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的故事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倒數第二個節氣,說明一年即將結束。小寒是一個特殊的節氣,農作物也處于“休眠”時期,因此,要做好作物的防寒措施,力爭在開春后作物的播種。在防寒的同時,還要注重病蟲害的防御,避免作物被蟲害侵害。很多動物在小寒節氣里已經處于冬眠狀態,人也要注意保暖,而在冬天這個寒冷的季節里,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比較適宜鍛煉的運動有晨跑、跳繩等,與此同時,也要保持精神的愉悅和樂觀。但是,在運動的時候一定要注重保暖,避免因為運動而受傷。在南京,似乎小寒運動的習俗氛圍依舊濃厚,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斗雞”等等,甚至在下雪天還有打雪仗和堆雪人的習慣。在娛樂身心的同時,還可以強身健體。
每一節氣都有它特殊的風俗習慣。在南京,人們喜歡吃菜飯,這一習俗自古就有,但到了現在,南京人吃菜飯的習慣逐漸淡薄。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吃羊肉和狗肉,其中羊肉湯最為普遍,最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而在廣東則是吃糯米飯,無論是菜飯還是糯米飯,都是屬于暖性食物,有助于保暖。到了小寒,很多人選擇進補,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進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小寒過去后就臨近人們期盼已久的春節,因此在小寒期間很多人已經在為過年做準備,剪窗花、貼春聯、準備年貨等,陸續為春節準備著。
小寒節氣的故事
中國有悠久的的農業文明,民以食為天。根據小寒的冷暖情況可以預示來年氣候的變化,進而提前安排農業生產。我國江南地區有“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的諺語。在“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季節里,各地的飲食習慣各不相同。老北京旗人有“涮鍋子”的習俗,南京人有熬菜飯的舊俗。喜歡養生的人還有熬制膏方溫補腎陽的習俗。吃飽喝足,還有很多喜聞樂見的體育鍛煉方式。北方滴水成冰,堆雪人、溜冰者眾。南京人在小寒季節的健身活動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墻根相互擠)、斗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但這些兒時常玩的游戲,在電子游戲盛行的網絡時代只能成為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