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
如嚼雞肋
成語發音:
rú jiáo jī lèi
成語繁體:
如嚼鶏肋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產生年代:
古代
近義詞:
反義詞:
成語出處: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少有實惠
成語例句:
這樣做就如嚼雞肋一樣
成語故事:
公元217年,夏侯淵被劉備殺死,漢中失守。曹操率大軍前去漢中,雙方對峙幾個月,曹軍處境越來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吃飯發現湯中有雞肋,隨口說出“雞肋”兩字,被楊修誤以為是退兵的意思。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師。 【典故】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 【釋義】雞肋:雞的肋骨。比喻對事情的興趣不大或少有實惠。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少有實惠 【相近詞】味如雞肋 【反義詞】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