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的讀后感
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讀后感(一)
在前不久,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叫《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這本書講的是音樂和美術,但我更加喜歡音樂的故事,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讀后感。
我最喜歡的還是有音階的故事,就是獨攬梅花掃臘雪這一篇文章,它講得是爸爸收養(yǎng)了王老公公,對他唱起了音階,意思是讓"我"去雪臘掃花梅攬獨,然后"我"又將爸爸說的那樣給家人們分音階,爸爸是do,姆媽是sol,以此類推。
在其中寫法比較好的就是"養(yǎng)死他",我們看表面會覺得是把王老公公給養(yǎng)死,實際上是想把他養(yǎng)到死為止。還有單單一個音階,他就可以讓家里每個人都成為音階當中的一員。
但是看了后面幾個故事,我覺得對豐子愷很是好奇,他是在學習方面堅持不懈的人,他從一開始就學口琴,又學風琴,又學小提琴,特別是在學小提琴的時候,姨丈訓練他怎樣拉小提琴的時候,他全部通過,在平常的練習當中,他的`身體也有多處傷痕。
我們一定要像豐子愷一樣堅持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終。
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讀后感(二)
幾天前媽媽給我買了幾本新書,有一本是豐子愷寫的《少年音樂和美術故事》,我當初只是隨意翻了翻,就放下了,看起了別的書。兩天后,我把其他的書讀完,就拿起了豐子愷的這本書。
剛翻開第一篇,那個題目就吸引了我,題目是《獨覽梅花掃臘雪》。作者的弟弟如金活潑幽默。他們的爸爸收留了孤獨的老人王老公公,并聲明"養(yǎng)死他"(作者的家鄉(xiāng)話,即:養(yǎng)他直到老死)。當小男孩聽到時覺得可怕,好像是"打死他","殺死他"的行為,到后來明白了是好意才安心。讀完這篇文章后,才發(fā)現(xiàn)題目原來也是"do,re,mi,fa,so,la,si",是一種記憶音階的有趣方式。小男孩如金,把自己的一家人看成一個個音符,我感覺如金這種做法很有創(chuàng)意。家人們在生活中的行為猶如音樂中的轉(zhuǎn)調(diào),演奏出一家人和諧的樂章,讀后感《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讀后感》。我想我有機會也要學學如金,給家里平常的生活增添樂趣。
如金的姐姐逢春更喜歡美術,從她學習美術的一些經(jīng)歷中我讀到了許多有趣的美術知識。逢春一有不會的美術知識就去問爸爸或老師,我敬佩她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她也積累了好多知識。
這本書將枯燥的藝術基本常識融化在平易的小故事中,講述風趣,情味悠然。我當初真是小瞧了這本書。
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讀后感(三)
《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這本書,一看題目就知道是分為音樂故事和美術故事,讀了這本書之后的我,真想用一個詞來形容——受益匪淺。
就說音樂的故事吧:豐子愷看見爸爸小時候用語文漢字來記住,"獨攬梅花掃臘雪",顧名思義,就是 do re mi fa sol la si, 一看感覺很好玩,所以就愛上了音樂。豐子愷叫爸爸找了一位教音樂的老師,名叫"華先生".學著學著,豐子愷說音階就好像家庭中的七個人物, do 是最重要的主人,故稱"主音", sol 是主婦, 就這樣依次排列。后來呢,我又在書里學到的口琴是怎樣吹得,風琴是怎樣彈的。有知道了 violin 原來是小提琴的意思……而且,豐子愷只要一聽說有新的樂器,就向爸爸要錢買新的樂器。
看了這個故事,我想起了學書法的經(jīng)歷:我上了大班,就是因為看到了姐姐有學書法,而且看了姐姐拿毛筆的方式,還有姐姐用筆的寫法,就像畫畫一樣,感覺好玩極了。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學毛筆了,也就開始喜歡上毛筆了。我在林老學了書法以后,我每節(jié)課都上的津津有味,所以,自從,我就愛上了書法。在學書法期間,我經(jīng)歷了許多的字體,先是楷書,寫久了,看到了隸書,一看隸書的字很大氣,就換了隸書;后來媽媽帶我去了博物館,看到了行書,因為看到了行書是連筆字,所以就叫了林老師給我換了行書;接著我看到了我朋友寫了篆書,因為篆書寫起來想畫畫,就換了篆書……最后,我學到了草書,草書就一直練了下去。在 2015 年上半年,藝術節(jié)學校第一名,就因為我沒有專心練好一種字體,在學區(qū)里得了個三等獎,后來,我努力練好一種字體,在瑞安市得了一等獎。就這樣,我悟出了一個道理:
做事要專心,不要丟了西瓜,撿了芝麻,不然,一件事也成不了。這件事做一點,那件事做一點,就會哪件事也做不成的。
【少年音樂和美術的故事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饑餓的少年勵志故事12-15
適合青少年的睡前故事01-01
白雪少年的讀后感12-08
彈吉他的少年動物故事04-27
斷臂少年楊彬的勵志故事04-13
孝心少年文敏的勵志故事01-12
狼和鹿的故事小學生讀后感12-09
音樂樹的童話故事11-19
音樂詩人李健的故事09-02
獅子和山羊的故事睡前故事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