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
千乘之國
成語發音:
qiān shèng zhī guó
成語繁體:
千乗之國
產生年代:
古代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成語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中等諸侯國
成語例句: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1回:“說來說去都是千乘之國,不知支那之外,更有五洲萬國的了。”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年輕時開壇講學,聽者紛紜。休息時,他與弟子們談論各自的理想,子路說:“給我一個千乘之國,即使有內憂外患,只要三年我就能讓它全民皆兵,有勇有謀。”孔子笑他使勇好斗,轉而問冉求,冉求則提倡禮樂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