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求高考語文閱讀理解習題

回答
語文迷問答

2017-07-24

  現代文閱讀(一)(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題。

  比鄰而居

  王安憶

  ①裝修的時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這條公共煙道,應該堵上,另外在外墻上打一個洞,安置排油煙機的管子。可是,我沒聽他的。好了,現在,鄰居家的油煙就通過我家的排油煙機管道,灌滿了廚房。

  ②我可以確定,我家廚房的油煙僅來自于其中一家,因為油煙的氣味是一種風格。怎么說? 它特別火爆。花椒、辣子、蔥、姜、蒜、八角,在熱油鍋里炸了,轟轟烈烈起來了。這家人在吃方面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每頓必燒,從不將就。時間長了,我對他們生出一些好感,覺得他們過日子有著一股子認真勁:一點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們老老實實,一餐一飯地燒著,一股濃油赤醬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氣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實打實的,沒有半點子虛頭。在我的印象中,他們沒落下過一頓。他們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規律,二是很節制。這些,都給人富足而質樸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氣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這家人還增添了兩次草藥的氣味。草藥的氣味也是濃烈的,“撲”一下進來,涌滿了廚房。不知是因為草藥氣的影響,還是實際情況如此,一日三餐的氣味不那么濃郁了。倒不是變得清淡,而是帶些偃旗息鼓的意思。這段日子蠻長的,這么算吧,每周燉一次雞湯,總共燉了四至五次。草藥的苦氣味和雞湯的香味,是這段時間油煙味的基調。這也是認真養病的氣味:耐心,持恒,積極,執著。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廚房里滾滾而來一股羊肉湯的氣味。這就知道,他們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補償一下,犒勞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確有一種盛宴的氣氛,帶有古意。古人們慶賀戰功,不就是宰羊嗎?果然,草藥味從此消遁,燉湯的綿長的氣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進行。

  ⑤在較長一段稔熟的相處之后,我家廚房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那是一縷咖啡的香氣。這是另一路的氣味,和他們家絕無相干。它悄悄地,夾在花椒炸鍋的油煙里,進來了。這是一股子虛無的氣息,有一種浮華的意思在里面,和他們家實惠的風格大相徑庭。因此,我斷定,這又是一戶新入住的人家,很沒經驗地,也將管子接進了煙道,又恰逢順時順風,于是,來到我家廚房湊熱鬧了。這一路的風格顯然要溫和、光滑一些,比較具有裝飾感,喚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實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著一日三餐來,不大有定規,有時一日來一次,有時一日來兩次,有時一日里一次不來,來時也不在吃飯的點上,而是想起了,就來,想不起,就不來,顯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來的,從來一頓不落,轉眼間,油煙全面鋪開,又轉眼間,油煙席卷而去,總是叱咤風云的氣勢。但是,有時候,夜已經很深了,那新來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彌漫開來。

  ⑥氣味終究有些雜了,可是涇渭分明,絕不混淆。你來我往,此起彼伏。再過段日子,又來了一個,顯見得是蘇錫幫的,氣味特別甜,空氣都能拉出絲來了。第四位又來了,它一方面缺乏個性,另一方面又頗善融會貫通。它什么都來: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欖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氣味全打成一團,再分不出誰是誰的來路。我們這些比鄰而居的人家,就這樣,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處。

  ⑦這一日,廚房里傳出了艾草的熏煙。原來,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氣味都安靜下來,只由它彌漫,散開。一年之中的油垢,在這草本的芬芳中,一點點消除。漸漸的,連空氣也變了顏色,有一種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凈的空氣其實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顏色。

  (有刪改)

  12.文章③④兩段寫第一家的草藥味,凸顯了這家人什么樣的生活風格?請簡要分析。(4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對作品相關內容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答案】病了也認真生活,凸顯出一種實打實的風格;草藥味的出現與消失都沒有打斷實打實的生活,可見此種風格的韌性。

  【解析】答題時要注意:一要審清題干要求:是通過③④兩段寫的草藥味來分析這家人的生活風格。二要在相應文段中篩選出重要信息:文中第③節寫草藥味出現,注意總結句“耐心,持恒,積極,執著”;第④節寫草藥味消失,注意總結句“照常進行”;第②節也不能忽視,如果說③④節具體寫生病時的生活風格,那么第②節則是概括寫平時的生活風格,兩部分是有聯系的,要注意篩選其中一些有價值的概括性詞語如“火爆”“認真勁”“實打實”等。三要注意答題順序:先概括生活風格,后結合草藥味來加以分析。“實打實”答成其它詞語意對即可。

  【點評】本題涉及考生對信息的篩選、分析、整合,思維含金量較高。同時題目設問具體,指向明確,是一道不錯的考題。

  13.請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答案】相對第一家的氣味,咖啡的味道較弱;生活不大有定規;日常化的生活氣息不濃烈;有虛無浮華的氣息,不如第一家實打實。

  【解析】解答這類題目要做到“三聯系一依托”,即聯系語境、聯系主題或作者的情感、聯系寫作意圖和社會背景、依托修辭,當然也要因“題”制宜,不能面面俱到。解答此題,一要聯系作者寫作意圖:作者主要通過“聞”幾家油煙機排出的氣味來“悟”幾家生活風格。第⑤節作者正是作者通過聞第二家油煙機排出的氣味,來悟第二家的生活風格——“孱弱”。二要聯系語境,“孱弱”相對的詞語為“充實”,這是一對相反而又相承的詞語,二者是在比較中而存在的,從第⑤節具體語境看也確實如此,第二家的生活風格也正是在與第一家的比較中產生的。聯系具體內容,主要從油煙成分、氣味濃淡、出現規律、生活化程度、是否實在等幾方面進行比較的。這樣“孱弱”含意就比較容易把握了。

  還要注意答題順序,先答表面意義:主要是油煙成分、氣味濃淡;再答深層意義:出現規律、生活化程度、是否實在等幾方面。答深層含意一定要聯系本文寫作意圖。

  【點評】這是一道傳統題型,掌握方法并不難。

  14.文章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設置這一線索有什么作用?(6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與“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答案】⑴線索:氣味。⑵作用:以“氣味”為線索,串聯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狀態呈現出來;以“氣味”為線索,體現不同的生活風格,便于表達理解和包容各種生活狀態的思想。

  【解析】把握文章線索不外從這幾方面下手:時空連“線”、 因物取“線”、 反復出“線”、 以情導“線”、定“神”看“線”。顯然本文是因物取“線”,這物就是“氣味”。文中正是通過油煙機里排出的“氣味”貫串全文,作為行文線索來表達情感,突出主題。“氣味”不僅將四家家貫穿在一起,同時這不同的“氣味”又分別代表了這四家不同的生活風格,作者對這不同的“氣味”的“接納”還表達他對不同生活狀態的理解和包容,也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態度。

  答線索的作用要從結構全文和表達內容兩個角度來答。

  【點評】這也是一道傳統題型,考生容易上手,掌握方法難度不大。

  15.請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畫線句的意蘊。(6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探究作品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層級F級。

  【答案】不同的生活狀態也有相同的生活內容;蘊含了對端午等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艾草的熏煙升華了不同的生活狀態,從而達成一種火辣與安靜、絢爛與明凈的平衡。

  【解析】探究句子的內涵,首先要選擇好審視角度,對于一篇散文(也有認為這是一篇小說),選擇的審視角度很多(但不能脫離文本),聯系文本,本句可以從文化生活的角度來發掘其深層意蘊;其次要進行層面切割,對于一個句子,我們可以對它作字面上的解讀,這是淺層次的,還可以結合文本內容、文本產生時代、文本中抽象化符號化的人或事等進行深層次的解讀。本題如果結合文本內容探究的話,不難看出四家油煙機里排出的不同“氣味”最終統一在彌漫散開的艾草味中,聯系審視角度(文化生活),可以得出不同的生活風格,但在相同的文化背景(端午節)中亦有相同的生活內容(第1點);如果從文本中抽象化、符號化的人或事的角度探究的話,由端午節的艾草味覆蓋了其它氣味聯想到傳統文化生活的影響,特別是下文氣味(芬芳)、色彩(灰、白、青)的描寫,為我們展示出一幅古樸、寧靜、祥和的生活氛圍,表達作者對這種傳統文化生活的認同(第2點);如果結合文本產生時代,作進一步探究的話,面對當前多元化生活方式,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應對,不難看出作者在該句話中的態度是理解和包容,主張“和而不同”,由此可得出第3點。

  【點評】高考語文試卷現代文閱讀部分設置探究題,本人一直不認可:一是受選擇的文本限制,不容易命出好題;二是主觀化命題,客觀化評分,真正有獨到見解的學生并不一定得高分,遇上不負責任的閱卷老師,甚至可能因不合標準答案而得零分。另提供的標準答案第2點也值得商榷。

  【總評】今年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無論文本選擇還是題目設置都一改前幾年“劍走偏鋒”的做法。文本是當代作家作品,考生無距離感;作品貼近現實生活,充滿生活氣息,考生容易理解接受;題目設置能就文本本身特點設題,在注意考點的覆蓋面的前提下,既不刻意規避答題套路,又有一定新意,考生不陌生,易上手,值得稱道。


擴展資料

  撿爛紙的老頭

  汪曾祺

  烤肉劉早就不賣烤肉了,不過虎坊橋一帶的人都還叫它烤肉劉。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館子,地方不小,東西實惠,賣大鍋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較貴一點是黃燜羊肉,也就是塊兒來錢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臉盆端出來,倒在幾個深深的鐵罐里,下面用微火煨著,倒總是溫和的。有時也賣小勺炒菜:大蔥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飯、饅頭、芝麻燒餅、羅絲轉;賣面條,澆炸醬、澆鹵。夏天賣麻醬面。賣餡兒餅。烙餅的爐緊貼著門臉兒,一進門就聽到餅鐺里的油吱吱喳喳地響,餅香撲鼻,很誘人。

  烤肉劉的買賣不錯,一到飯口,尤其是中午,人總是滿的。附近有幾個小工廠,廠里沒有食堂,烤肉劉就是他們的食堂。工人們都在壯年,能吃,餡餅至少得來五個(半斤),一瓶啤酒,二兩白的。女工們則多半是拿一個飯盒來,買餡餅,或炒豆腐、花卷,帶到車間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職工,不愛吃家里的飯,愛上烤肉劉來吃“野食”,愛吃什么要點兒什么。有一個文質彬彬的主兒,原來當會計,他每天都到烤肉劉這兒來。他和家里人說定,每天兩塊錢的“挑費”都扔在這兒。有一個煤站的副經理,現在也還參加勞動,手指甲縫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劉吃了十來年了。他來了,沒座位,服務員即刻從后面把他們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張來,把他安排在一個旮旯里。有炮肉,他總是來一盤炮肉,仨燒餅,二兩酒。給他炮的這一盤肉,夠別人的兩盤,因為烤肉劉指著他保證用煤。這些,都是老主顧。還有一些流動客人,有東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莊的。大包小包,五顏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開懷喂奶。

  有一個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兩餐,都在這里。這條街上的人都認識他,是個撿爛紙的。他穿得很破爛,總是一件油乎乎的爛棉襖,腰里系一根爛麻繩,沒有襯衣。臉上說不清是什么顏色,好像是淺黃的。說不清有多大歲數,六十幾?七十幾?一嘴牙七長八短,殘缺不全。你吃點兒軟和的花卷、面條,不好么?不,他總是要三個燒餅,歪著腦袋努力地啃噬。燒餅吃完,站起身子,找一個別人用過的碗,自言自語(他可不在乎這個):“跟他們尋一口面湯。”喝了面湯:“回見。”沒人理他,因為不知道他是向誰說的。

  一天,他和幾個小伙子一桌,一個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聲說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說 誰哪?”小伙子沒有理他,他放下燒餅,跑到店堂當間:“出來!出來!”這是要打架。北京人過去打架,都到當街去打,不在店鋪里打,免得損壞人家的東西攪了人家的買賣。“出來!出來!”是叫陣,沒人勸。壓根兒就沒人注意他。打架?這么個糟老頭子?這老頭可真是糟,從里糟到外。這幾個小伙子,隨便哪一個,出去一拳準把他揍趴下。小伙子們看看他,不理他。

  這么個糟老頭子想打架,是真的嗎?他會打架嗎?年輕的時候打過架嗎?看樣子,他沒打過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這是干什么?虛張聲勢?也說不上,無聲勢可言。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沒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沒吃完的燒餅很費勁地啃完了。情緒已經平復下來——本來也沒有多大情緒。“跟他們尋口湯去。”喝了兩口面湯:“回見!”

  有幾天沒看見撿爛紙的老頭了,聽煤站的副經理說,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發現了八千多塊錢,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齊。

  他攢下這些錢干什么?

  11.概括第三段所描寫人物的形象特點。

  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過虛擬的旁觀者來評說老頭的行為,這樣寫有什么效果?

  13.賞析文中劃橫線部分。

  14.本文開頭兩段不避其繁,結尾兩段不避其簡,作者為什么做這樣的結構安排?

  15.你認為作者刻畫“撿爛紙的老頭”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答 案】

  11.(2分)①老丑;②邋遢;③怪異

  12.(4分)

  ①表現了其他顧客對“老頭”的驚訝、懷疑和鄙夷的情感態度。

  ②把讀者引入情境,增強現場感、真實感。

  13.(4分)

  ①運用神態、動作和語言等多種描寫手法,揭示了“老頭”從慍怒失意到自我寬慰的情緒變化,描寫細膩生動,富有戲劇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結局;“老頭“的行為、情緒、言語恢復故態,與之前的叫陣形成對照,也與前文的慣常言行呼應,強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4.(5分)

  ①開頭以繁筆設置故事場景,營造出濃厚的市井氛圍,為“老頭“ 的出場作了鋪墊。

  ②結尾交代“老頭“死后留下巨款的情節,以簡筆收束全文,留下懸念與想象空間。

  ③開頭與結尾繁簡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規寫法;繁筆舒緩,簡筆急促,結構奇峻峭拔,令人驚奇。[來源:Zxxk.Com]

  15.(5分)

  ①作者刻畫這個“老頭”,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賤、遭人輕視的小人物,也有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和自己的尊嚴。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關懷,互換人們關注那些處于生活底層和社會邊緣的小人物,給予他們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聯,從而得出答案。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

  試題分析:賞析類題的解答,首先是要準確判斷出所給材料運用的表現手法,然后就是要分析表達效果。做題還要注意,著眼于畫線,還要立足于上下文這個具體的語境。另外,還要注意畫線句子的性質,這樣答題才能不錯不漏。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4.

  試題分析:本題有一定的難度,往往不知從何下手。答題時,還是先搞清楚開頭兩段與結尾兩段所寫的內容,從此出發去考慮二者本身分別有什么好處, 然后再綜合考慮。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5.

  試題分析:考慮好這樣幾個問題:“撿爛紙的老頭”的人物形象特點及性格特征是什么;作者對這個“撿爛紙的老頭”的情感傾向是什么;“撿爛紙的老頭”這一人物有什么社會現實意義。回答好這幾個問題,答案也就有了。

  【考點定位】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紙上故鄉

  鄧琴

  故鄉給了我一顆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夢中打探故鄉的消息。

  我的家鄉在千里之外的贛南,它的每一寸肌膚都浸潤在紅色文化里, 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間地頭悠悠的歌聲里。它是貧窮的,但它又是富碩的。它沒有飛馳的動車,沒有轟鳴的機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說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潤澤萬物;也不說成片的稻田如一張巨大的地毯靜臥天地間,恩惠萬家;就說梅嶺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絕。

  離家多年,到過很多地方,心中始終揮之不去的是家鄉的景象。在秋收的季節里,打谷機工作的聲音,一聲一聲鼓動我的耳膜,提醒著我曾是故鄉的孩子。內心深處的一絲不安也被催生出來,那就是當年因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而離開了家鄉。如今,我雖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繽紛世界里,但我奮斗的每一個腳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卻都被打上了“外鄉人”的烙印。我對故鄉的情感,只能在詩人的詩歌里、鄉土作家的文字里尋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遙遠的記憶,飄過了我最不懂鄉愁的年華,飄過了故鄉的山頭,飄進了書頁里,卻厚重得讓我無法高言闊談。

  兒時最熟悉的影像,莫過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樹抽出新葉,新葉從老葉中間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好奇地張望這個美麗的地方。只有我們那群孩子才知道,這個美麗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貧窮。一到周末,我們就跑茶場,學著大人的樣子采茶葉,茶葉一毛錢一斤,動作快的一天能摘個四十斤。四塊錢在當時,可是一筆巨大的收入。在那貧窮的歲月里,茶山無疑給我們蒼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而農人與生俱來的勤儉生活態度,也開始滲透到我們的思想里了。

  故鄉給予我們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影響。這也是我們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鄉的原因。我想,窮盡我一生都無法忘記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場景。小時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長大了,一個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著書在曬谷場上守谷子。在那不諳世事的年華里,那樣的日子其實苦不堪言。現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勞累而辛勤的歲月,感謝那片土地,是它們給了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說今天的我,有那么一絲不怕苦的精神,能夠寬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謝那片紅色的土地。

  這片土地也是受過苦難的。當年紅軍在這里打游擊,留下數不清的戰斗故事,家鄉從此有了一個革命老區的身份。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人,從小就在紅色文化中接受靈魂的洗禮,接受家鄉文化思想的滋養,也因此對苦難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個童年時期,都在聆聽里面的故事;我的整個少年時期,都在這書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時候,一觸碰到這紙上的故鄉,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不再滿足從別人的紙上去想象我的故鄉,不再滿足在扉頁中思念故鄉,而是自己在紙上書寫心中的故鄉。記憶在紙上慢慢鮮活,對故鄉的依戀在紙上漸漸清晰。我這個家鄉人眼中的知識分子,總算也為家鄉留下了點東西。這也算是我對自己十年前離開家鄉心存不安的一種補償吧!

  我是棲息在遠方的一只候鳥,常會飛回故鄉去尋找屬于我的'溫暖。

  (摘編自《散文選刊》2015年第4期)

  12.下列對作品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故鄉給了“我”一顆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鄉之情。“我”常在 故鄉記憶里尋找慰藉。

  B.“我”在外面的世界獲得了一些成就,卻對故鄉充滿著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內心深處的不安。

  C.文中寫孩子們學大人們采茶的情景,表現了故鄉雖有貧窮蒼白的一面,也有給生活增 添樂趣的一面。

  D.“我”的家鄉是革命老區,經歷過苦難,受過戰爭的洗禮,它豐厚的紅色文化浸潤了這片土地。

  E.文章首句和末句遙相呼應,強調故鄉在“我”的文字書寫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題。

  13.文中說:“故鄉給予我們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給我們的影響。”“精神層面的影響”包含哪些方面?請簡述。(4分)

  答:

  14.根據文本,分析標題“紙上故鄉”的含意。(6分)

  答:

  【答案】

  12.BE

  13.①勤儉的生活態度,不怕苦的精神,寬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紅色文化的洗禮,家鄉文化思想的滋養,對苦難有著更深的理解。(意思對即可。)

  14.①他人關于故鄉的文字創 作,使“我”從中獲得慰藉;②“我”關于故鄉的文字創作,紓解了“我”厚重的鄉愁;③“我”用文字構建的“心中故鄉”,是我對故鄉的回報,也是·我”的精神家園。(意思對即可。)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理解。首先考慮文章前后文與該句的聯系,然后抓住關鍵詞“精神層面”進行分析即可。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能力,和對文章主題的概括能力。理解標題的含義,要聯系全文從文中的內容和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紙上”表明是文字創作,包括他人和自己。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丨 | 亚洲中文字幕一级视频电影 | 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 亚洲香蕉午夜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