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學生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600字
導語:世界是很美好的,一切有著自己的奇妙之處,即使是黑暗也是如此,只要學會無論處于什么樣的環境都一定要不斷努力,都要學會滿足。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最近我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讓我深受啟發,它仿佛就是我的人生導師,指引著我不斷前進。當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當我選擇逃避問題時,海倫凱勒一生輝煌的事跡便會浮現在我眼前。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能像海倫·凱勒勇于克服困難的,卻廖廖無幾。首先,她是一個盲聾啞人,也是我們所稱的殘疾人,但卻能像平常人一樣生活學習。其次,她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在哈佛大學的學業,所有的人都對這個女孩嘖嘖稱奇。人們可能會這樣想,她也許會在畢業后找份輕松的工作,結婚生子,草草了卻一生?也許帶著“殘疾人”的招牌,欣然接受別人的施舍,安逸享樂。可她并沒有,而是全身心地投入盲聾啞兒童教育事業當中,到全國演講,為他們做出重大的貢獻!
還記得大仲馬的書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他終從槍林彈雨中站了起來,撫摸著流血的身體仰天大笑:‘感謝上帝讓我能實實在在地感受痛苦。痛苦真好,它告訴我,我還活著,還擁有生命和希望。’”
許多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是什么力量支撐著她走下這黑暗的道路?我想,正是她憧憬光明。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雖不能說,聽,看,但這些缺點卻成為她的優勢。便脫離時間的喧囂,以觸覺、嗅覺等感官接觸世界,而看到別人所不能發現的東西,即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因此,我們也不必要為自己的缺陷而傷心氣餒,有時,它往往會成為你的優點,充分利用,便能達到別人所不能的高度。
是的,我們所感到的只是痛苦,而海倫凱勒面對的卻是無窮無盡的黑暗,她終于憑著自己的努力找到光明的前途,而肢體健全的我們呢?我們也應該像海倫凱勒一樣,克服恐怖的深淵,尋求光明!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知道了:光明是多么重要,如果沒有光明,生活將是一片黑暗。
主人公海倫.凱勒在一次發燒后失去了聽覺和視覺,從此,她的生活便是一片黑暗。后來,一位名叫莎莉文的人來當她的老師。莎莉文老師帶海倫到處去演講,直到1893年,海倫才開始系統的學習。海倫為了進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1896年10月,她考入了劍橋女子中學。可是,就在這年夏天,她慈愛的父親去世了,海倫悲痛萬分,好長一段時間,她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劍橋女子中學沒有教育盲、聾、啞的學生,所以講課速度很快,海倫就像在聽天書一樣,還好有莎莉文老師的幫助,她把老師說的都記下來,總是認認真真地輔導海倫。在自習課上,莎莉文老師會幫海倫查生字。在莎莉文老師的指導下,海倫的學習沒有絲毫松懈。因為全校只有海倫是又盲又聾的人,所以海倫的德語老師葛洛小姐和校長吉爾曼先生特別照顧她,葛洛小姐拼字像念詩一樣慢,還附加手語。海倫的`學習越來越好了。1897年6月29日至7月3日是大考的日子,通過海倫的認真學習,所有的課程都通過了,德語和英語還得了“優”。
海倫想如果給她三天光明,哪怕只有三天也好。第一天,她第一個想看到的就是莎莉文老師,因為是莎莉文老師打開了海倫心靈的眼睛。第二天,海倫會比太陽早起,去看日出,去看那黑夜變成白天的偉大奇跡。第三天,她要去紐約城看莊嚴的教堂等所有的城樓,還要登上帝國大廈,向下望……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體會到:我要像海倫一樣具有無與倫比的毅力、努力、堅強、愛心……當我陷入困境時,以為沒希望的時候,要像海倫那樣認真、努力去克服困難,一直到解決問題為止;當我覺得無聊時,可以像海倫一樣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當我和別人產生矛盾時,海倫告訴我,友誼是多么重要,沒有友誼就會十分孤單;當我伸出雙手幫助別人時,我知道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要學習海倫有愛心的精神,同時也要具有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