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語文解題技巧參考
【—解題技巧之說明方法題型】,我們向沙漠進軍,不但保護了農田,開辟了綠洲,而且對交通線路也起了防護作用。風是沙漠向人類進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為人類造福。
⒈第一自然段的三句話是什么關系?答案:第一句是中心句,后兩句解說第一句,后兩句之間是轉折關系。
⒉第一句中的“最”、“自然”、“之一”可否刪去?答案:不可。刪去“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刪去“自然”,“敵人”的性質就模糊不清,易與社會的敵人混淆;刪去“之一”在闡述事理上就顯得有些絕對,因為自然界還有一些“敵人”是“最頑強”的。
⒊第二、三自然段與第一段是什么關系?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答案:舉例解說第一段。它們之間是并列關系。
⒋“文明”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答案:文化。
⒌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的“侵占”能否換成“侵入”?答案:不能。因為不但侵入了,而且占領了。
⒍“雨量還充沛”的“還”表示什么?可否刪去?答案:表示“勉強算得上”,不可刪去。
⒎“由于長城外的風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襲擊”的“侵入”可否換成“侵占”?答案:不可,因為榆林城并沒有被風沙占領,只是受到襲擊。
⒏“乾隆年間”距今多少年?請從字詞典附錄的“歷代紀元表”查出,以增進能力。
⒐這兩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答案: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
⒑發散性思維測驗:地中海沿岸和榆林地區這兩個例子有什么不同?請盡量多找出幾條。答案:一個是外國,一個是中國;一個在沿海,一個在內地;一個是“兩三千年來”漫長的歷史時期,一個是乾隆以來的近現代;前者的沙漠化主要是自然原因,后者的沙漠化主要是人為原因……
總結:沙漠化的例子很多,但作者選這兩個,是考慮到以上種種代表性,極具匠心。由以上幾題可看出,本文語言十分準確嚴密。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輔導
【—閱讀輔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
初中語文閱讀復習指導一:理清文章思路
[能力定格]
所謂思路,指的是寫作時作者思維發展的線索,在文章中體現為各部分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系。葉圣陶曾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
我們要特別注意思路的整理,文章中的人、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內在聯系。寫文章時,作者不僅用語言這個“蜜”將有聯系的內容粘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能夠抓住這些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系。如果真正懂得這一道理 初中歷史,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將會有很大的提高,閱讀速度也會大大加快,從而更好地把握主旨,領悟中心。
理清思路的途徑較多,關鍵要注意到線索、過渡與照應、段落層次的劃分、首尾段的安排以及重要字詞句、標題的提示作用等等。
[方法導航]
一、記敘文
以事為主的記敘文,要根據文中交代的時間、地點和事件發展的關系,來理清文章的'脈絡。如《老山界》就可以邊閱讀邊找出文中寫時間、地點的詞,初步掌握文章的線索,然后進一步探討,全文寫爬山。
下山的過程,可分為幾個層次。這樣,思路就更清晰了。
以人為主的記敘文,可以從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線索,理清文章的思路。如《挺進報》主要寫了陳然、許曉軒兩人圍繞辦報這一中心事件,從獄外到獄中展開了共產黨人在特殊場合下的斗爭。
二、說明文
說明文除了要求語言準確以外,還一定要“言之有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如《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按參觀者游覽方位的不同,依次介紹十幅大浮雕的,從而明顯地體現出空間順序;《看云識天氣》主體部分依次介紹了看什么云可以識什么天氣,除了云還有什么自然現象能夠幫助我們識天氣。于是我們就清楚地了解到該文的邏輯順序。
三、
理清議論文的思路,可以從議論文的“三段論”式結構入手,即先提出問題,然后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這種結構通常由引論、本論、結論組成。如《談骨氣》,開篇就明確提出了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接著引用孟子的話加以闡述,這是引論部分;在本論部分,列舉了文天祥寧死不屈,不食嗟來之食,聞一多寧可倒下也不屈服的故事,作為論據,證明觀點的確性;最后是結論部分,明確指出了無產階級骨氣的實質。
總結: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寫文章的思維活動過程,不同文章的思路,遵循著不同的規律。理清文章的思路,也應從不同的體裁入手。
【關于初中語文解題技巧參考】相關文章:
求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07-24
關于借貸合同參考范本07-28
關于桂林山水課件參考04-20
關于初中語文外出聽課學習總結與反思01-28
關于高三英語試卷試題參考02-18
關于我的夢的作文參考03-07
初中語文《社戲》說課稿09-11
關于單位年度工作報告參考01-16
關于Autumn的初二英語作文參考09-01
關于初中語文教學計劃范文(精選6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