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成語發音: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語繁體:
差之毫釐,謬以千裏
常用程度:
常用
產生年代:
古代
近義詞: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過猶不及”宋 朱熹集注:“夫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繆以千里!
成語用法:
復句式;作主語、分句;用于強調不能有一絲差錯
成語例句:
測繪工作常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準確,絕不能粗心大意。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趙充國奉漢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區叛亂,見叛軍軍心不齊,就采取招撫的辦法,使得大部分叛軍投誠。可漢宣帝命他出兵,結果出師不利。后來他按皇命收集軍糧,造成叛亂,他感慨地說:“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出處】《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 《禮記·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