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
目牛無全
成語發音:
mù niú wú quán
成語繁體:
目牛無全
產生年代:
古代
成語出處:
《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成語例句:
害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虛,目牛無全。★晉·孫綽《游天臺山賦》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一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嫻熟,刀子在牛骨縫里靈活地移動,沒有一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一個勁夸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宰牛時已經看不到一頭全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