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造一個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側重于表現山的空寂清冷。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鹿柴"的正確讀音,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無意中聽到某位帶孩子的奶奶教給孫子讀唐詩,是王維的.《鹿柴》,鹿chái,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出于老師的敏感度,我一下子就感到不對勁,不是鹿“chái”,而是鹿“zhài”。
那么,王維的《鹿柴》這首詩中的“柴”為什么不讀“chái”而讀“zhài”呢?
這要從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說起,唐代著名田園詩人王維居住在輞川(水名,在今陜西藍田縣終南山下)的時候,寫了許多吟詠當地景物的詩作,并將這些詩作集結在一起,稱《輞川集》,《鹿柴》正是《輞川集》二十首詩中的第五首。《輞川集》原序中說道:“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鹿柴”是王維居住地附近的一處景觀。而古詩文中的“柴”是個多音字,柴火的“柴”讀chái;而柴籬的“柴”又作“砦”,同“寨”,讀做zhài,意思是“柵籬”,也指有籬落的村落。“鹿柴”,也即“鹿砦”、“鹿寨”,指的是某個村落,所以,“鹿柴”的“柴”應讀作“zhài”而不是“chá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