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
口中雌黃
成語發音:
kǒu zhōng cí huáng
產生年代:
古代
成語出處:
晉 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比喻言論前后矛盾
成語例句:
議論反復曰口中雌黃。(宋 胡繼宗《書言故事 事物譬類》)
成語故事:
西晉時期,太尉王衍喜歡談論老莊,他所論的義理隨時更改,被人稱為口中雌黃。他找到當時對老莊深有研究的郭象來探討。郭象對老莊思想作了系統全面的分析,讓王衍無法插嘴。王衍對他十分佩服說他談老莊思想如同懸河瀉水一樣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