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咽的成語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為大家帶來狼吞虎咽的成語解釋,快來看看吧。
【漢字書寫】:狼吞虎咽
【漢語注音】:láng tūn hǔ yàn
【成語出處】:明.陳忱《水滸后傳》第五回:“官道邊有座酒店,挑出望子。進去買些酒吃再走。揀副座頭坐下,叫酒保打五斤酒、大盤牛肉來。走了這半日,勝中饑餒,狼吞虎咽吃了一回。”
【成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有吃東西的意思,側重于強調吃東西的樣子。
【狼吞虎咽的意思】:吃東西的時侯像狼和老虎那樣吞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又大口的樣子。
【狼吞虎咽的近義詞】:狼咽虎吞、朵頤大動、饑不擇食;
【狼吞虎咽的反義詞】:細嚼慢咽;
【狼吞虎咽的'故事】
蔡慶身上的盤纏用光以后去找楊林,楊林對他說:“你來的剛剛好,李應現在被關在濟州府的監獄,我們去把他救出來吧。”晚上他們劫獄讓李應跑了出來。到了晚上雞叫的時侯他們出城,在路邊酒莊打了五斤酒,切了一盤牛肉,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突然他們看到酒莊里有一名軍官帶著家丁,他們言語中透露出是去捉拿犯人李應的,便立刻喊小二算錢準備離開。這時有一個鋪兵正好進來,進門便說:“李應昨夜殺死兩個更夫越獄逃跑了。”那軍官聽了后跳將起來道:“李應越獄!方才算錢的那個像是李應。”于是便帶著家丁和鋪兵追了出去。蔡慶、楊林、李應三人跟官兵打了起來,最后終于脫險而走。
【狼吞虎咽例句】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二回:“你看八戒放開食嗓,真個是虎咽狼吞,將一席果菜之類吃得罄盡。”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四十六回:“紹聞只得陪差人吃飯只呷了幾口湯兒,看那差人狼吞虎咽的吃。”
【狼吞虎咽造句】
小朋友們特別愛吃西式快餐,到了肯德雞或麥當勞點完餐便狼吞虎咽起來。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吃東西的時侯應該細嚼慢咽有利于消化,狼吞虎咽的吃法對胃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