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軍訓后,學生扔的迷彩服都一堆一堆的,我們都當成垃圾處理了。在某高校的學生宿舍樓,清潔工告訴記者。
隨著大學新生陸續報到,一年一度的軍訓又開始了,高校一般會要求學生統一購買軍訓服。然而軍訓過后,大量的軍訓服就走向了垃圾堆,或者被學生當做墊桌布,再次使用的可能性極小。捐贈?回收?對這些軍訓用迷彩服校方有沒有好的處理方法。
用不得:循環利用爭議大
軍訓服裝費用平均每人200元,以中央民族大學為例,每年大概2800人參加軍訓。算下來,每年就有56萬元的服裝費被白白浪費。如果按全市高校學生測算,將是個驚人的數目。
面對如此浪費,有人建議軍訓服裝循環使用,即軍訓過后回收服裝,留給下一屆同學使用。在內蒙古大學校園內,就有學生把收購來的軍訓服賣給新生,既給新生們節省了不必要的開支,也減少了資源浪費。
但也有人對此持反對意見,認為這樣的方式并不衛生。“同學軍訓容易出汗,而清潔消毒等環節又沒人能保證衛生,所以學校一般不采用這種方法。”某高校武裝部老師告訴記者,如果為了保證衛生再送去干洗,那就得不償失了。
留不得:迷彩服成一次性用品
馬卓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去年參加了學校統一組織的軍事訓練。訓練結束后回到宿舍,馬卓就將迷彩服放到了柜子底墊著。“我平常上學也穿不著這衣服,還是自己的衣服有個性。”
更多的同學軍訓回來后直接就將衣服扔進了垃圾桶。中央民族大學學生公寓清潔工告訴記者,每年軍訓過后,很多學生回來就直接把全套軍訓服裝扔了。“那些衣服堵在樓道里,或者堆在垃圾房周圍,要半天甚至一天才能清理完。”清潔工有時會留下幾件干凈的迷彩服,以便在工作時穿。但大多數的情況下,清潔工會統一將迷彩服賣給垃圾回收站,“每件衣服5元錢,也就算是我們的‘外快’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學生普遍認為軍訓服裝材質不好,透氣性差,穿著很不舒服,而且統一顏色的軍訓服裝缺乏個性,所以軍訓結束后也就不會再次使用。無論是打算留作紀念,還是想拿回農村干活穿的同學,時間長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舍不得:用責任心滋養愛心
一方面高校學生每年迫不得已浪費了大量的軍訓服裝,另一方面卻有很多貧困子弟還在為衣食發愁。于是高校學生社團在這其中發揮了作用。
中央民族大學關注“三農”協會負責人張同學告訴記者,每年軍訓過后,他們都會在學校的空地上回收同學們不再使用的軍訓服裝。這些軍訓服裝會通過“工友之家”的同心互惠項目送到有需要的在京工友的孩子們手中。
如何保證循環使用的服裝的衛生?張同學說,回收的衣物有兩個條件,一是捐贈者身體要健康,二是倡導同學們對衣物進行清洗。“通過同學們自己的勞動,承擔自己愛心的責任,大家更能體會愛心的分量。”同時,張同學還告訴記者,協會回收的衣服到了工友之家后,相關部門也會再次進行消毒和整理,基本可以保證衣物的衛生。
像這樣在軍訓后回收衣物,捐贈給需要者,在首都高校還有很多。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關于春天的腳步手抄報內容
2.小學生春天的腳步手抄報資料
4.關于愛路護路手抄報內容設計
5.關于安全的手抄報資料設計:安全歌謠
6.關于安全的手抄報資料內容
7.關于春天的腳步手抄報圖片
8.小學生愛路護路手抄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