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米隆老爹》有感400字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米隆老爹》有感4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米隆老爹》有感 1
和平是整個人類家族中每個人都希望的,是在戰爭來臨前每個人做的禱告,失去和平的土地上到處都是戰火彌漫,硝煙遍布了那里的每一寸土壤,同時老百姓在侵略者一陣狂轟濫炸后流離失所,自己的親人也死于這每個人都不希望的戰爭中。
這個主人公米隆老爹,也是因為戰爭才失去他的'至親至愛的小兒子,這讓他悲痛欲絕,于是當普魯士人士兵住進他家里時,他故意裝得對侵略者俯首帖耳、殷勤謙恭、照顧得十分周道,為的就是給他的小兒子報仇雪恨,他一共殺了十六個士兵,殺完后,普魯士人查出來是米隆老爹殺害的,最終米隆老爹還是死于侵略者普魯士人的槍口下,請問難道米隆老爹這樣的一個例子,還不能將那些士兵的良心發現嗎?這樣的一個例子不足以使人悲憤嗎?
戰爭,是人人深惡痛絕的,它曾經把整個城市血洗一遍,在我們五千年的歷史上,哪一次兩國交戰不是損失慘重呢?1937年到1945年這8年的時間里,這樣的例子還不少見嗎?南京大屠殺,淮海一戰……試問多少士兵死于戰爭?而后來,留給他們親人的最終還是悲痛、痛苦。
人類啊,戰爭帶來的損失是慘重的,帶來的悲傷和痛苦是無限的,帶來的喜悅卻絲毫沒有,請珍惜和平吧!別再發動戰爭?
讀《米隆老爹》有感 2
他高昂著頭,接受審判。不要求憐憫,不需要寬容,法國一個普通鄉村的普通農民——米隆老爹,展現出了他的血性、剛強,以及殘忍。
戰爭,對于像他一樣的普通人來說,起初并沒有刻骨銘心的概念。作為一個淪陷區的農民,他不愿、也不能憑個人之力,改變戰爭的結果。他同所有普通人一樣,擔憂的只是個人的利益,而非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只是,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的心中的某一個角落,懷著對占領他們村莊的敵人——普魯士人的刻骨仇恨。因為,他的兒子和他的父親,就死于這場即將被載入史冊的普法戰爭。
一天晚上,或許是命運的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上天給了他一個復仇的機會。他抓住了——也抓住了死神。
他將意想不到的夢魘帶給了12個普魯士士兵。這12個可憐的人啊,才以為自己逃脫了戰爭與死亡的'陰霾,卻不料折翼于一個農民之手。若說無辜,他們豈不也遭了飛來遭禍?他們替整個民族、甚至是替這場戰爭負罪。這不是他們能夠承擔的。于是,他們死了。
“兩個對十二個。我們兩清了。”這是米隆老爹死前的話。相信很多人讀到這里,內心會情不自禁地叫起好來吧?畢竟,在戰爭中的居民,又有幾個能像他一樣,依舊挺直了脊梁,去倡導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不禁開始佩服莫泊桑了。他營造了一個美好的、引誘讀者沉迷的假象。
讀者心中都希望著,米隆老爹的確是一個肩負民族大義的普通的英雄。
可惜,他不是。
他只是一個痛失老父和愛子的普通人,選擇了一種極端的發泄和復仇方式,他不幸與戰爭糾纏在了一起。如此這般,他成了“英雄”。試想,如果米隆老爹不是法國人,而是普魯士農村的農民,因為血海深仇而殺害了12個法國士兵,這整篇小說也全部換一個視角——完全站在普魯士士兵的立場,那么,我們讀者會站在哪一邊呢?
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處了。
總之,看完《米隆老爹》,心中緩緩浮上的,除了對作者的敬佩,還有一絲隱隱然的同情和憐憫。只不過,一部分賦與了米隆老爹,另一半卻給了那12個士兵。
可再細細一想,作者想要引導我們去思考,莫非正是這樣一種矛盾與莫名——這世上沒有對和錯,受害者一轉眼間就成了殺人犯,而侵略者也會成為死去的普通人。
這,或許就是這篇小說所帶給我們的啟示吧!
【讀《米隆老爹》有感】相關文章:
老爹做的事總是對的09-16
讀《米歐,我的米歐》后的感受10-01
讀《細米》有感04-28
《米米的陽光》讀后感10-12
讀《米小圈上學記》有感12-28
我與老爹的日常高一敘事作文09-25
游隆山07-14
米米的噩夢08-15
米歐我的米歐讀后感10-09
讀《普羅米修斯》有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