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寫景狀物散文有哪些技巧?

回答
語文迷問答

2016-08-22

抓住特點

寫景狀物文第一是對事物須仔細觀察。觀察是寫景的前提,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狀物文的寫作對象是事物,需要抓住被寫作對象的特征。   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個事物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標志。抓特征,是各種作文中都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寫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這樣才能寫出此景與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點就要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善于捕捉和發(fā)現(xiàn)景物的特征,從而使所寫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點突出。捕捉景物的顏色和姿態(tài)。   自然界的顏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萬物是各具形態(tài)的。我們在觀察時,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顏色和姿.例如: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就緊緊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機勃勃的特點;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就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使所寫的景特點突出,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抓住能表現(xiàn)特點的事物

寫景就要把所寫的景物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要做到這一點,只抓住景物的特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只是給讀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覺,必了使畫面變得清晰、就要緊緊抓住能表現(xiàn)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所抓的表現(xiàn)特點的具體事物越多,特點就越明顯,越突出。   具體抓景物特點,寫好景物的幾種方法 同學們,以上這些片斷告訴我們,要寫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shù)量、聲響、神韻、變化等這些方面進行描寫。這樣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   當然,并不是在寫每樣景物時,都要運用以上這些描寫方法,應根據(jù)所寫景物的特征,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而且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為了突出春的美麗和充滿活力的特點,抓住了能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及人們的活動,使我們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點具體而突出。只把景物擺在那里,并不能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對所寫的事物進行細致,具體的描寫,這樣,才能使讀者的眼前再現(xiàn)出作者所描繪的事物,很好地表達是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寫春草時,細致地描寫了春草的情態(tài)——“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春草的質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澤——“綠綠的”;春草的長勢——“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這樣,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機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不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就很難達到這一目的。   在描寫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有時,單純地描寫要寫的事物給人的感覺還是不具體,對感情的表達還覺欠充分,此時還可以描寫其它看似與所描寫景物無關的其它事物,這就叫側面描寫,例如,在寫春草時,作者還寫了孩子們在草地的嬉戲。通過這些活蹦亂跳的孩子的活動,更表現(xiàn)出春草的活力和可愛,這就是側面描寫的作用。   另外,在描寫事物時,有的事物由于種種原因,很難下筆去做具體的描寫,例如寫春風,這春風是無色無味,無形的東西,如何下手呢?我們可以借助于自己的感官。這樣,也能把較為抽象的事物寫具體,例如在寫春風時,作者就抓住了觸覺、聽覺、和嗅覺這些感官,把無形的春風的輕柔、芳香、和悅的特點寫具體了。

安排好順序

既然寫了這么多能表現(xiàn)景物特點的事物,那么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就有一個順序問題,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順序很多,例如時間順序,方位順序,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的順序,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總之,不管采用什么順序,要注意三點:一是要有順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現(xiàn)景物的特點;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規(guī)律,這樣,寫出的景物才能真實。   因此,寫作前,我們務必要找到一種合理的寫作順序,或邏輯、或空間、或時間,切忌亂描亂寫,東拉西扯,七拼八湊。另外,還須注意描寫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順序,一層一層地寫。有的按景物的遠近寫;有的按方位寫;有的按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寫,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這樣安排順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長順序安排的,所以先寫春草,是因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個報告春的到來;而隨后隨著景物的順序,春色越來越濃,春意更加盎然,后我們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覺得是如此的真實,可信。

用詞修辭

古人在寫景時尤善字斟句酌,他們年留下的許多句子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賈島的“僧敲月下門”、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是他們煉字的結晶。那么,我們在寫景的時候,不妨也學學古人,盡量地選用那些最能表現(xiàn)景物特點的詞或句來描繪景物。還可以把景物當成人來寫,注意要形象生動,貼切實際。

變換描寫角度

在描寫時,不要平鋪直敘的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景物也給讀者主體化之感。例如,我們可以把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相結合,使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可以把近景描寫和遠景描寫相結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寫和人物的描寫相結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氣息。。

表達感情

主要的目的在抒情;書寫時,景的文字分量應該比較重。 將作者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寫的字里行間。   任何寫景的文章,并不僅僅單是為了寫景,也就是為寫景而寫景,大凡寫景的目的就是為了抒發(fā)個人的情感,表現(xiàn)作者的喜怒哀樂。因此,在寫景的時候,作者要么滿懷喜愛贊頌之情,要么滿懷痛恨厭惡之情,并根據(jù)自己對景物的情感態(tài)度來選用不同的語言文字、修辭等對景物進行描繪。   寫景不只是為寫景,寫景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于所寫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寫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讀者,寫景中,表達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寫表達感情;借聯(lián)想表達感情;借議論表達感情和直接表達感情的諸多方法,我們可以不斷的學習,靈活的運用。

編輯本段寫景作文方法

感官拓展法

每種景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形狀、顏色、音響、氣味、姿態(tài)、質地等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去體驗,既觀其形與色,又聽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從而描寫出景物的特點。朱自清的《春》正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去感知春天,敏銳地抓住了春花、春風草、春、春雨的特點,從而把充滿生機的春天景象描寫得細膩精彩,給人以美的享受。

時間拓展發(fā)法

時間季節(jié)不同,景物就會有不同的特點。描寫一處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還可以從一天中不同的時段來寫。這樣,不僅從時間上拓寬了思路,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而且把不同時間景物的不同特點表現(xiàn)出來,給人一個完整的印象。如方紀的《三峽之秋》,按時間推移的順序描寫景物,抓住三峽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點,描繪了三峽中秋之日不同時間的不同美景。時間——景同,時間不同(一天的早晚、一年的四季)的變化。

空間拓展法

同一地點的景物,由于觀察的角度、方位有變化,也會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們描寫景物時,應注意變換寫景角度,或俯視仰望,或前后內外,或遠近高低,從不同的方位去觀察,多角度、多側面去描繪,才能準確表現(xiàn)出景物特點。如陸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后兩次描寫火把,前一處描寫,從山腳向上望,火把“一直連到天上”,顯示了山的高峻;后一處描寫,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隊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寫景觀,表現(xiàn)出山勢的陡峭,山路的艱險。多角度、生動的描寫,令人驚心動魄,如在景中。空間——遠近、內外、上下等不同視野的轉換,或散列式寫法

虛實拓展法

寫景不僅要實寫,也需要虛寫。虛寫就是采用聯(lián)想、想象、比喻、擬人等方法描寫景物。景物虛寫的途徑很多:可以化靜為動,或化動為靜,動靜結合,虛實相映;可以借助夢境虛寫景物;可以通過多種感覺觸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抒寫與眼前景物相似或相關的景致;可以運用比喻和擬人把實景虛擬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景中蘊情,情景交融,等等。景物描寫動與靜、明與暗、虛與實的有機結合,不僅打開了行文的思路,而且使寫景畫面富于立體感和藝術性。

狀物繪景法

狀物寫景要富有活力,運用傳說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在描寫景物時,插入一些故事逸聞、神話傳說、典故名言、文史資料、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不僅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橫生。

修辭手法狀物繪景法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確實這樣,只有通過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顏色比作“黃金般”,就生動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誕紅比作淑女,也生動形象地寫出耶誕紅的美麗。不過話要說回來,比喻也要創(chuàng)新。如果總把某種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會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個偉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恐怕他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擬人,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生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它也往往能使語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換上青翠的衣服”,作者這樣一比擬,就把春去夏來的意思委婉地表達出來。把春天人格化為“春天是個插花的能手”,“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春天是個慈祥的守護神”,“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這樣狀物寫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但是一定要注意,絕不能滿篇文章都是長長的排比句。

景情結合法

一、 以景勾聯(lián)情思:景物依舊,但時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傷感懷舊的情感。   二、 以景渲染氣氛:精心描繪經過選擇的景致,就能營造出某種氛圍,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夠傳達出來。   三、 因景的變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會有變化,而使人產生歡愉或悲愁等種種不同的情思。   四、 寓情于景中:利用想象、聯(lián)想,作者將主觀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滿作者當時的情感。   投入自己的感情   寫作文最重要的莫過與融入自己的感情,不然不生動,寫景的作文也是這樣。別人看了才會融入、投入進去。但要注意不能太生硬,不要直接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感情,要讓別人從文章中讀出你想要表達的感情。


擴展資料

摘要:本文從學生對寫景狀物散文主旨把握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理不清結構層次,抓不住景物特征,把握不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觀揣測,套用術語,概括不全。在此基礎上提出以下思路和方法:1、明關系:景因情生;2、理思路:走好三步;3、抓特征:觸摸脈搏。

關鍵詞:寫景狀物散文;主旨把握

一、目的意義

在各類散文樣式中,寫景狀物散文最具美質也最難讀懂,它經常成為高考語文試卷文學類作品的命題選本。研究關于此類散文主旨把握的問題,出于以下目的:1、掌握寫景狀物散文的特點和一般創(chuàng)作思路。2、快速理清思路,把握結構,了解主要內容,抓住景物特征,扎實提高閱讀能力。3、明確主旨和材料(景物、人事)、主旨和思路的關系,以景物和思路為突破口,探討和把握主旨。研究的意義在于:1、引導學生在正確把握主旨的基礎上,揣摩命題意圖,找準答題方向,實現(xiàn)全面正確答題,切實提高解題能力。2、把寫景狀物類散文主旨解讀復習和寫作訓練有機結合,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3、為高考散文復習教學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二、現(xiàn)狀分析

除了文學功底較好的學生外,其他學生對寫景狀物散文普遍懷有畏懼心理,閱讀能力較弱,解題無從下手,大致表現(xiàn)為兩方面:

1、理不清結構層次,抓不住景物特征,把握不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2007年福建卷《落葉是疲倦的蝴蝶》。文章共17段,每段字不多,語言詩化,行文貌似雜亂。先看開頭4段:先寫落葉帶來秋愁,再說“落葉沒有哀愁”, “落葉有落葉的好處”,覺得前后似乎矛盾又缺乏勾連。下文作者由落葉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的老樹、炊煙、山崖、屋檐、母親等,無法將落葉與我、家鄉(xiāng)的景物和母親聯(lián)系起來,摸不準文章的意脈,對落葉的內涵難以作出正確的解讀,文章主旨也把握不準。又如2008全國卷Ⅰ《陽關古道蒼涼美》。第17題: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對第一問,有些學生僅憑“這樣的詩句不必吟,且請把它埋進荒沙百尺深”這詩句作主觀理解,認為作者想借郭小川的詩歌表達對古陽關最終消逝的釋懷,進而贊美今陽關的美麗富饒。明顯,學生沒有真正把握文章結構、古陽關特點和作者情感,犯了斷章取義之大忌。聯(lián)系上文,作者認為“他們(將軍和士兵們)留下的點滴感慨,震撼著無數(shù)人的心靈”,給后人留下了很多哲思與詩情,說明古陽關也具有蒼涼美,也應該熱烈贊美;再結合最后一段蘊含豪情的語句,便可得出正確答案:表達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及對今天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贊美。

2、主觀揣測,套用術語,概括不全。

例如2007年全國卷Ⅰ《總想為你唱支歌》。第17題:文章后一部分寫到了“戈壁石”,這對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本題側重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點內容、把握材料和主旨的關系、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可是,有些學生只抓住了“戈壁石”美的特點,沒有好好把握此段內容和上下文及主旨之間的關系,主觀揣測,概括不全,結果只答出“以戈壁石的美麗,揭示大西北的美麗”。其實,上文以“左公柳”、“民勤人”、“胡楊林”表現(xiàn)了大西北的頑強不屈、粗獷堅韌,下文以“美麗誘人、“呼喊我”的“戈壁石”,再次突出大西北特點,表現(xiàn)文章主旨,故答案如下:①以戈壁石的美麗,揭示大西北的美麗。②以戈壁石的誘人,強化對大西北的熱愛之情。③以戈壁石的呼喚,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又如2007年廣東卷《泥濘》。第16題:文章在開頭花了不少筆墨描寫雪,這樣寫有哪些作用?本題側重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把握行文思路和概括作品內容的能力。部分考生答作“為下文作鋪墊”、“引出下文”,這樣的回答顯然很籠統(tǒng),對文章主體(泥濘)的把握不夠明確,有盲目套用術語之嫌。文章開頭描寫雪,是為了突出雪美麗與丑陋的兩重性,從而為下文寫泥濘作鋪墊。正確答案:突出了雪美麗與丑陋的兩重性,從而為下文寫泥濘作鋪墊。(從寫熱愛雪到熱愛泥濘)

三、思路和方法

為引導學生如何把握主旨,迅速地讀懂文章,下面談談關于主旨把握的一些思路方法,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

1、明關系:景因情生

散文總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的是謀篇、選材、技巧、語言等,“神”指的是思想感情,即主旨。雖然散文結構靈活多變,材料五花八門,技巧不拘一格,語言風格各異,但是主旨是唯一不變的。并且,主旨與謀篇、選材、技巧等存在著嚴格的因果關系,或者說,作者選擇什么材料、技巧,如何謀篇布局,必須服從于主旨的需要。就寫景狀物類散文來說,景因情生,景隨情變,情景關系十分緊密。作者選擇的景物和人事,一定關照著他內在的情感和感悟。一篇優(yōu)秀的寫景狀物類散文,其景物的特點、寫景的斷連、主次景物的組接、景物和人事的連通等等,自始至終都與作者的情感的波動、情趣的流露配合得嚴絲入縫。

例如《荷塘月色》。作者擷取了塘邊的樹影、燈光,塘中的荷花、流水,塘上的白霧、月色等這些景物,另加江南采蓮一事。從景物看,色彩以淡為主,間以濃抹;聲音以靜為主,間以噪鬧;亮度以暗為主,間以明光;形態(tài)以美為主,間以陰怖。從人事看,江南采蓮是少男少女示愛的塵封往事,作者心系之卻無以至之。景物和人事隨著作者情感的波動而起伏變化。景因情生,景隨情變,透露著作者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憂愁,顯現(xiàn)出作者心靈在負重和掙脫之間游移而形成的一條曲線。又如2007年天津卷《雪野里的精靈》。第19題:請賞析“看到如此眾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這句話。本題考查學生的鑒賞能力,可選擇語言技巧或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分析此句景物描寫及所包含的作者情感。這些雪野里的“精靈”(無名小花)是大自然的弱小生命,與上文“一棵巨樹”宏大壯麗之生命同樣值得禮贊,因為宏大與弱小的生命“都是造物主無與倫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觀”。作者對小花那樣弱小生命充滿喜愛,對它們頑強的生命力心懷感動,正是這樣的情感訴求,才有如此有情味的景物描寫。如果學生能意識到這種情景關系,答案就不會偏離命題指向。答案:①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小生命頑強的生命力。②用鮮活生動的語言,寫出了“我”見到這些小生命時的驚喜與感動之情。

如果明確了景因情生、景隨情變的情景關系,就打開了解讀寫景狀物類散文主旨的第一扇門戶。好的散文,沒有多余的景物描寫和人事敘述,一切都為了主旨的需要。從景物和人事入手,探尋散文主旨是符合散文文本特點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是正確而有效的策略。

2、理思路:走好三步

散文內容豐厚繁雜,結構靈活多變,主旨隱藏于文字之間,但是有一條基本的創(chuàng)作思路,即文章的前一部分為揭示主旨作鋪墊,后一部分則卒章顯志。表現(xiàn)在寫景狀物類散文上,思路大致歸結為三步曲:主要的景物和人事——其它的景物和人事——揭示主旨。主要景物和人事的描述為了直接揭示散文的主旨,其它景物和人事的描述除了起到與前者形成對比或類比、反襯或正襯的作用外,還有引對象、作鋪墊等作用。環(huán)境描寫則起到渲染氣氛、襯托中心、烘托形象的作用。高考的散文選本大多較為規(guī)范,能大致體現(xiàn)以上思路特點。

例如2008年全國卷Ⅱ《馬櫻花》。文章思路可整理為:過去 “大院子里”的生活(其它人事)——過去庭院里的馬櫻花和如今陽光下的馬櫻花(主要景物)——對新舊時代馬櫻花的感悟(揭示主旨)。理清了思路,主旨便豁然開朗:文章通過馬纓花新舊時代的對比,通過對馬纓花感情的變化,表現(xiàn)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態(tài)度的變化。反過來,把握了主旨也有助于對選材、謀篇的理解。比如第16題:作者為何用了很多筆墨寫過去“大院子里”的生活?這道題重點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題涉及其它人事,可聯(lián)系主要景物馬櫻花和文章主旨,再稍作分析,不難得出以下答案:①為馬纓花的出現(xiàn)做反襯;②為對比馬纓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環(huán)境背景。又如2008年福建卷《吟風》。文章思路可整理為:“隨著季風而四時變幻”的銀杏(其它人事)——具有豐厚內涵的風(主要景物)——對風的本質的領悟和抒發(fā)豪邁之情(揭示主旨)。第12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季風雖有四時之變,而惟有其風骨不變”這句話的理解。“四時之變”可聯(lián)系其它人事——銀杏;“風骨不變”可聯(lián)系主旨揭示——對風的本質的.領悟,然后對相關信息加以篩選整合,便可得出答案:①風從外在看,有溫暖的春風,涼爽的夏風,氣爽的秋風,寒冷的冬風。它是隨著四時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時時在重新雕塑著一個新的世界。②風從本質看,不變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蕩,敢愛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氣豪,義無反顧,頗有英雄氣度。

這三部曲,概括了高考散文的基本思維過程,簡化了散文繁多的內容,幫助考生迅速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從而正確解答相關題目。

3、抓特征:觸摸脈搏。

景物是作者情感的載體,是情感的外現(xiàn)。作者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賦予景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風貌,通過有聲有色的景物描寫,把情融合在寫景的文字中,或在景物描寫的基礎上,為最后抒發(fā)感情作鋪墊。因此,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就觸摸到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脈搏。

例如2007年全國卷Ⅰ《總想為你唱支歌》。寫大西北環(huán)境惡劣,左公柳“頑強地負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胡楊林“挺立著身子不肯倒下”,民勤人“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運抗爭”,戈壁石“呼喊我”。這些景物和人事蘊含著作者強烈的感情。我們稍作聯(lián)想感悟,不難得出文章主旨:謳歌了不畏困難,敢于向命運抗爭的生命精神和意志,抒發(fā)了對大西北的深情向往和熱烈贊美之情。又如2007年福建卷《落葉是疲倦的蝴蝶》。落葉既是文章景物對象,又是全文線索,也是在外漂泊、思念故鄉(xiāng)及親人的“我”和辛勞一生、衰老死去的母親的象征。凄美如蝶的落葉知道葉落歸根,為我成長而綠為我成熟而黃。字里行間涌動著作者對母親和故鄉(xiāng)深情的懷念,對母愛深深的感激,對已經沒有機會報答母愛的無盡遺憾。

抓景物特征時,要留意景物的人格內涵、寫景的斷連、主次景物的組接、景物和人事的連通等。這些都與主旨密切相關,不容忽視。

我在高三復習中,運用以上思路和方法,再加以一定的針對性訓練,學生大多能較迅速地讀懂文章,正確把握主旨,答題正確率也明顯提高。當然,散文主旨的把握需經長期的閱讀積淀,但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考生如何正確把握主旨,是快速提高閱讀和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因為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明確了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才能綱舉目張,心領神會,從容解答。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阿v天堂2019国产 | 色综合AV中文字幕 | 天天综合网亚在线 |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