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名字:
共和
詞典發(fā)音:
gòng hé
反義詞:
詞語出處:
1. 西周 從 厲王 失政,至 宣王 執(zhí)政,中間十四年,號 共和 。 共和 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 中國 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共和 的由來,有兩說:(1)因 厲王 出奔后 召公 、 周公 二相共同執(zhí)政。《史記·周本紀》:“ 召公 、 周公 二相行政,號曰‘共和’。” 張守節(jié) 正義引 韋昭 曰:“ 彘 之亂,公卿相與和而脩政事,號曰 共和 也。” 宋 歐陽修 《明正統(tǒng)論》:“昔 周厲王 之亂,天下無君, 周公 、 邵公 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 宣王 立,是 周 之統(tǒng)嘗絶十四年而復續(xù)。然為 周 史者,紀 周 、 召 之年謂之 共和 ,而 太史公 亦列之于《年表》。”(2)因由 共伯和 代理政事。《漢書·古今人表》“ 共伯和 ” 唐 顏師古 注:“ 共 ,國名也; 伯 ,爵也; 和 , 共伯 之名也。共,音恭。而《遷史》以為 周召 二公行政,號曰 共和 ,無所據(jù)也。” 宋 王應麟 《詩地理考·共和》:“古史, 共伯和 者, 厲王 時之賢諸侯也,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謂之 共和 ,凡十四年。按《汲冢紀年》, 共伯和 干王位,故曰 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