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負芻成語典故及翻譯
【成語歷史典故】
原文:
魏文侯出游,道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蔽暮钤唬骸叭舨恢淅锉M而毛無所恃耶?”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里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廣,士民不加眾,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保ㄟx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二》)
翻譯:
魏文侯外出游歷,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著皮衣背草料,魏文侯說:“為什么反穿這皮衣背草料?”那人回答說:“我愛惜我皮衣上的毛!蔽何暮钫f:“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地方依附了嗎?”第二年,東陽官府送來上貢的禮單,上交的錢增加了十倍。大夫全來祝賀。魏文侯說:“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打個比方這同那個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沒有什么不同,既要愛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個皮沒有了,毛就無處附著這個道理。現在我的.田地沒有擴大,官民沒有增加,而錢增加了十倍,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計謀才征收到的。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樂了。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
【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反裘負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詞組釋義】反裘:反穿皮衣。道:路上。負:背。芻:柴火 胡為:胡,通“曷”;什么。東陽:地名。上計:送上賬簿。布:古代錢幣。若:你,你們。恃:依靠,憑借,文中意為“附著”。盡:完。說“臣”“臣”上文“臣愛其毛”中的“臣”,相當于“我”,是“負芻”者的自稱,句意為我愛惜它的毛。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愛:愛惜 居:坐(安坐享樂)
【反裘負芻成語典故及翻譯】相關文章:
反裘負芻詩詞典故11-05
反裘負芻成語解釋12-10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成語典故素材12-24
成語典故04-15
成語典故05-22
螳臂當車的成語典故04-28
成語班門弄斧的典故05-02
塞翁失馬成語典故05-18
誠信的成語典故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