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風箏》閱讀理解訓練答案哪里有?
回答
1.全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
悲哀
2.寫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我不準小兄弟放風箏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后,認為簡直是對于精神的虐殺。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3、第一段屬于什么描寫?作用?此段有何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渲染嚴冬肅殺的氣氛,烘托我悲哀的心情。
開篇點題,引出回憶,定下感情基調
4.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驚異什么?悲哀什么?為什么說就在這空中蕩漾了?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過,就放風箏,所以驚異。
見到風箏,就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無從補過,心頭不禁悲哀。
這里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5.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
跟懲罰一詞聯系起來就明白了,因為自己一向以為管小兄弟管得對,現在見到書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受到懲罰了,對舊我來說,良心遭受了譴責,可謂不幸。
6.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
這一幕,是指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發現他偷做風箏,氣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風箏抓斷踏扁了。
7.為什么說不許弟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
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實在出于兒童天性,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游戲,無異于虐殺兒童天性。
8. 為什么20年來毫不憶及?
因為自己一向以為管小兄弟管得對,小兄弟偷做風箏,自己也并不認為正當,以為兄長該管。
9. 為什么說心不竟墮下去而至于斷絕?
因為我知道還有補過的方法
10.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
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并不認為正當,以為兄長該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懷。
11.我懂得游戲的意義后心情沉重,總想補過,說明什么?
魯迅一旦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并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也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的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么嚴肅認真
12. 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著?為什么小兄弟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風箏事件上,有沒有更加深廣的含義?
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時候,自己對弟弟那樣管束,簡直是精神的虐殺,而弟弟卻并不認為兄長的行為是精神的虐殺,時過境遷,忘得一干二凈。我也無從補過,無從求得心情的輕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這正是舊秩序能夠維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13.末段的語句怎樣理解?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覺悟者永遠無法補過,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擴展資料
1.“我”對風箏十分厭惡,有哪兩種具體表現?請概括回答(每種不超過15個字)。
2.從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風箏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樣的可貴素質?
3.根據上文,指出“精神的虐殺”的具體含義。
4.“我”極力企求小兄弟的寬恕,而小兄弟卻“什么也記不得了”。這一組對比有什么作用?
5、文章結尾說,“我的心只得沉重著”。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風箏閱讀答案:
1(1)認為小兄弟看放風箏可笑可鄙 (2)破壞(折斷、踏扁)小兄弟做作的的風箏
2、具有創造精神(答“豐富的想像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也可)
3、扼殺兒童喜歡游戲的天性 4、突出“我”想補過卻無法補過的沉重心情
5、兒童的天性一旦被傷害,是難以挽回的。
16. 請簡要概括選文內容。(3分)
17. 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我”為什么感到“驚異和悲哀”?(4分)
18. 根據要求理解下面語句。(3分)
(1)請找出“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一句中表示動作的詞語,并結合文段品味其中的妙處。(3分)
(2)“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請聯系全文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對這個句子進行理解。(3分)
19、對待早年過錯,“我”的心情如此沉重。讀了選文,你從中學到了“我”什么樣的精神品質?(2分)
【答案】
16、(3分)回憶了小兄弟喜愛風箏而“我”毀壞了他的風箏(2分)以及后來“我”無法補過的事情(或“我”的自責和反思)(1分)。
17、(4分)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溫和的春二月(1分),而北京卻在肅殺的.嚴冬放起風箏來了,所以驚異(1分);想起小時候對小兄弟“精神虐殺”的事情(1分),想到自己對此無法不過,所以悲哀(1分)
18、(3分)
(1)表示動作的詞語是:伸、抓、擲、踏(1分);通過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我”的憤怒和粗暴(1分);反映了“我”對小兄弟傷害之深,的確是“精神的虐殺”(1分)
(2)從內容上看,既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對殘酷現實的不滿,反映了“我”無奈、沉重、悲哀的心情(2分)(任意答對1點得1分,2點得2分)。從結構上看,由回憶轉入現實,首尾呼應。(1分)
19、(2分)自省精神(或者自我反思、自我批評、勇于正視自己缺點、知錯就改等表意切合的答案均可給滿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