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師工作室研討課有感
高效課堂通俗點兒解釋,就是耗時少,效率高的課堂。
教師們怎樣理解課堂教學的高效呢?我想以剛剛聽過的小學一年級的一節語文課為例。
上課的老師一手抓識字教學,一手抓閱讀理解,一邊設計活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一邊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理解感受能力。
課堂滿滿地進行著,靠著老師精湛的教學技藝,孩子的學習狀態良好,認認真真地完成了四十分鐘的學習。
到了評課的環節,優點說足之后,大家開始提問題與建議。
教師一:一年級的孩子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很關鍵,老師雖然讓學生讀了,但指導得應再細致一些,學生體會文章就會更深刻。
教師二:一年級識字教學應體現漢字的文化,如有些字是怎么從古文字演變過來的,最好找出幾個進行示范講解。
教師三:語言訓練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有些詞語應重點指出來,讓學生理解意思,并能用上詞語說幾句話。
教師四:閱讀方法的指導是培養孩子學會閱讀的主要途徑,應在課堂中有機地滲透。
教師五、教師六……
每位評課教師說得都有道理,就像一個美麗的新娘,大家盡情地精心打扮她,使她更加光彩照人。
課堂教學畢竟不是慶典,它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們欣賞場面的熱烈與繁華,而是讓孩子們需要細細地咀嚼與品味學習中得來的精神盛宴。
都是營養,都是精華,而孩子們稚嫩的“消化系統”非常有限,能否吸收難以保證。
有了那么多的添加,就有了高密度的課堂 ;有了高密度的課堂,就自然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愛因斯坦曾說,負擔過重,必然造成人的膚淺。
如此說來,我們追求的'高效又在哪里呢?
不是所有的課程的目標都需要在一節課中全部體現的,無論我們具有怎樣發展的眼光,也不能違背了孩子們自然的認知規律與年齡特點。
我想高效課堂的前提應是保持學生對于學習持久的熱情與興趣。有重點地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是高效課堂的根本。切莫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