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時間:2023-04-20 09:28:31 少爍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精選10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精選10篇)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1

  讀了俞玉萍老師寫的《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只有2個字:震撼。震撼之余是感動。感謝學校為我們班主任提供了這么好的書,讓我們班主任在休息之余能夠讀到這么好的書,洗滌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夠用深邃的思想思考自己所從事的教師這一職業。從教17年,當班主任已經整整16年,在教師這一工作崗位上,沒有閃亮的軌跡,沒有豐功偉績,一直默默無聞,辛勤耕耘,因為我愛我平凡而神圣的職業。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愿做紅燭,我甘為人梯,我慶幸命運賜給了我這個職業,塑造靈魂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到當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不容易,不僅要有優美流暢的語言、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心,一顆疼愛別人孩子的心。這種愛是不求回報的、無私的愛、是圣潔純真的愛。學生一旦體會到教師這種發自內心的愛,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了其根本功能。

  教育需要愛,更需要智慧,需要一個智慧型的班主任。而俞玉萍老師正是這樣的班主任。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需要我們頁頁翻、行行看;每一個孩子又都是一朵美麗的小花,俞玉萍老師正是用智慧發現并培育每一朵小花的美麗。智慧的老師其實就是善于思考的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一定要及時總結反思,隨時記錄學生點滴成長的過程。當我們面對犯錯的學生時,靠的不再是嚴厲的面容,犀利的言語,而是心平氣和,選準教育的契機,讓學生在和風細雨中明辨是非,從而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書育人是艱辛而恒久的事業,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教育的美麗和意義。我正在這條路上艱辛地前行。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2

  花兒有開就有落,葉子有青翠就有枯黃。人,有生,就有死。死,無法回避,那我們就要有勇氣去面對。

  百合班的俞老師,就帶著孩子們與"死亡"面對面,這一行為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老師學習。

  1.面對死亡,自己要先有直面的勇氣。面對著像戰友、像母親般親密的楊老師,突然離世。俞老師先是痛苦、接著麻痹自己,最后,循著自己的內心,看了叔本華、尼采的書,對死亡釋然了。這種從書中找智慧、找方法的做法,也很值得我們學習。此后,她能幸福地上課,幸福地和孩子游戲,幸福地吃飯……且更幸福了。老實說,我沒想到自己的死亡問題,也無法面對至親的人離世,就像童話里的故事一樣,希望能和家人幸福地生活一輩子。對我,死亡的`教育是缺失的。

  2.讓學生懂得,還能悲傷就是幸福。我們習慣了夸學生,也習慣聽別人的夸獎,哪怕是違心的也違背自己實情的話。我們習慣了他人的笑臉,不愿意看別人的憂傷、痛苦。對自己也是,要是悲傷,就立馬逃避或醫學專用自己。正如月有陰晴圓缺,那么人的喜怒哀樂,也很正常,沒有什么好壞之分,該高興是開懷,該發怒時沖冠,該傷心時流淚……那么我們就是一個真性情的我,我們就會懂得,活著就是一種幸福,那么坦誠地活著更是幸福。

  3.讓學生懂得,要做到美麗幸福每一天。我們人,從生,到死,關鍵的是怎樣走過這一段路程。正如,葉,感受過陽光的溫暖、風的和煦,也抗擊過雨的肆虐、雷的轟鳴……不管開心與痛苦,無論順境與逆境,都坦然面對。那就真正做好自己了,心安,一切都好。活好這每一天,就串成了美麗的一生,不悔的一生,那么,死,也就沒有遺憾,也就能坦然面對了。

  4.讓學生懂得,肉體可以死亡但精神長存。"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那么,學生就會懂得追求自己的精神長進,不再是膚淺的表面的物質追求了。這樣的生命就是高貴的,學生也就有了直面死亡的勇氣。

  還有很多的話想說,千言萬語都化作一句:直面死亡,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態度。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3

  最近讀了俞玉萍老師的《完美教室》感受頗深。像俞老師這樣的好老師讓學生一生受益,家長一生感激。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先輩們創辦教育的初衷。俞老師,她用全部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詮釋了一個老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魅力。

  曾記得,俞老師剛接初一班時,班中的孩子也是兩級分化,良莠不齊。但三年的共同學習生活,俞老師用她全部的教育智慧改變了一切——從她的班中走出的孩子個個活潑開朗,積極上進,心地善良。這巨大的改變是俞老師用心血和汗水澆灌而成的,她帶給我的'感動是深刻的。

  俞老師發現孩子們對學習沒有興趣,只是一種機械記憶、機械學習。于是,課堂小動作、作業不能按時交、老師屢次點名不聽講……這些普遍的小問題在教學中暴露無遺。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俞老師給出分析問題的答案是因為孩子們不專注于事情本身所致。找到了問題所在,俞老師便通過各種方式引導他們觀念的改變,從細節抓起,堅持為養成習慣而努力。俞老師讓孩子們到草地拔草是為了使他們懂得"在任何情況之下,人都不能敷衍自己的任務,即使有一萬條理由。在任何時間與空間下,人能做好的其實只是手邊的那件事。做著這個,想著那個,一事無成。"讓孩子從早鍛煉的跑步中體會專注于跑步這件事情對身體的重要性,讓孩子們寫作業時,上交橡皮、修正帶、修正液,以破釜沉舟的心態對待每一次作業,培養他們專注作業的心態,讓孩子們課堂上摒棄雜念,積極舉手發言這些同樣為了專注每一件"當下"之事。活在當下,把握當下,孩子們在俞老師的幫助下理解了其重要性。

  俞老師的"大語文"觀,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俞老師發現孩子們在花壇邊晨讀的時候,他們有的三三兩兩地交頭接耳,有的對著來往的行人指指點點,有的專注地在地上看螞蟻打架。俞老師沒有說他們,只是把各樣的姿態拍進了相機。然后,放給他們看,請他們評選出最美的姿勢。自然,那些讀書專注的孩子成了最美的孩子。看似不經意的評選給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們自己教育了自己。從此,花壇邊晨讀的孩子成了東洲最美的風景。在排隊打飯的餐廳里,俞老師讓孩子們做了一回觀察員,觀察排隊同學的表現揣摩他們的心理。他們交流說:有的孩子踮起腳尖一遍遍地數著前面的個數,恨不得把自己的腦袋塞進窗框里,心里一定是火燒火燎的;有的邊和周圍的同學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一邊瞄著窗口,很無聊的樣子;有的不說話,安靜地挪動著,但眼神很空洞,茫茫然的樣子。他們總結:等飯吃的樣子不好看不說,心理還備受欲吃飯而不得的煎熬。于是,他們提出:帶著書去看,樣子好看不說,還能讓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俞老師提倡讀書,讀書長的是精、氣、神,因此,她減掉了語文中的習題,把時間節省了讓孩子讀書。

  專注手頭的事,做個愛讀書的孩子。俞老師的"完美教室"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我希望自己也是這樣一位踐行者,我相信只要行動,堅持下去,總會創造生命的奇跡!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4

  《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是新教育榜樣教師、海門市完美教室工作室領銜人俞玉萍老師的工作手記,這是一個曾經把班歌唱到中央電視臺的班級,一個令無數家庭向往的班級。"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有美麗的花。"百合班的孩子們渴望像百合一樣綻放生命的美麗。俞玉萍和她的孩子們締造著一間完美教室,一路享受著教育生活的美好與幸福。

  從物理視角講,一所學校,是由一間間教室組成的。而從社會學角度看,每一間教室都是一所小學校,一個小社會。一所學校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間間教室的品質決定的,新教育實驗的最終成就與品質,也取決于每一間教室里的故事與成就。然而,一間完美教室,既是傳統意義上教學場所的無限擴容,又是現實生活的適當微縮。這是一間可以無限長大的教室。締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讓教室里的每個孩子穿越課程與歲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識,有個性,能審美,在各方面訓練有素又和諧發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豐盈著、成長著。

  "孩子感受著我的愛,于是,眸子漸漸變得明亮;家長感受著我的愛,眸子里是滿滿的信賴。"這是出自《完美教室》 "愛的功課"一節的一句話,從讀到它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顫動了,因為它幸福的讓人陶醉。孩子明亮的'眸子和家長滿滿的信賴正是我,作為一個人民教師想要追求的。我久久地品讀著這句讓我羨慕又嫉妒的話,一霎那,我猶如茅塞頓開,得到那個原本就在表面卻容易被人忽視的答案——源自"愛".締造一間完美教室,是要用我們為人師的愛心來做地基,用孩子們的愛心搭建的。

  A同學在國慶放假前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胳膊摔骨折了。我聽聞,便和班里的孩子說了這件事,并跟他們說可以去醫院看望他。沒想到,孩子們聽到這話,馬上一個個爭著要去看A同學,好多人都拿出他們的零花錢,說是要給他買水果。我看到這情景,心里十分感動,開學沒多久,這些孩子們卻已有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們用最純真的心來對待家人,老師,甚至是陌生人,這份愛一定能讓他們以后的人生都籠罩著溫暖的陽光!我們班雖然成績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我們40位同學40顆心都是完美的,都是有愛的。在我的心里,在我們所有同學的心里,我們七(12)班就是一間獨一無二的完美教室!因為"完美"只是一種朝向,而"幸福"才是目的。

  在教室里,信任兒童是教育幸福的種子;理解兒童是教育幸福的萌芽;閱讀經典是師生精神富有與精神成長的不竭源泉;創造美好的當下生活是師生幸福生活的奧秘;傳播幸福是教室價值的最高體現。教室與生命聯系在一起,是為生命而存在。教室一頭挑著課程,一頭挑著生命。沒有生命綻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室。生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5

  這學期,學校推薦給我門班主任一本書——《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拿到書,以為是關于教學案例或教學設計方面的書。讀后才知,俞玉萍老師著的《完美教室》為了孩子、老師、家長,為了每一個開花的生命,記錄了她在百合班與孩子成長經歷,為大家留下了美好的瞬間。而我感觸最大的莫過于以下三方面:

  相信是最好的開始

  和孩子們一起,喚醒、激勵、鼓舞,是最大的幸福。相信是最好的開始,從相信出發,你就能讓孩子逐漸享受關愛,享受“當下”,享受生命,享受成長,享受學習,你就能享受孩子們人性的豐盈與完美,你就能和孩子們一起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育生活。“這是俞玉萍在她的新著《完美教室》自序中的一段話。

  喜歡俞玉萍的《完美教室》,沒有炫耀的字眼,沒有華麗的詞藻,更沒有高深難懂的理論與說理,一個個教育故事娓娓道來,像一條條小溪慢慢流入心田,發人深思、令人警醒。

  在清風中讀書

  在許多精彩片段中,給我影響最大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如何學會讀書“。清風中的早讀,每天的晨讀幾乎成為學生的早晨必做的事情。學生每天早早來到教室,交作業,搞衛生,吃早飯,呆坐在,閑聊著等等,早讀成為這些事情過后被老師逼迫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們老師常常為了防止這類事情的惡性發展采取來的比學生早,喊得比學生響,催得比鈴聲急。老師們喊累了,學生們聽煩了。結果還是那樣,甚至更糟糕。《完美教室》里沒有批評,沒有呵斥,當一個個不同的讀書鏡頭在教室的屏幕上穿越時空回放在每個同學的眼前時,同學們明白了”專注產生美“的真諦。眼神的特寫出現了睿智、懵懂、呆滯等不同類型分類。一個無聲的教育竟然就這樣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他們羨慕地看著睿智的同伴,默默設定著接下來早讀的目標與任務。

  讀書的空間不需要找,我們很多時候都因為課緊、事多等苦惱著找不到讀書的時間空間。《完美教室》通過哈佛另類圖書館的故事告訴同學們怎樣讀書。哈佛是最高智慧的象征,人得意志,理想為什么能在哈佛兌現。哈佛的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沒見過哪個學生光吃不讀的。一個個具有喚起人們內心靈魂的生活實例,一封封來自已經走向成功者的真誠告誡信件,都在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讀書,如何學會讀書。

  愛的功課

  愛的功課部分有這樣一個故事:老師端湯。俞玉萍在每天餐前15分鐘來回20次給學生端40碗湯,30天不間斷,并由此引發問題:”當有人向你請教學習上的問題時,你是幫助他解決了問題快樂呢,還是無能為力快樂呢?“

  俞玉萍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告訴學生:”幫助別人是快樂之本!“學生也因此想到:”我們先打飯的人幫同桌把湯端好,這樣后打飯的要囑飯時會感到溫暖,而端湯的同學也會很自豪。“一個題為:”給他人一份溫暖,留自己一份幸福“的主題活動由此拉開。

  我相信,俞玉萍的目標不會僅僅是想開展一次主題活動,更不會只是每天幫學省下幾分鐘的學習時間,也不會僅僅是關愛、呵護學生這么簡單。

  雛鷹要練就搏擊風雨的本領,就要先把自己稚嫩的翅膀練硬。我們給予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關愛與呵護,而應該教給他們生活的習慣與生存的本領。俞玉萍用行動教會了學生尊重別人、享受人生,我相信,這樣的教育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春雨潤物細無聲,從身邊的最小事入手,化教育于無聲,讓學生沐浴在愛的海洋中,感受教育的熏陶,讓生命之花盡情綻放。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6

  孩子感受著我的愛,于是,眸子漸漸變得明亮;家長感受著我的愛,眸子里是滿滿的信賴。“這是出自《完美教室》”愛的功課“一節的一句話,從讀到它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顫動了,因為它幸福的讓人陶醉。孩子明亮的眸子和家長滿滿的信賴正是我,作為一個人民教師想要追求的。我久久地品讀著這句讓我羨慕又嫉妒的.話,一霎那,我猶如茅塞頓開,得到那個原本就在表面卻容易被人忽視的答案—————源自”愛“。

  讀俞老師《完美教室》總會有很多的驚喜,很多的收獲。沒有看到她們班紀律嚴明,也沒有看到她如何轉化學困生,仿佛在她的班里,學生都很乖,很懂事,很會感恩。但是我明白,這正是俞老師神奇的地方。讀她看似平常的的文章,卻能在字里行間給感受到她濃濃的對學生的愛。她的用心在每一件小事上,每一個細節上,真的把教育演繹到極致,時時處處。

  我自認為我是一個很有愛的老師,但是對于這些孩子,我對于他們的關心似乎只停留在”注意“的層面上。我會注意他們上課的表現,好的表揚幾句,差的批評一通。因此導致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一回合就結束了。反省一下我的表現,對比一下其他有經驗的老師,我有了答案——”愛的功課“沒做好。如果我做好”愛的功課“,下課的時候多接近孩子們,或許會在他們得到表揚之后和我分享她們的喜悅,在得到批評之后給我一個受批評的理由;如果我再深層次的去挖掘,或許又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或問題處。

  教師工作真的在于用心,確切的說是全身心投入。雖然俞老師不能復制,但我還是可以學習。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7

  窗外,櫻花綻滿枝頭,比滿樹櫻花更芬芳的,是手邊這本散發著幽香的《完美教室》。

  這是一個“有心”人用全部的愛與智慧寫下的一本書。

  這是一個“有心”人為所有的孩子、老師、家長寫下的一本書。

  讓我們走近這個“有心”人——海門市“完美教室”工作室領銜人俞玉萍。

  她有愛心——她信任每一個孩子,開學的第一天,就告訴每個孩子,他們都是一株百合花,他們定能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她給每個孩子設計百合名片,送上寄語,三張名片、無數次寄語給了每個孩子開花的信心。

  她愛每一個孩子,她會在孩子們每天用餐前的15分鐘里,來到餐廳,來回跑20次,把40碗湯端端正正地擺放到每個孩子的桌上;她會精心制作40枚精致的書簽,給孩子們送上誠摯的“新年預言”;她會在雪天給忘帶圍巾的“馬虎鬼”系上自己的圍巾,給她帶去最澄凈的歡樂與溫暖……她把愛傳遞給了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又把愛傳遞給了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給司機叔叔送上最溫暖的“謝謝”,他們給同學送上最真誠的祝福,他們在雨天搭建起最美麗的傘橋……他們明白:“不拋棄不放棄”是對弱小者的最大關愛。

  她有慧心——她認為,“活好當下”是孩子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于是,她抓住契機,有意識地去引導,從車廂里的`PK到跳花樣長繩,從剖析“心不在焉”的根源到如何將拔草任務做好,她要告訴孩子們的是:只要安守住此時此刻要做的事,就安守住了所有的事,安守住了所有的事,成功就會不邀自來。

  她知道,讀書讓人走向崇高,走向真正的幸福,于是,她把糖放在書頁中,讓孩子們知道讀書是一件甜蜜的事;她拍攝了許多關于讀書時眼神的特寫,讓孩子分類、比較,從而發現專注讀書的姿勢是最美好的姿勢。于是,孩子們都愛上了讀書。她指導孩子們去閱讀經典,閱讀散文,寧可放棄大量的題目,也要讓學生堅持每天500字的賞讀。因為,她知道,好書的力量會豐富和完善他們的人性,會明亮與蓬勃他們的精神世界,會幫助他們更好地走好明天的路。而百合班的孩子,也學會了讀書,學會了享受。

  她堅信,學習是一種樂趣,要學會享受。于是,她告訴孩子,課堂就是出錯的地方,要勇敢舉手,要讓自己的思維展現,思想流露。她沒收了所有的修正液等修改工具,逼迫孩子養成認真對待書寫的好習慣。她讓孩子在課堂上演文章,賞錯誤,讓孩子更多地享受到學習本身的樂趣,真正地愛上了學習。

  她明白,一個孩子能不能走好,走遠,依賴于有沒有一位傾心于育人的家長,因為陪伴孩子更長時間的,是家長,而不是老師。于是,她無數次地與家長溝通交流,或是書信,或是集會。家長會上,她會讓每一個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她也會給家長正確的引導,讓家長會成為孩子與家長的加油站。

  從她身上,我努力尋找自己的影子,有嗎?有的。我看見了我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手冊》上寫上溫暖的鼓勵的話語,我心疼地捧著學生凍得滿是凍瘡的雙手輕輕地呵著,我會布置學生每天閱讀美文并寫上批注,我會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活動環節,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學得快樂,我也會精心準備家長會,在會上肯定、鼓勵孩子,給家長一些方法的指導……我不否認自己也像俞老師那樣充滿著愛心與慧心,但是俞老師的那種高度,我們是絕對不會那么輕易能達得到的。

  是什么使得俞老師的愛心與慧心能那樣地感染人?使每一個百合班的孩子都能享受成長的幸福?我想,這肯定是源于她對“生命”的重視吧。每一個孩子都是有思想的,所以她尊重他們。她關注到的不只是孩子三年內的成績如何,而是孩子的素質、能力發展如何,因為這才是真正能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她給每個孩子寫信,信中提的最多的是執著、超越、責任、習慣、興趣、價值這些生命中的“珍品”。她敢于減掉語文中的習題,把時間節省了讓孩子讀書,長孩子的精、氣、神。摒棄了許多干擾,能始終堅持自我,懷著一顆清澈明凈的心去與孩子同生活,共呼吸的人,怎能不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總有許多東西牽絆住了我們的手腳。我們想掙脫,但是不能:我們想瀟灑地放手,終不愿。于是,孩子的熱情漸漸被磨滅,興趣漸漸被耗盡,精氣神一點一點被摧垮……三年下來,除了留給學生一疊厚厚的講義以外,還有什么是可以讓他們用上一輩子,哪怕是幾年的?

  所以,俞老師真正是個精透禪道的“無心”的“智者”!

  所以,要想做個“有心”人,必須要先做到“無心”。

  那么,無心栽柳柳能成蔭,而有心栽花花會更艷!

  那么,我們的每個孩子都能像百合花那樣開花!

  那么,我們的每個教室都能成為“完美教室”!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8

  相信是最好的開始。相信,可以開啟每個孩子向上的心靈。百合班所有的孩子都在開學的系列名片中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深深的信任和期待,并因此愛上了新的學校,新的生活。

  相信是最好的開始。開學第一天的寄語,是因為無限相信每一個孩子內心深處向上的渴望,即使他小學里做的再不好,那也不是他的本心;學期結束的頒獎詞,是因為無限相信每一個孩子內心深處向上的渴望,即使他過去的.一學期或一假期做的并不好,那也不是他的本心。孩子的本心是渴望向上、向善的,無限相信,才會無限點亮本心,而總有一天,強大的光亮足以讓孩子永遠駐足于光明的心的原野。

  想想我們自己,不少老師在學生面前從不介紹自己,上了大半年的課,學生認識的沒有幾個,叫錯名的是常事,甚至就用手指指這個指指那個回答問題。老師對學生的忽視,怎能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自信起來,去開始一段嶄新的里程呢?想想我自己,并不是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后進生更多的是冷眼譏諷、甚至埋怨討厭,不相信他們有著成長的力量。孩子們怎能愛上學習,愛上校園,愛上老師,愛上自己?想想我自己,評價是老師制訂的生硬的、整齊劃一的被動標準;實際生活中,我們有多少老師能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有多少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奮斗目標,又有多少能給予學生無限的信任?今后,我也要像俞老師那樣,用無限的信任點燃孩子的熱情。

  讓我們記住,信任,讓每一個生命都開出花來。讓我們試著向俞老師靠攏,讓班級的孩子也能散發生命的芬芳。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9

  最近,校長推薦給我一本書《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拿到書,以為是關于教學案例或教學設計方面的書。隨手翻了一下,卻不是,心中有些不解,但我能體會到校長的心意,所以就拿著書離開了校長室。

  回到家,我懷著好奇心翻開了書,當我看到每當開學前俞老師都會為新入學的孩子們寫上新學期的寄語時,就被深深的震動了!一個個還未謀面的孩子,俞老師就會根據拿到手的名單精心的為他們設計名片,就像新媽媽在等待自己的孩子降臨一樣,心中存有無限的期待與遐想!俞老師這種用心教學的態度深深感染了我!跟俞老師比,自認為還有些愛心和耐心的我真是自嘆不如!俞老師的愛是那樣無私,那樣博大,她用一封封書信打開了學生的心扉,建立起了師生之間的無限信任與愛。學生一旦體會到教師這種發自內心的愛,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這也讓我體會到了俞老師是真真正正用心教學,而我們呢?把教學只是看成了自己謀生的一種方式,同時迫于現在教育形式的壓力,學生早已成了學習的工具,老師心中已不再有愛。看著一個個迫于學習的孩子,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痛楚!看完俞老師的這本書,每當我忍不住內心的怒火訓斥孩子時,事后都會感到深深的自責,因為我感覺是自己教育智慧的不足才導致孩子的欠缺,是自己把握不好教育契機才讓孩子們無法綻放光彩!所以今后的我們一定要多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去澆灌和影響下一代!

  懷著對俞老師的崇敬之情,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閑暇時間,肯讀完了這本書。讀完之后,如同剛享受完精神大餐一般滿足,輕松!受了俞老師的'影響,正逢期中考試,心中也燃起了給學生寫一封信的迫切心理,于是我用盡心力完成了給學生的第一封信。當我讀給學生聽時,發現我班三分之二的孩子都哭了,有的是被我的話感動的哭了,有的是知道自己的行為愧對老師而哭了。不管怎樣,通過這封信,我知道孩子們也渴望理解,渴望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只是他們還缺少自我約束力,不能將自己的”想要“怎么樣變成”一定要“怎么樣,這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與約束,讓他們慢慢地轉化為內動力,所以今后我還要讓自己充滿足夠的耐心來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學習的動力,盡快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

  教育需要愛,更需要智慧,更需要一個智慧型的班主任。而俞老師正是這樣的班主任。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需要我們頁頁翻、行行看;每一個孩子又都是一朵美麗的小花,俞老師正是用智慧發現并培育每一朵小花的美麗。智慧的老師其實就是善于思考的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一定要及時總結反思,隨時記錄學生點滴成長的過程。當我們面對犯錯的學生時,靠的不再是嚴厲的面容,犀利的言語,而是心平氣和,選準教育的契機,讓學生在和風細雨中明辨是非,從而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 10

  作為一名剛剛參加工作新苗教師,我很榮幸能站在這里和大伙兒進行讀書交流。通過拜讀了俞老師的《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后,讓我深刻地認識老師這個職業。俞老師用她全部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譜寫了、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全心全意愛著百合班的孩子們。

  其實剛剛拿到這本書時,我暗自的想;為什么叫百合班呢?靜心閱讀之后才知道俞老師的用意,給孩子在心中種下百合的信念: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每位百合班的孩子都像那也百合一樣在茁壯成長。堅信自己最終能開出美麗的花。說句心里話,我挺佩服俞老師對孩子的那種深深的愛意,真正的教育正是如此。

  俞老師對孩子的愛體現在點點滴滴,從開學前的名片,為孩子熬夜寫下的寄語,在餐廳來回跑20次,把一碗碗盛滿愛的湯擺在孩子的餐桌上,在孩子的成長遇到問題時絞盡腦汁想出的解決辦法,和孩子們分享快樂,幫助孩子們去讀書,并不一味的去追求成績,使孩子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使孩子愛上學習,喜歡學習……她還特別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經常與家長溝通交流,讓我知道一個孩子能不能走好,走遠,依賴于有沒有一位傾心于育人的家長,因為,陪伴孩子更長時間的,是家長,而不是老師。俞老師對孩子們的教育并不是長篇大論的去講道理,而是從身邊的小事上中感悟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使我由衷的敬佩,我也要像俞老師一樣用無限的熱情點亮孩子們的激情。

  我對自己的內心進行審視,剛剛工作的我,還對教師這個職業感覺朦朧,片面的認識這個職業,認為教師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去交給孩子,但是經過這段時間在學校的經歷,才發現自己的思想是如此狹隘,現如今并不是以成績的優異去判斷教育的成功與否,成功的教育是跟隨孩子一生的財產,片面去追求成績只能造成學生的壓力,家庭的重擔,老師的負擔,不符合教育的.根本,要快樂的去學習,不能把學習當作一種包袱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學校經常舉行各種活動,如經典誦讀,乒乓球比賽,師生積極參與,使校園活動變得十分多姿多彩。在我們學校這段時間讓我覺得自己成長很多,學到了很多東西,同事們都很熱心幫助作為新人的我,也讓我看到我們學校的老師對工作的負責,和辛苦,利用閑暇時間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也調整自己浮躁的心態,腳踏實地的去學習。我們學校的讀書氣氛特別好,讓我這個不愛讀書的人在這段時間的熏陶中,慢慢我愛上了讀書,很多老師還向我推薦書讀,讓我在一本本的書本中吸取了知識,使我成長。這讓我想起了俞老師寫的那段話——讀書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繼承發揚人類傳承的一切文明,智慧,為今天所用。好書就要彼此分享,讓優秀的方法,優秀的精神通過分享傳播開來。因為沒有代課經驗,使我與這書本身產生不了太多的共鳴,希望大家多多包含。

  最后進行下總結,讀完美教師——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讓我知道為什么叫老師為辛勤的園丁,教育的確就是先灑下愛的種子,精心呵護,培土,除蟲,除草,用愛和汗水去灌溉,呵護,才能開出美麗的花。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中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后感范文05-03

適合班級的口號10-24

適合班級口號12-01

適合班級的口號12-26

適合班級的勵志格言08-11

小學適合班級的座右銘08-16

適合班級的口號集合01-03

適合班級的口號12篇10-24

適合班級的口號(12篇)10-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丨 | 亚洲久操中文字幕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 亚洲国产第一福利一区二区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l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