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
節外生枝
成語發音:
jié wài shēng zhī
成語繁體:
節外生枝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產生年代:
古代
反義詞:
成語出處: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不是我節外生枝,囊里盛錐,誰著你奪人愛女,逞己風流,被咱都知。”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例句:
兀的是閑言語甚意思,他怎肯道節外生枝。(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
成語故事:
宋代理學家朱熹,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講學和著書,他認為讀書要從文章的思想內容、邏輯推理上去讀,不要管別的問題,呂祖謙的弟弟呂子約不同意這種觀點,朱熹認為讀書不要左遮右攔,沒必要去多惹一些麻煩,以免節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