和它還是好朋友呢!他愛上了大自然的種子,而這顆種子,與此同時也永遠地埋在了他的心里,萌發(fā)出了學農之夢。
我若有所思地翻過了這一頁畫面,我想:原來袁隆平爺爺小時候就立下了遠大的志向,并用了整整一輩子的時間,去追逐這個最初的夢想啊!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感】相關文章:
一粒種子08-15
一粒種子07-15
一粒種子09-14
一粒種子09-24
一粒種子08-31
一粒種子的故事08-15
我是一粒種子05-07
信念是一粒種子08-23
我是一粒種子06-24
一粒種子的啟示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