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六年級范文
海倫·凱勒憑借著自己那頑強的毅力,鑄就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每一個人的人生詞典上難免會常常出現“失敗”一詞,但是翻過了這一頁便是成功。下面是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六年級范文,歡迎參考閱讀!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六年級范文1
沙利文老師利用體驗法來教海倫說話。一次,她們路過水井房時,沙利文老師一只手把海倫的手放在水管口上,另一只手在海倫的手上拼寫了“水”這個單詞,海倫猛然醒悟,原來水就是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呀!她心里十分驚訝。在沙利文老師的精心指導和教導下,海倫學會拼寫了泥土、種子等許多單詞,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漸漸的,海倫又學會了摸盲文,有時甚至連手指都被磨破了。
沙利文老師心疼地把海倫的手指一一包扎起來。就這樣,海倫學會了用手指“說話”。海倫的父母又為她請來了盲啞學校的薩勒老師。薩勒發音時,要海倫用手判斷嘴唇和舌頭的發音,這種學法雖然困難,但仍然難不倒海倫,她一直在堅持、堅持……最終,海倫說話的能力和別人差不多了,而她還不忘為殘疾人服務。
海倫四處演講,讓世界人民知道:殘疾人也有愛,我們要把愛灑滿人間!海倫把自己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在了殘疾人身上,她這種舍己為人、無私奉獻、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世人心中!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六年級范文2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校四年級組舉辦的“小手拉大手,同讀一本書’’的活動中,我就讀了一本既真實,又感人至深的書——海倫- 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并從中受益匪淺。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在她一歲多時,因發高燒使它喪失了聽力和視力。但是海倫并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做出了人生中最艱難的選擇——讀書。
在海倫六歲時,莎莉文老師來到她家里,教她學習,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和教育下,海倫學會了用手“聽話”和用嘴說話,并以驚人的毅力掌握了五種語言。
在海倫上高中時,經常遇到一些較難的文章,但她從不輕易放過。在其他同學玩的時候,她卻一個人坐在角落里,認真地摸索著每一個字,直到弄懂為止。看不見、聽不見的她,犧牲了自己多少玩的時間呀!這難道對于貪玩的我們來說不值得學習嗎?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在黑暗和寂靜中生活了那么多年的人,竟然考上了哈佛大學!
在海倫八十歲時,有人勸她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了,可她卻說:“不,我不能停下來。”海倫說到做到,她一直沒有停下來。直到一九六七年她八十七歲時,才安享晚年。在這一年里,海倫-凱勒——這位在黑暗中度過了八十八個春秋的偉大女性,將永不磨滅的光和熱留給了下一代,平靜的離開了她摯愛的世界。
讀完了海倫·凱勒的故事,我的心被深深的觸動了。海倫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自強不息的一生。雖然它是一名殘疾人,但她那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使她成了著名的文學家。
我要從現在開始,學習海倫女士,學習她那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沿著人生的階梯,一步一個腳印的向上攀登,攀上人生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