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清李調元《雨村曲話》引《弦索辨訛》稱:“三百篇而為詩,詩變而為詞,詞變而為曲”,明王世貞《曲藻》又稱:“詞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后有南曲”,說明了曲的起源。曲與詞的主要區別是,詞的字數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數不定,詞韻大致依照詩韻。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戲曲家創作后期產生專業的散曲作家,起了重要作用,使曲壇更為絢麗多彩。元散曲分為豪放、清麗兩大派別。
元曲的特點:元曲韻密,有時每保句韻,甚至句中的韻,同時元曲是平仄。元曲可加襯字,尤其是套曲,襯字較多 ,如不分正字襯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元曲的特點
1、民間性。元曲是人民群眾的戲曲,與圣殿神曲、宮廷詩劇不同,它是市民和農人的.藝術;
2、廣泛性。元曲題材極為廣泛,絕不局限于朝政權位、貴胄家事之類,涉及士農工商,婦幼老弱各種人間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種社會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態掩蓋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樣而復雜,既是現實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間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劇,也有大喜劇,悲與喜相互轉換、涵融,追求團圓結局;
6、藝術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藝術硬功將歌、話、舞、斗緊密結合,虛擬與實演相生,形態與神理兼備。
希望能幫到你,求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