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媽媽笑了》教案
教學分析:
本單元以認真為主題,意在使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認真,才能把事情做好這個道理。《燕子媽媽笑了》是其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它是一個童話小故事,講了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三次,終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小燕子媽媽很高興。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觀察事物的方法,還應該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認真”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質。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觀察、實驗、體驗中自已去獲取,去探究,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說中提升認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認識生字學習,了解課文內容。
2、情感目標:本文主要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情意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明白“認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質。
教學重點:理解燕子媽媽最后笑了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認真的道理。
教學難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
多媒體運用:
1、上課伊始,教師用歌曲引出與本課有關的內容,讓學生進入情境激起學習興趣。
2、課件出示學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詞,使學生在動態的呈現中輕松掌握。
3、課件出示冬瓜,茄子的對比圖,使學生獲得直觀感受。
4、補充句子的練習,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會唱《小燕子》那首歌嗎?我們來唱唱好嗎?(播放《小燕子》)
2、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課文《燕子媽媽笑了》,看看小燕子做了什么事情?為什么燕子媽媽高興地笑了?請同學們伸出小手跟老師一塊板書,認識的字就大聲念出來。
3、復習詞語(課件出示)
(1)齊讀
(2)開火車讀
二、初讀感知
1、聽老師講講這個故事吧?(出示課件)
2、喜歡這個故事嗎?能不能自己讀讀課文?并且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課文有幾段?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手指著字。(分段指名讀)
三、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讀了課文,你們誰來說說課文里講了哪兩種蔬菜?(據生答粘貼冬瓜和茄子圖片)
2、我該怎么貼呢?你怎么知道的?(相機學習第一自然段:菜園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
(二)學習二至五自然段
1、燕子媽媽給小燕子提出了什么問題?請自讀課文,用波浪線在文中畫出。(指名反饋:看課件,理解課文,指導朗讀。讀出媽媽的溫柔、可親)
2、小燕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請自讀課文,用橫線在文中劃出。(指名反饋,據生回答板書:大、小、青、紫、細毛、小刺。看課件,理解課文,指導朗讀。讀出小燕子的高興、興奮和驚喜,聲調要上揚。)
3、出示課件,填空。
4、扮演角色表演。
5、分角色朗讀課文。敘述部分齊讀,女生讀媽媽的話,男生讀小燕子說的話。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四人小組討論:燕子媽媽為什么滿意地笑了?
2、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
4、師小結: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觀察得認真,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許多不同之處,所以,燕子媽媽才滿意地笑了。
四、拓展練習
1、師拿出一個西紅柿和黃瓜,讓學生認真觀察他們有什么不一樣。
2、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3、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觀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用手模,用耳聽,用鼻子聞,親口嘗......不僅可以看外面,還可以看里面,如果你把黃瓜和西紅柿切開,還會有許多發現。
教學反思:
《燕子媽媽笑了》這篇課文,通過燕子媽媽三次叫小燕子去菜園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的故事,說明要認真仔細地觀察,才會有新發現的道理。教學這課,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方面:一是識字,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采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二是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不斷積累語言,在讀中感悟課文的內涵。三是思維的拓展訓練。學生學完課文后已經明白文中的道理,這時我告訴學生,觀察的方法還有很多,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用手模,用耳聽,用鼻子聞,親口嘗......不僅可以看外面,還可以看里面,如果你把冬瓜和茄子切開,還會有許多發現。引導學生觀察冬瓜和茄子以外的許許多多的事物,從而激發學生善于觀察,細心觀察,耐心觀察的興趣。,
學生在讀書后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孩子們根據小燕子一次次觀察到的結果得出自己的認識,通過認真讀書自己得來的,是孩子們真情實感的流露。
但本節課仍有許多不足:
1、課文結束的時候,我應該讓學生加上一些表演和想象,想象燕子媽媽會對小燕子說些什么,既深挖了主題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對課文的情感教育意義。
2、分角色朗讀還不夠,在小組讀時要分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