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累綬若成語解釋
發音:yìn léi shu ru
簡拼:ylsr
類型:中性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居高位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佞幸傳·石顯》:“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綬若若邪!”
解釋:印累綬若:形容官吏身兼數職,聲勢顯赫。
示例:然則印累綬若之徒,其必嬌尾厲角。
東漢·班固《漢書·佞幸傳·石顯》節選譯文
當時,正趕上元帝生病,無法親理朝政,正熱衷于音樂,因為石顯久操此職,在宮中沒有外界關系,精神專注值得信賴,于是元帝把各種政務都委之于石顯。政事不論大小,都根據石顯的話決定;石顯的尊貴和受到的寵信權傾朝廷,百官都恭敬地事奉著石顯。石顯為人機靈聰明,能夠體會到皇帝心思,極其狡詐,常用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暗中打擊別人,一點小事,他就治人以嚴法。初元年間,前將軍蕭望之和光祿大夫周堪、宗正劉更生都擔任給事中。蕭望之領尚書事,知道石顯專權奸邪,陳述其意見說:“尚書是百官的根本,國家政權的關鍵,應該讓公正通明的人擔任此職。武帝日夜游宴于后宮,所以重用宦官,這不符合舊的規定。不應該讓宦官擔任中書之職,響應古代禮制,不能讓刑余之人接近皇帝。”元帝沒有采納蕭望之的建議,因此蕭望之惹得石顯非常惱怒。后來蕭望之等人都遭到石顯的迫害,蕭望之被逼自殺而死,周堪、劉更生被廢官禁錮,不再任用,有關這些內容見于《望之傳》。后來太中大夫張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陳咸、待韶賈捐之等人都密上奏章,常在被皇帝召見時,揭發石顯的短處。石顯派人打探其事,定其罪過,京房、買捐之被棄市,張猛自殺于公車署內,陳咸一人抵罪,被剃去頭發,服城旦之刑。后來鄭地長官蘇建得到石顯私信把它上奏給皇帝,石顯后來便以別的理由判其死罪。從此以后,公卿以下的`大臣官員都非常害怕石顯,不敢輕舉妄動。
石顯又和中書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結成黨羽,那些依附于他們的人都可以獲得高官顯位。民間流傳的歌唱道:“牢梁呀石顯呀,都是五鹿充宗家的常客呀!在他們手中的官印是多么多!他們身上佩的綬帶是多么長!”這首民歌道出了他們官位之顯,權勢之大。
石顯看到左將軍馮奉世父子身為公卿,非常有聲望,馮奉世的女兒又是皇帝內宮的昭儀,因此想依附他,于是石顯向皇帝推薦昭儀的哥哥謁者馮逡,說馮逡性情嚴整,可以在宮中侍奉。皇帝因此召見馮逡,想任命馮逡擔任侍中,馮逡趁機要求秘密地對皇上講一些事情。皇帝聽到馮逡說石顯專權,非常憤怒,立即罷馮逡之官,去當郎官。后來御史大夫位缺,群臣都舉薦馮逡之兄大鴻臚野王品行才能無與倫比,皇帝以此問石顯,石顯說:“九卿之中沒有誰能比野王更勝任此職。不過,野王是昭儀的親兄,我擔心后代人認為陛下您不用眾多賢才,親近后宮妃嬪的親屬,讓其擔任三公之職。”皇帝說:“好,我沒有看到這一點。”于是下詔書贊美野王,事實卻廢棄而不重用他,有關這些情況見于《野王傳》。
顯與中書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結為黨友,諸附倚者皆得寵位。民歌之曰:“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據勢也。
【印累綬若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興風作浪成語解釋03-25
同休等戚成語解釋01-14
酒虎詩龍成語解釋11-05
范張雞黍成語解釋11-06
楚得楚弓成語解釋01-14
馬角烏白成語解釋01-14
你爭我奪成語解釋01-14
撓腮撧耳成語解釋01-14
炮龍烹鳳成語解釋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