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1200字(精選10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12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 1
《為奴隸的母親》是柔石優(yōu)秀的短篇之一,作者把筆觸伸向封建社會最野蠻、殘酷的典妻制,暴露了滅絕人倫、摧殘人性的社會弊端,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性和封建道德的虛偽性。作品中的春寶娘是舊中國勞動婦女中最典型的受侮辱者和受損害者。
故事由皮匠因封建地主的剝削破產(chǎn)引起。皮匠自身破產(chǎn),不求勞動尋找出路,卻將苦難轉(zhuǎn)嫁給比自己更弱一層的妻子身上。在妻子毫不知情的狀況下,皮匠將妻子典出給老秀才作為生兒育女的工具。在已經(jīng)去寫典契的的當天才對妻子說“我已經(jīng)將你典出了”,“今天她寫典契去了”。皮匠根本無視妻子的權(quán)利,視妻子為轉(zhuǎn)嫁的衣物,想典就典。而處在封建時期,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春寶娘只是認命,只低低地嘆息:“哎!命苦呀!”卻沒有一點反抗的行動,甚至是反抗的意識。更令人為之唏噓的是,在被典當出門的當天早晨,由于怕孩子的“歌聲”吵醒出奇的安穩(wěn)地睡覺著的丈夫而竟對孩子說:“不要唱,你爸爸被你唱醒了。”在這一刻,春寶娘也還只為孩子和丈夫照想,沒有為自己爭取幸福的意識。
更讓人目不忍視,耳不忍聞的是同為受封建制度壓迫的女人,卻還要去壓迫比自己更低一層的女人!
一些舊婦女,如秀才妻在獲得丈夫“特別寬容”的“人權(quán)”后,只將這些權(quán)利用在爭風吃醋,勾心斗角上,不斷壓迫深受苦難的春寶娘。
“有時,秀才從外面回來,先遇見了她而同她講話,婦人就疑心有什么特別的東西買給她了,非在當晚,將秀才叫到自己房內(nèi)去,狠狠地訓斥一番不可。”老婦人計較秀才對春寶娘的任何一點好,嫉妒春寶娘,卻不曾想到脫離丈夫而去尋找新生活,只是訓斥丈夫,“將家里的許多雜物都堆積在她底身上,同一個女仆那樣”。并且惡意把春寶娘因為身體不適而休息譏諷為母狗裝姨太太“嚕嚕蘇蘇地說了三天”。
秀才妻對黃媽說“兒子,誰沒有養(yǎng)過呀!我也曾懷過一個月孕,不相信由這么難受。而且,此刻的兒子,還在‘閻羅王的簿里’,誰保的定生出來的不是一只癩蛤蟆呢?也等到真的‘鳥兒’從洞中鉆出來看見了,才可以在我底面前耍威風、擺架子,此刻,不過是一塊帶血的貓頭鷹,就這么裝腔,也顯得太早一點!”秀才妻這一番“婉轉(zhuǎn)的冷嘲熱諷,活生生地描繪出了一個尖酸刻薄,只關(guān)心爭風吃醋的封建地主婆的.丑惡形象。更可悲的是,她到底把自己視為丈夫的附屬品,認定自己是只能永遠和丈夫在一起的。
隨著孩子就要出現(xiàn),“老婦人終究也將產(chǎn)婆雇定了,而且在別人面前,竟拿起花布來做嬰兒用的衣服”,孩子出生后,老婦人又“和老祖母那么吩咐著,保護著”,說“夠了。不要弄他哭了”。老婦人與春寶娘的沖突減少,并開始關(guān)心愛護小孩。可這些關(guān)愛并不是發(fā)自真正愛孩子的母愛,只是為了讓孩子適應(yīng)自己。孩子“整天地抓住了他底母親,雖則秀才是比她還愛他,但不喜歡父親;秀才的大妻呢,表面也愛他,似愛她自己今生的兒子一樣,但在嬰兒的大眼睛里,卻看她似陌生人,也有奇怪的不倦的看法”的行為中,最可以看出老婦人愛孩子的動機只不過是為了讓孩子能在春寶娘離開的時候甘心留下而作,只是盡一個封建女人對男人傳宗接代的責任和維護自己的地位。而春寶娘則是對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只有孩子才是她唯一的幸福世界,才是她自由幸福的國度。
死一般的長夜,不僅是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封建制度,更是在長期封建思想影響下的封建腐朽的人所造成的。何止是女人何苦為難女人,更是苦難人何苦為難苦難人。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 2
那是一個殘忍的時代,正如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所說的“吃人”。封建禮教早已滲透到了千萬民眾的骨髓血液里,人們經(jīng)受著它的殘忍毒害卻處于“無我狀態(tài)”,沒有反抗,沒有斗爭,只是默默地忍受,甘心地墮落。
她的丈夫,原本是個勤勞本分的莊稼人,做皮販生意,農(nóng)忙時也幫人做點別的事情補貼家用。,本該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但隨著生活壓力一天天重起來,他變得脾氣暴躁,開始吸煙喝酒,甚至開始賭博。他一天天扭曲,最終淪落成一個只有動物本能的“人”了。作為父親,他竟然可以殘忍的用沸水燙死剛剛出生的親生女兒,這多讓人震驚,虎毒尚且不食子呢!作為丈夫,他居然為了一百元錢放棄一個男人的尊嚴把自己的妻子典出去做別人生兒育女的工具。他的行為真觸目驚心,當初他怎么不將自己結(jié)束在九畝潭邊?
實在沒有辦法,她只能屈辱的聽從丈夫?qū)λ陌才拧C魈炀鸵吡耍墒撬齾s一夜不曾睡。“她先將春寶底幾件破衣服都修補好;春將完了,夏將到了,可是她,連孩子冬天用的破爛棉襖都拿出來,移交給他底父親──實在,他已經(jīng)在床上睡去了。以后,她坐在他底旁邊,想對他說幾句話,可是長夜是遲延著過去,她底話一句也說不出。”她多想在臨走前跟他說說話,可是他卻已經(jīng)睡著,她“大著膽向他叫了幾聲,發(fā)了幾個聽不清楚的聲音,聲音在他底耳外,她也就睡下不說了”。真想到在那樣的情況下他竟然還能睡得安穩(wěn)!
盡管不情愿,她還是來到了秀才家。有了新的環(huán)境,不但沒有新的生活,境況反而變得更差。在老秀才家,她只是一個生兒子的工具。她處處都受到秀才媳婦的刁難和排擠,卻不敢出聲反抗。幸好,在百般欺辱之下,她爭了口氣生下了一個兒子秋寶。這個孩子的名字代表了她對第一個兒子春寶深深的思念。
然而,作為一個母親,她聽到自己的兒子喊自己“嬸嬸”卻無能為力。當然,在這期間秀才也曾表示過要留下她做妾,她甚至也曾這樣想過。“她實在愿意永遠在這新的家里住下去,她想,春寶的`爸爸不是一個長壽的人,他底病一定是在三五年之內(nèi)要將他帶走到不可知的異國里去的,于是,她便要求她底第二個丈夫,將春寶也領(lǐng)過來,這樣,春寶也在她底眼前。”然而上天似乎并不眷顧她這位可憐的婦人,為了給自己的兒子春寶治病,她當?shù)袅诵悴沤o她的首飾,這徹底的激怒了秀才。終于當秋寶兩歲的時候,老秀才和她的契約到期,她又被不留情面地踢出了老秀才家。
回到家,“她昏迷的眼睛還認不清站在前面的,穿著襤褸的衣服,頭發(fā)蓬亂的,身子和三年前一樣的短小,那個八歲的孩子是她的春寶。”“而春寶簡直下的躲進屋子他父親那里去了”。自己的兒子竟然不認識自己,對于一位母親,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讀到這里我似乎想到若干年后的秋寶。他一定也會忘了深愛他的“嬸嬸”,某天在街上擦肩而過會像任何一位公子一樣,淬口唾沫,大罵掃興,嫌棄這樣一個貧苦的女人。
為了這個家,她付出了全部,然而得到的確實丈夫的冷眼相看,兒子不認識自己。我們在哀其不幸的同時更會怒其不爭。
面對這不公平的現(xiàn)實她不曾做過任何反抗,哪怕是憤怒的言辭都不曾表露過半句,看來她早已被那些古舊腐朽的封建禮教及制度馴化的無比溫順了。或許她選擇逆來順受,在當時那種環(huán)境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沉靜而寒冷的死一般長的夜,似無限地拖延著,拖延著……這個長夜是春寶娘抱著春寶睡覺的黑夜;是秋寶娘想念秋寶的黑夜;是充滿階級壓迫與封建禮教的舊中國的象征;是舊中國女性的悲慘命運的指代。這些暗夜中的女性在自己悲慘的命運中徒勞地喘息與哀嘆,終究沒有覓得照亮前路的亮光。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 3
最初我是想將這一部影片定義為“中國古代女性的又一個悲劇”的,但后來想想總覺得不妥,畢竟故事改編自柔石的同名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然該故事發(fā)生的年代既非奴隸制社會,亦非封建制社會,而是中華民國年間。再回顧下《神女》和《一江春水向東流》講述的都是中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現(xiàn)實社會里女性的悲劇形象,而如果用了“古代”一詞,確是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故省略之,曰《為奴隸的母親》——中國女性的又一個悲劇。
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大概分為四幕。第一幕,李秀才一家在當?shù)啬艘粦舸笕思遥欢缘靡蛔迂舱酆笤傥从猩罴易迦藶榇讼敕皆O(shè)法,只為李氏的香火得以傳承,后經(jīng)鄉(xiāng)下一婆婆的推介,識得了嫁給了一窮困農(nóng)民阿祥,且育有一小孩的阿秀。第二幕,農(nóng)民阿祥一家三口家徒四壁,其本人又患有嚴重肺病而無錢醫(yī)治,先前又債臺高筑,催債者頻頻上門逼迫還錢,“窮使人瘋”最終阿祥在婆婆的利益說動下選擇了將其妻阿秀按三年期限“典”給了李秀才一家作“生育工具”。第三幕,阿秀被典給了李秀才一家后身份由最初的“上賓客”到后來“淪為奴才”這一“漸變”的過程。最后一幕,在李家當了兩年多生育工具的阿秀由于不敵李秀才的太太的“心狠手辣”,最終提前從李家被趕回了原來自己的那個家,結(jié)果是丈夫冷落,兒子春寶“不識娘”。
李秀才一家算是地主,而阿祥的一家確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代表。在如此的一個現(xiàn)實的貧富差距里面,金錢與權(quán)勢永遠會使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quán),也正是在那樣的一個年代,“有錢使得鬼推磨”和“錢是萬能的”得以“淋漓盡致地詮釋”——因為有錢,我可以隨意買人家的媳婦;因為沒錢,我不得不將自個的媳婦“典”出去;因為有勢,旁人對你“低三下四”;因為家徒四壁,就連別人家的孩子都看不起你;因為懂的耍心機,你擁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發(fā)言地”;因為你老實,卻淪為了人家的奴隸……
這就是那個年間貧者與富者異樣生存狀況的真實寫照。看不慣富者的“勢利眼”;看不慣窮者的“自甘墮落”;更看不慣窮苦女人似乎與生俱來的“奴性”。
影片中的女主阿秀,原本是一個秀麗、勤快又能干的賢妻良母,最終落得一個“祥林嫂”般的'結(jié)局,能不讓人慨嘆“奴性,毀了一個女人幸福的一生”?
有人說,導致阿秀悲劇形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非僅只有她奴性一方面。
是的,但現(xiàn)實告訴我,恰是她的奴性,造就了她的最后的悲慘命運。
她的奴性體現(xiàn)在哪?
甘愿被“典”。“家里窮,丈夫又患重疾,債臺高筑”等這些可以作為選擇“被典”的理由?她不是很勤快的么?勤勞不是可以致富的么?若是一個積極主義者,或者說她不屈從于“男權(quán)主義”,還甘愿被典嗎?孰不知接受“典”成了最終悲劇的起始點。接受“被典”恰是她的一個奴性體現(xiàn)。
心智未開。她既然已經(jīng)知道自己是“典”到人家作生育工具的,且命運是有意眷顧她的,讓她得以在富人家里的頭一年就成功誕下了一胎男嬰,原本這個時候,隱約意味著她原本窮苦的命運即將要發(fā)生轉(zhuǎn)變。可結(jié)果呢,一心既念著自己那邊的孩子“春寶”,一心又掛著那個雖亦為自己的骨肉,實則不屬于自己的“秋寶”,有人說“骨肉情難舍”這是很正常的呀!孰不知正是這種處境認知的缺乏致使“被人算計”,終落敗。這種“心智不開”不正是奴性的又一體現(xiàn)?
《為奴隸的母親》,母親是偉大的,而如此偉大的母親,命運卻又是凄慘的,這得歸咎于什么?女人所處的那個年代,還有她們固有的奴性。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 4
看完以后覺得心情很沉重,這是第二次有這種感覺,第一次還是看完《熔爐》,可這一次感覺似乎又不一樣,更多的是嘆息。
你說,這樣一個故事,要真正糾結(jié)起來,應(yīng)該該怪誰呢?怪阿祥?怪沈阿婆,還是怪秀才一家,或者干脆怪整個社會?的確,這是一種極其野蠻的陋習,把妻子送出去換錢,用“典”。“典”這個字,用在什么東西上面都可以,唯獨不能是人。
三年之期,八十塊大洋。我不太清楚那到底代表多少錢,但對于這樣一個家徒四壁的家來說,一定是像現(xiàn)在幾十萬一樣的“巨款”了,夠一個家庭用好久好久了。窮人嘛,不就圖個錢嗎?
說的`也對,窮人嘛,除了圖個錢,還能圖什么呢?
柏寒老師和劉子楓老師果真是響當當?shù)睦蠎蚬牵汛蠓蛉撕托悴爬蠣斞莸娜肽救郑媸窍駱O了上世紀的人。相反,我就不太喜歡何琳的扮相,她太漂亮了,漂亮到不像是那個平凡的三十歲的鄉(xiāng)下女人。這部電影里,還有一個另我記憶深刻的人就是黃媽,前期阿秀得寵的時候甚至在私底下說“要記得咱們是姐妹”,后來將阿秀掃地出門的時候有那么不留情面,一絲情分都不講。真是殘忍啊,可這部電影中,誰不殘忍呢?
春寶娘不回家,典給人家做二媽,換回錢來你爹花。
這首順口溜總共響了兩次,一次是阿秀剛走,孩子們圍著春寶唱給春寶聽得,還有一次是阿秀回來唱給阿秀聽得。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的,可這電影里,除了唱著順口溜譏笑著的兒童們,還有軟弱好賭的丈夫阿祥,還有諂媚貪財?shù)纳虬⑵牛有心機深沉的大夫人,還有好色懼內(nèi)的秀才老爺......還有好多人,還有好多面孔。他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可他們卻無一例外的殘忍,殘忍的、對阿秀。
我覺得最殘忍的對話:
阿翔:“你回去有什么用啊,我不是來接你回來的,我是來找你要錢的。”阿秀:“我哪兒來的什么錢吶!”
腦海中映著阿秀美麗蒼白流著淚水的面孔。
卻只能搖搖頭,一聲嘆息。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 5
讀完了柔石先生筆下的這篇《為奴隸的母親》后,我的心情逐漸地變得沉重起來。在那一個腐朽沒落的舊社會,封建制度的壓迫下,使一位本分老實,善良的母親被迫與自己的兒子分開。即使想拒絕卻也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柔石先生的文筆尖銳且無情,深刻又通俗,讓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母親。文中的母親雖然十分疼愛自己的兒子,不舍與春寶分開,但是在那個夫權(quán)當?shù)赖呐f社會,“典妻”現(xiàn)象十分盛行的.社會,這位母親的命運必定是十分悲慘的……
在去秀才家前,春寶媽把春寶破了洞的衣服都補好,對春寶說要好好聽話,以免被他爸爸打,每月都會買糖回來給春寶等等,都體現(xiàn)了離別前母親對春寶無限的關(guān)懷與疼愛。而到了秀才家后,母親對春寶的思念也逐漸加深,即使生下了秋寶,夜晚做夢也會想起春寶,得知春寶患病后,日夜擔憂,到處打聽有關(guān)春寶的消息,打聽不到便吃不下飯等。這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強大以及一位母親思而不得的痛楚。
接著是在秀才家中的生活,雖然說秀才是挺疼愛他的,但是在秀才的正妻表里不一的態(tài)度上,也受了不少的苦,即使是名義上的主人,卻經(jīng)常干了很多下人的活,飽受秀才正妻的冷嘲熱諷,在生下了秋寶后,本以為地位會得到提高,卻無法聽自己的親生兒子叫自己媽媽,只能看著他叫秀才正妻為媽媽,自己為嬸嬸,活生生的是一個地主家的生娃工具,即使是倆個兒子的親生母親,但卻無法行駛自己母親的權(quán)利。而2次的與自己的兒子分離,心中也飽含了許多的折磨,每一次分離的她都是面黃肌瘦,體弱多病。
最后,在自己的苦苦哀求與秀才正妻的嫉妒驅(qū)趕下,秀才終于是把她給拋棄了,結(jié)束這3年的“典妻”交易,而在這最后的離別中,秀才還背著正妻給了秋寶媽幾塊錢,以及前面的秋寶媽把傳家寶給典當后,即使十分生氣卻也沒有過多的責備,讓我覺得秀才對秋寶媽其實是有感情的。倘若秋寶不執(zhí)意離開,我想,秋寶媽的生活或許可以得到更好的改變。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對春寶的思念過深,固執(zhí)的回到了那個丈夫不愛自己,兒子對自己變得陌生的家……
寫到這里,我真的為這位母親的命運感到悲哀與憤懣,為她所處的那個時代感到痛恨。魯迅先生也說過:“私有制度的社會,本來把女人也當作私產(chǎn),當作商品。”“男人是私有主的時候,女人自身也不過是男人的所有品。”而我只希望,在當今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可以跟男性一樣高,不要回到那個封建的舊社會。(經(jīng)慕青)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 6
《為奴隸的母親》公演之后,舞美設(shè)計受到廣泛好評,我想對我的這出戲的舞美設(shè)計構(gòu)想和創(chuàng)作體會作個小結(jié)。
《為奴隸的母親》是濮本信先生根據(jù)柔石同名小說改編的一出黃梅戲。
柔石在這部小說里寫了一個發(fā)生在江南小鎮(zhèn)的典型悲劇故事。他塑造了一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受壓迫、欺凌的春寶娘這個典型的婦女的形象。春寶娘被典后她有兩個家、兩個丈夫、兩個兒女,最后落到有家歸不得,有女愛不得,有子認不得,妻不妻、妾不妾、奴不奴、母不母,半鬼半人的悲慘境地。濮本信先生從黃梅戲藝術(shù)表現(xiàn)規(guī)律出發(fā),在原作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將江南小鎮(zhèn)改為我們安徽天柱山小鎮(zhèn),增加了春寶娘上吊情節(jié),并將男孩春寶改為女孩春寶,春寶娘典給秀才之后春寶被賣做童養(yǎng)媳,重復著她母親的老路。這一典一賣是對原作的重要解讀,把觀眾的同情和關(guān)懷引向受封建倫理壓迫最深重的婦女身上,深刻地揭示出那冥滅人性、桎梏生命的舊中國社會本質(zhì)。滿懷同情地表現(xiàn)春寶娘這個舊時代婦女苦難的命運軌跡。力求在原作的基礎(chǔ)上,再現(xiàn)和擴展原著的理性光輝。
導演對這出戲的總體藝術(shù)構(gòu)想是:大山下的墓穴。引導人們?yōu)閽昝撃寡ǖ膲浩热タ範幦テ床で蠊饷鳎笸ㄟ^這一社會悲劇,充分展現(xiàn)“壓迫與抗掙,毀滅與新生”的主題和盡可能地發(fā)揮“用人性的美好去克服人性弱點”的副主題。通過揭示封建宗族矛盾、階級矛盾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制度對婦女的壓迫的矛盾,把握好這出戲的“社會正悲劇”體裁。
導演對舞臺美術(shù)的要求:他認為舞美對《為奴隸的母親》成功與否關(guān)系重大。簡潔、洗煉、空靈是中國戲曲舞臺藝術(shù)的精神,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崇尚的美學原則,他要求一手伸向傳統(tǒng),一手通達現(xiàn)代。充分運用戲曲藝術(shù)的假定性,努力開掘安徽皖河邊的天柱山區(qū)詩情畫意的秀美與神韻。
導演的這個要求不低。從我過去的工作經(jīng)歷中,我深知在戲劇演出中,舞臺美術(shù)的重要性,除演員以外,一切造型因素都總稱舞臺美術(shù),包括舞臺布景、燈光、服裝、化妝、繪景道具等。它是個紛繁復雜的藝術(shù)綜合體,兼有時間藝術(shù)和空間藝術(shù)的性質(zhì),是四維空間的交錯藝術(shù),具有很強的技術(shù)性和物質(zhì)條件的依賴性。它屬于二度創(chuàng)作,又具有從屬演員表演的性質(zhì),它的功能是:1、通過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塑造人物形象;2、創(chuàng)造和組織戲劇動作空間;3、表現(xiàn)動作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地點;4、創(chuàng)造劇情所需要的情調(diào)和氣氛;5、通過形象創(chuàng)造幫助演員揭示人物內(nèi)心活動和劇本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可以這樣說,在現(xiàn)代戲劇的演出中,舞臺美術(shù)成了決定和左右演出藝術(shù)形式的重要的決定性的因素。要在完成舞臺美術(shù)的功能的同時,達到導演要求的簡潔、洗煉和空靈是很不易的。
我在反復研讀劇本的同時,結(jié)合導演的要求,開始設(shè)計構(gòu)思。《為奴隸的母親》七場戲四個場景,兩個家庭,一貧一富,都是室內(nèi)場景。如何在故事發(fā)生雷同的.場景中,充分展現(xiàn)它們的共性和個性,如何運用舞美的符號來表現(xiàn)時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如何把時代元素和地域特色的元素融入不變的場景中。我沿著這個思路,求索了徽派建筑元素,我找出了一些具有象征的物體,如它的廊柱,廊柱上的木雕獅子,那些萬字圖案的門窗,放大它,突出它,以達到虛實結(jié)合,現(xiàn)實與浪漫結(jié)合,舞美與表演結(jié)合,來充分體現(xiàn)“寫意傳神,敘事抒情。”的藝術(shù)意境。
為了讓觀眾一走進劇場,就開始進入歷史的時空,走進《為奴隸的母親》這出戲的氛圍環(huán)境,我在暗藍色間有一點蠟染圖案的大幕上,呈現(xiàn)一張泛黃了的,又揉縐了的捺了一個血紅手羅印的巨型典契。黃契上書寫著劇名《為奴隸的母親》,給了觀眾一個強烈的視覺沖擊,不覺間就穿越了時空,走到了民國初年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舊中國。那紙典契,詩意地概括了春寶娘悲慘的一生。
全劇七場四個場景,實則故事只是開展在春寶娘家和秀才家這兩個家庭中的三個場景中,但要演繹出這個悲劇的軌跡和春寶娘的悲劇命運,場景決不能雷同。戲曲是我們東方獨有的藝術(shù),這臺舞美的符號應(yīng)該是東方的。我們東方藝術(shù)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很難說清,但有一點是很明白的,我們東方藝術(shù)即是意象的,又是具象的。比如我們的國畫的留白,意到筆可不到,但讀者能從中讀到很多,看似簡單,內(nèi)含豐蘊。我在舞臺上置有兩個家庭場景的框架:第一場和最后一場是春寶娘的家,二、三、四、五、六場都在秀才家的前廳和內(nèi)室。大幕一拉開,就把觀眾帶進悠遠的天柱山小鎮(zhèn),皖水在天柱山下緩緩流過,在淡藍的光影映襯下,遠山蒙蒙,遠水悠悠,有如米元章的一幅山水長卷。近景是徽派民居的框架,馬頭墻,沉重的木頭梁柱。這些具象的東西在不同色彩燈光的照射下變化著,營造出豐富的環(huán)境氛圍,是具象的東西在不同色彩燈光的照射下變化著,營造出豐富的環(huán)境氛圍,是具象的又是意象的。第二場是秀才家的廳堂。我在設(shè)計這個場景時,在框架上吊了一根斷柱,暗寓這家斷子無后。在左側(cè)的兩個梁柱上,雕有兩個倒掛在正在玩著繡球的獅子,在兩束紅光照射下,更加突出了獅子的得意和傲慢的神情,寓意春寶娘典進這個家來就是獅口的玩物,暗示這個女人從此墮入了被欺凌被蹂躪的深淵。在這個場景中,我著意彰顯地域特色,雕梁畫棟,萬字花窗,暗藍色的光影襯托徽派建筑的濃郁特色。在秀才家內(nèi)室的一個場景中,那些雕花門窗,房檐下的木雕圖案,我不是利用照片來制作,而是用筆一筆筆畫出來的圖案,畫好后又揉縐再掃描,運用天井照下來的深藍色光,不但有浮雕的效果和實感的美,還有水印木刻美的效果。
在這出戲的全部的場景中,我以意象和具象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充分展現(xiàn)了濃厚的地域特色,達到了虛實結(jié)合,現(xiàn)實與浪漫結(jié)合,舞美與表演結(jié)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jié)合的美的效果,也許就因為這個,得到了觀者的好評和導演的贊許。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 7
好看的電影,我總是看兩次,這不,又是老電影了,好像N久之前,這看過。那時,看還小,只是覺得主人公可憐巴巴的。
又逢暗色的背景,很老很土的房子,我想說的是主人公的房子確實是泥土做的。用他們的話說,好人家,地主家們才住得了磚瓦房。靠海,窮人可能以打漁為生吧,至于那些人,我不知,因為整個故事至終,都沒有看看到他們是以什么為收入的,只看到,他們用錢施舍人時,就從衣袖子拿出幾個大洋來。大院子,樓上樓下,兩個大窗戶。弄堂,土墻,破門,沒窗因為沒有樓。很多畫面都是構(gòu)成了顯眼的對比。唯一相同的`是,都是灰色的,一層照著。那會兒看時,記得好像不知道結(jié)局是怎么個,想啊,今天勢必要看完再睡覺了,人物不多,什么什么媽兩個,太太,老爺,阿祥。
還有主人公了。我不打出她的名字來,因為劇中,除了阿祥,其他人都是沒有名字的,我不明白導演這樣安排的用意,難道是為了顧憐一下這個可憐的可憐蟲嗎?那成了上帝,因為只有上帝才會去憐憫這種蟲子。聽到“典”字,首先想到的是,就是因為經(jīng)濟緊張而把東西給賣了,不過,這里說到原來可以把妻子可以典了。為期還兩年,那個什么什么媽說,窮人家,就想著有大洋就成。在有得利用之前,對她吃好的穿好的,用完了,就當做牛馬來使,因為用完了,沒有價值了。呵呵,主人公呢,說,那讓我回去吧。
回到那個暗色的弄堂,兒子不認了,因為三年了。可憐的人,跪在門檻上“我是你娘啊,親娘啊”。回答她的是只是雙無神的眼睛,然后跑掉了。然后結(jié)束了,就這樣結(jié)束了。我還想不通呢,我以為還會有些內(nèi)容呢,可是接下來出來的就是演員表了,也沒有結(jié)尾曲。是的,再接下去講些什么好呢,也沒有什么可以講的啊,窮人過窮人生活,富人抱著難得來的兒子,樂著笑著,“來,叫娘,娘生你不容易哦。”就這樣而已罷了。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 8
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每一個被束縛的奴隸都可以憑借他自己的手掙脫他的鎖鏈。”有形的鎖鏈容易被打開,可是無形的枷鎖一旦將你捆住,你便會深陷自己所構(gòu)造的囹圄之中,感覺到的是一種壓迫,一種被奴隸的痛苦,卻無法掙脫。
黑暗的社會,慘淡的人生
在讀完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的時候,內(nèi)心始終被小說中悲劇式的人物和悲劇式的結(jié)局所牽動,讓我在感覺到悲痛傷感的時候,也有一種悲憫、嘆息的感覺,讓我不由得慨嘆當時那種腐朽沒落而又殘酷黑暗的社會扼殺了多少人的希望,造成了多少人的悲哀。
在小說的開頭,曾經(jīng)提到過春寶娘的丈夫皮販子。他勤勞樸實,每天除去做自己的皮貨生意,還在空閑的時候做一些農(nóng)活,并且做得十分賣力,“假如有五個人同在一個水田內(nèi),他們一定叫他站在第一個做標準”。然而當時黑暗的社會總是殘酷的,辛勤的勞動卻沒有使他有多少財富的積累,境遇反而一天天變壞。后來,他逐漸因貧窮而變得墮落,變得兇狠,變得殘暴。迫于生存,他竟然親手用開水燙死了自己剛剛生下不久的女兒。最后甚至被逼無奈,將自己的妻子——春寶娘,用一百元典當了出去。作為一個原本老實本分的農(nóng)民,他勤勤懇懇地做事,卻依然使自己的境遇逐漸困頓下去,而與此相對比的是秀才家,他們這些人每日呆在家中,卻依然有萬貫家財。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生活在其中的人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不公正待遇,是造成這一故事悲劇的根源,也是春寶媽被“奴隸”的根源。
回眸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歷史,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較地下,作為“夫權(quán)”社會下男性的附庸品,女性甚至被當做一個物品,一種可以買賣的物件,一件只為傳宗接代的工具。就像小說中的春寶娘,她沒有獨立和自由,作為一個奴隸在皮販子和秀才間來回買賣。或許,他們對她也有過愛,可是這種愛更多的是一種占有,把她所做的一切(包括傳宗接代)都看做是一種理所當然。對于當時這樣的一種封建社會不由得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曾經(jīng)在他的'第一本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里提到的那樣:“我翻開歷史一查…每一頁都寫著‘仁義道德’…仔細看了半夜…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正如有人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母親一旦失去了母愛的權(quán)利,母愛便成為造成母親靈魂創(chuàng)傷的直接因素,而這種因素的產(chǎn)生,歸根結(jié)底在于造成她奴隸地位的那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春寶娘如同這個社會制度的不幸犧牲品,她的心逐漸在這種環(huán)境下被羈絆、被鎖住。
不幸的命運,不爭的性格
如果說當時那種黑暗的社會就猶如一塊沉重的幕布籠罩在整個中國上空,但至少我們還有雙手可以讓我們一起掀起這塊幕布,去追尋光明。但可悲的是,有些人沉浸于黑暗中太久了,卻反而失去了追尋光明的能力。或許世界上最悲哀便是有些原本可以做到的事,卻沒有做到;原本可以讓自己自救的行為卻沒有讓自己得到救贖。
主人公悲劇式的命運說明麻木、自小的綱常理論已經(jīng)使他們在潛意識里被物化了。如果一個人自己甘愿被無形的枷鎖束縛,甘愿將自己關(guān)閉在一個自我構(gòu)建的牢獄中,那么他自己只能成為一個可悲的奴隸。小說中的母親善良、溫順,可是卻缺乏一種敢于抗爭的精神。當她被自己的丈夫看作一件物品,看作一個奴隸,把她賣給秀才家時,盡管她內(nèi)心痛苦、不愿,可是她只是默默地、發(fā)癡似地,帶著顫音小心翼翼地問了幾句,就對丈夫的要求順從了,卻沒有一句反抗的話。甚至當她生下的第二個孩子因為是女嬰,被丈夫用熱水活活燙死,她也不敢有多少怨言,只是“剜了心一般地昏過去了”。
也許,我們會說是春寶娘太善良了,然而這善良的背后,是一種甘愿忍受痛苦的心酸,()是一種甘愿屈從于當時封建制度的妥協(xié)。可是我不禁在想,她為什么不去大膽地沖破這一切,為自己的權(quán)力去進行一次抗爭,卻甘愿做一個心靈被束縛的奴隸呢?
這是一個被中國傳統(tǒng)封建觀念和自身思想所束縛的母親,她就像一個身上背負者沉重鎖鏈的奴隸,終將在勞苦中耗盡自己的心力,默默地死去。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當積極地走出內(nèi)心中的那個囹圄,勇敢地去追尋自由與獨立的天堂,就像羅曼?羅蘭說過的那樣:“多快樂呵,獨立不羈,完全自主!多快樂呵,擺脫了他人的束縛,擺脫了往事的糾纏,擺脫所愛所憎的面目的騷擾!多快樂呵,生活而不為生活所俘虜,做著自己的主人!”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 9
《為奴隸的母親》是早期革命作家之一柔石先生的作品,這部經(jīng)典短篇小說是柔石先生去世前一年完成的,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本書是舊社會女性生活的真實寫照,是中華民族不堪回憶的血淚史上最慘痛的寫照。
故事主人公是一個勤勞、溫良、吃苦耐勞的母親。她的丈夫原本也是一個勤勞肯干的人,但即便如此,卻無法養(yǎng)活一家三口。漸漸的,他染上了惡習,抽煙酗酒又賭錢。為了還債,主人公春寶娘典給了一個秀才。秀才五十有幾卻沒能與他的妻子生兒育女,于是典當來春寶娘為自己傳宗接代。春寶娘撇下還在吃奶的春寶來到秀才家,開始秀才的妻子對她還好,后來隨著秀才對她產(chǎn)生了感情,秀才妻子開始把她當個買來的奴隸,甚至奴隸也不如。一年后,她為秀才生下一個兒子名秋寶,秀才妻子不允許孩子叫她娘,只讓秋寶叫她“嬸嬸”。很快秋寶周歲時,秀才大宴賓客,她得知了春寶病重的消息。她的前夫來找她要錢,吝嗇的秀才只借給她五塊錢,在這個大喜的日子,她連哭都不能。
待三年典期滿了,秀才妻子將她趕了出去。忍著母子分離之痛,她踏上了回家的'路。而當她到家時,春寶已成了半大孩子,完全不認識她,她想要去擁抱春寶,春寶卻躲開了。她也曾留戀過秀才家的生活,甚至有機會一輩子不回到原來的家,但又怎能放的下春寶。同樣當她離開秀才家,也就意味著無法再看著秋寶長大。
我開始閱讀時,很難理解典妻這種行為。直到我曾有一次看到莫言的《母親》中,一群孩子為了一口吃的學狗叫。在那種黑暗的舊社會中,人性的最低標準僅是活著。不止一個春寶娘,舊社會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不斷重復上演。好在有像柔石這樣的革命作家把歷史記錄下來,愿意為中華開辟一種從未有過的時代,我們才有今天。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 10
《狂人日記》里“吃人”的故事,已經(jīng)讓我震撼。又讀《為奴隸的母親》,對于“吃人”的封建禮教,我似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封建禮教是“吃人”的元兇,而這個封建禮教是一個抓不著又似乎能感覺到得東西,它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而是一種制度,一種以男權(quán)為主導的社會制度。
悲傷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往往讓我們不得不低頭。而這篇小說似乎就有這種懾人的力量,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奴隸制社會的殘酷與悲哀。
這篇文章是具體的實例,它描寫了一個以民國初年的農(nóng)村悲劇故事。丈夫染上賭博酗酒等惡習,兒子春寶又久病不愈,無奈之下,丈夫以一百塊大洋將妻子出典給渴望能生一個兒子的老秀才。三年中,妻給老秀才生下了兒子秋寶,秀才大娘子不容典妻的存在,三年期滿后,妻不得不離開秋寶回家。當她回到依然難改惡習的丈夫身邊時,典妻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春寶已經(jīng)奄奄一息……
一個臨產(chǎn)的農(nóng)村女人,在家里產(chǎn)下一女嬰,還沒來得及抱女兒一下,那個“呱嗒呱嗒”叫聲很重的女嬰就被她的親生父親親手放進了裝滿沸水的桶里,看到這里我有些不敢相信,覺得很費解,內(nèi)心有著說不來的悲涼。而這篇小說處處似刀,稀薄而又鋒利,在生活的暗處伸出來,上面寫著慘淡的血和血的真實,這里的血有女嬰的真實的血,也有母親精神上碎裂后滴下的無聲的血,每流一滴,都是痛的。
婦人是一個既可憐又可悲的角色。三年前,她的丈夫?qū)⒈瘧K的抉擇擺在她面前:去不去?三年后,又一個問題擺在她面前:回不回?抉擇歸抉擇,問題歸問題,其實不管是被丈夫典出還是被秀才的妻子踢出,都是由不得她來作主,從始至終她僅僅是一個奴隸,一個生兒育女的工具,她的'價值可以用一百元來衡量。母愛是婦女的天性和權(quán)利,但她卻被折傷了天性,被剝奪了權(quán)利,無論哪個時期,她都生活在矛盾中,生活在“不情愿”中,命運似乎也處處與她作對。這所有的一切都導致她的內(nèi)心極為痛苦,但是她也只是一味地忍讓,一味地謹小慎微,沒有作半點的反抗,這不得不讓我們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覺,這也就是所謂性格決定命運也!
但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這樣一個性格軟弱的婦人又如何能不被命運擺弄呢?她有反抗的能力嗎?在很大的程度上,又是什么造成她這樣的性格呢?一個從舊社會一路走來被剝奪受教育權(quán)利的婦女,蒙昧無知,在她的思想里,只有三從四德,她又拿什么去跟命運抗爭?
婦人的悲劇,是對其自身命運的習以為常,欲有所動,又無從表述。小說的悲也就悲在這里,這是一個妻子的悲劇,這是一個母親的悲劇,這更是一個女性的悲劇。而造成婦人這樣命運的典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封建社會下閉塞農(nóng)村傳宗接代的封建觀念,封建的宗法制使女性淪為了傳宗接代的工具,反映了封建社會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在男性中心社會里,女人會被擠壓到這樣的邊緣地帶的,這樣被踐踏的境遇,就不難理解了。
靜靜地沉思,我們真的應(yīng)該為自己生存在這個平等、自由、民主的社會而感到幸福,在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里,我們可以和男性平分秋色,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拋開物質(zhì)來講精神,我們可以非常有尊嚴地去愛與被愛,我們的命運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受任何人支配。
“為奴隸的母親”,這是一個命運悲劇,這是一個性格悲劇,這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我們應(yīng)該通過那個時代的悲劇來提醒這個時代的幸福,從而塑造人格魅力來主宰自己的命運。
【讀柔石《為奴隸母親》有感】相關(guān)文章:
奴隸11-10
春·柔06-30
春·柔09-09
柔水06-28
柔水09-23
從“奴隸”到“將軍”08-03
剛與柔作文04-29
柔開頭的詩句01-07
奴隸?努力!征服生活!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