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教學指南:還是從評價談起
一、關于漢語拼音
1、《課標》
、倏偰繕耍骸皩W會漢語拼音”。
②學段目標(1─2):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的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6、“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
、劢虒W建議:“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2、教材(以人教版和北師大版為例)
①人教版:漢語拼音教學緊跟在入學教育之后共13課,四個復習課,共需約20個課時,至少需要三周時間。課本第6─43頁,共38頁,占課本總頁數的約1/4。
教材中安排了意境優美的情境圖,體現了《課標》“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的要求。音節主要以拼讀結果的形式呈現,主要是為了通過兒童和音節的多次見面加快拼讀的熟練程度,更好的發揮識字的作用。拼音教材中安排了70個漢字,只要求認識,即讀正確,結合語言環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寫,不認識偏旁,不作字形分析。拼音教材中的兒歌,主要為了復習本課和前面學過的字母和音節,鞏固漢語拼音,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激發學習興趣。熟讀即可,不要求背誦,更不宜分析講解。教學漢語拼音首要任務是學拼音,其次是認漢字,再次是讀兒歌。要保證主要任務的完成。
②北師大版:在入學教育(上學了)之后安排了4篇識字課文,四個語文天地,然后安排了5課的漢語拼音教學(字與拼音)共需約30個課時,至少需要四周時間。課本第22─50頁,共29頁,占課本總頁數的約1/4。
教材中同樣有意境優美的情境圖,體現《課標》“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的要求。音節以拼讀過程和拼讀結果的兩種形式呈現。既關注拼讀的過程,又體現拼讀和結果。拼音教材中安排了82個要求認識的漢字,28個要求學會的漢字。拼音教材中的兒歌,古詩、童謠等主要為了復習本課和前面學過的字母和音節,鞏固漢語拼音,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激發學習興趣。要求讀讀、背誦,不宜分析講解。兩個虛擬的學習伙伴丁丁、冬冬在教材特殊位置的反復出現,既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在孩子學習過程進行提醒、暗示的點拔,可以說這是北師大教材特有的'安排。
總之,在漢語拼音的教學安排上,我認為人教版教材注更注重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在夯實基礎同時,體現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北師大版的教材則相對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在此前提下,滲透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體現過程與方法。雖然在結合漢語拼音識字、寫字的要求上比人教版教材難度要大,任務要重,但在漢語拼音“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實際上,我覺得這是在駕馭教材上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這也許就是北師大版教材開始運用時教師不適應,學生難接受的原因之一吧!
3、問題
①“教學時間緊,教學內容多,《教師教學用書》預期的教學時間內完不成教學任務!
成因推測:①兒歌、古詩、童謠等主要是用來鞏固拼音字母、音節的認識。拼拼、讀讀、背背。不要當成課文來教。標應會讀、會背、讀準、熟讀。②字要求認識、讀準。不要在了解字義上浪費時間。③《課標》是段要求(1─2),在立即教完漢語拼音,就讓學生達到學段目標要求,太高、高不可攀,只能費時,完不成任務。
、凇皾h語拼音學不到位,功底不扎實,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學生不能或不能熟練地拼讀音節!
成因推測:①學生對所學知識從認識到熟練需要一個過程,一個較長時間的延續過程;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變瞬間記憶為短時記憶,把短時記憶變為長時記憶,加強機械識記與意義識記的融合、互補。②常常帶學生回頭看。一、二年級時,學生對音節、字母讀的準確、熟練,書寫規范;三、四年級連字母都寫不到四線三格中,整體認讀音節拼讀,j、q、x與ü的拼讀規律被淡忘,前后鼻韻母混淆;鼻音n和邊音l分辨不清等都是由于長時間沒有回頭看的結果。
、邸澳钭、唱讀、唱說”
成因推測:①識字少、讀的不熟練、指讀等都有可能引起學生“念字、唱讀、唱說”的現象。②課文中按字注音,學生對詞的理解不夠,也可能形成學生讀破詞而“念字”。
【小學語文教材教學指南:還是從評價談起】相關文章:
從初三談起作文(精選45篇)05-07
語文教材教學計劃12-25
《我從山里回》語文教學反思02-05
新編教材語文下冊《熱愛生命》教學設計03-05
新編語文教材《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03-05
新編語文教材《黃河頌》教學設計03-05
高中統編教材語文教學計劃范文12-21
新版語文教材《一厘米》教學設計03-05
小學五年級語文《鏡泊湖奇觀》教材教案09-26
新編教材《白楊》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