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夏天很熱的成語
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gè)整體來應(yīng)用的。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形容夏天很熱的成語,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吳 牛 喘 月
吳牛:指產(chǎn)于江淮間的水牛。吳牛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天氣多炎暑,水牛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故臥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形容天氣酷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fēng),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shí)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太平御覽》卷四引《風(fēng)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于日,見月怖喘矣。”
火 傘 高 張
張:展開;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酷烈。形容夏天烈日當(dāng)空,十分炎熱。
出自唐·韓愈《游青龍寺贈(zèng)崔太補(bǔ)闕》詩:“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流 金 鑠 石
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氣炎熱。
《楚辭·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王逸 注:“鑠,銷也;言東方有扶桑之木,十日并在其上,以次更行,其熱酷烈,金石堅(jiān)剛,皆為銷釋也。”
五 黃 六 月
五黃六月,亦作“ 五荒六月 ”,指陰歷五、六月間天氣最炎熱的時(shí)候。五谷成熟,農(nóng)事正忙的時(shí)節(jié)。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二七回:“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
椅 席 炙 手
椅子和席子摸起來都燙手,形容天氣炎熱。
炎 天 暑 月
指炎熱的夏天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這八句詩題著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孫在涼亭上水閣中浸著浮瓜沉李,調(diào)冰雪藉避暑,尚兀自嫌熱。”
中國民間把出梅后到入伏前的那些日子叫“炎天”。
季 月 煩 暑
悶熱;暑熱。《南史·梁武陵王紀(jì)傳》:“季月煩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棄疾 《御街行》詞:“好風(fēng)催雨過山來,吹盡一簾煩暑。” 明 楊慎 《漁家傲》詞:“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云鄉(xiāng)里無煩暑。” 鄭澤 《夏夜作》詩:“煩暑不我蒸,靈宮自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