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讀《要思考,不要死記》有感
讀這個建議中,有一個例子:法語教師交給學生的一條法語規則,每堂課提問的時候總是班里那幾個“最好”的學生能夠記住,而其他的學生總也背不會。幾堂課后,這個教師已經沒有時間再回頭搞“教過的東西”了,他開始講新教材,而關于那條“教過的”規則。
為什么學生對于這條法語規則這么難記憶呢?作者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究和思考。歸根結底,我認為有兩點,一是記憶的目的性太強;二是,對于抽象理論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不夠透徹。
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會學生理解記憶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如何進行理解記憶呢?
第一就是,在提出概念前,要鼓勵學生思考關于這個概念的具體事實,當然,不要明確提出這個概念,讓學生在具體事實和實例中感受比較,自己總結出關于這個概念的某些特點。
第二,在總結過知識概念后,重新加強理解總結,引導對抽象概念的實際利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導記憶,而不是發出口令令其死記,而是在無形中在沒有記憶目的影響下,是學生充分記識。
第三,就是在之后的學習中偶爾提起,防止遺忘。在日常地理教學中,我非常注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令其結合身邊的事例加強對地理現象的認識以,以及對地理人文知識的理解運用,有必要時候結合板書圖畫讓學生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在學習對山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時候,對于山區的孩子來說身邊的例子是很多的,因此我引導他們對自己家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進行認識,從中總結出關于山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如何保護資源。
所有的知識和概念重在理解,理解后記憶,記憶后運用,運用中再加深理解和記憶,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注意方法的運用,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令其快樂的學習。
【初中讀《要思考,不要死記》有感】相關文章:
讀《思考的方法》有感07-22
讀《不要輕易責備》有感12-25
讀《不要小瞧勇氣》有感08-01
讀《不要輕易責備》有感12-25
讀《思考與成功》有感范文05-30
讀《思考-人類的翅膀》有感04-30
讀《思考中醫》有感12-10
讀《之愛思考的徐光啟》有感01-17
讀《思考人類的翅膀》有感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