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
補闕拾遺
成語發音:
bǔ quē shí yí
成語繁體:
補闕拾遺
常用程度:
常用
產生年代:
古代
近義詞:
成語出處:
《晉書 張軌傳》:“圣王將舉大事,必崇三訊之法,朝置諫官以匡大理,疑承輔弼以補闕拾遺。”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補錄缺失遺漏的內容
成語例句:
其次揚清激濁,能補闕拾遺。(《明史 孫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